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逻辑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周恩来提出了对于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巨大指导与推动作用的现代化思想.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紧密的逻辑体系,其各个要素存在紧密相连的联系.新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前提,是建构现代化思想的依据.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具体内容,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工业现代化是主导,国防现代化是保障,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框架体系,本文从逻辑架构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认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由认知基础、价值观、基本命题、实践主题四个层次组成,这四个层次构成一个严密的框架,体现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核心品质. 相似文献
3.
4.
以高校音乐教育为主题,结合目前音教改革的实际情况,从教材、教学方式和个人的教授法人手,提出了促进高校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音乐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克列姆辽夫是前苏联著名的音乐学家,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音乐美学问题概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被引进后,掀起了国内美学界对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的思考及对其思想的跟随。从前苏联革命背景可以看出,他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对现实生活及政治生活的功能意义,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其影响并在发展进程中起着刷新作用。克列姆辽夫音乐思想深受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论的影响,强调现实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他深刻抨击汉斯利克的《论音乐的美》,认为音乐的最高范畴即为音乐形象,音乐思维则是音调因素与音乐逻辑的矛盾统一,推崇他律论思想。他认为音乐音调、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形象能够体现出民族性、阶级性、人民性、平易性、传统性,并提倡标题音乐。 相似文献
6.
钢琴音乐与舞蹈音乐都是以音乐为基础的两大艺术门类,它们都有着漫长的发展时期。钢琴音乐和舞蹈音乐都有着它们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音乐内容。它们的最终目的是靠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来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有些舞蹈音乐是从钢琴音乐中提炼出来的,而有些钢琴音乐也是从舞蹈音乐中改编而来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7.
集团公司组织架构模式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团公司组织架构有三种模式 :过分集权的U型组织结构 ;过分分权的H型组织结构 ;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M型组织结构。这三种模式的选择 ,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未来大庆石油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 ,应在选样M型的组织结构基础上 ,再进一步改造成新型组织架构。这种架构能否实现有效率的运转 ,关键在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参股公司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9.
汉语形象与汉语形象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应具体表述为语言形象,它是文学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文学的最基本“现实”。汉语形象作为汉语的修辞性形象,是文学中汉语组织在语音、词法、句法、篇法、辞格和语体等方面呈现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审美形态。它应成为汉语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需要建立汉语形象美学,这是一种有关文学的汉语形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的研究方式。当代诗学应当重视汉语形象美学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同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新世纪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 ,应与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世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相协调 ,通过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树立以民族音乐为本的观念 ,在教育思想、教育的生态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建立完整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在当代音乐发展的走向中仍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西方文化中的单极思维造成的对"音乐资源"的无限"开采",有可能给音乐的未来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使音乐的和声与曲式构架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能避免这两种极端,对音乐的未来发展或许有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中国现代方志学》这部大型方志学术理论专著学术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方志政治理论、方志基础理论和方志应用理论。这三个理论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构架出围绕方志事业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方志学》学科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毕达哥拉斯开始,西方人便发现了音响背后的数量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的掌握而制造乐音。于是,在可被感知的音乐背后,发现一种可被计算的数量关系,进而获得超验主宰的形而上意蕴,便成为无数西方音乐家的共同追求。然而,正像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宗教哲学、理性哲学到非理性哲学的过程一样,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认识有理数到理解无理数再到利用无理数的过程,音乐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追求和谐到利用不和谐再到肯定不和谐的过程。如果说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西方的音乐家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寻找着音乐背后的数理逻辑,并通过这一逻辑的运用而企及上帝的和谐或理性的本体,那么从浪漫主义到印象派,西方的音乐家们则是在将和谐的技法运用圆熟之后,转而利用不和谐的音响来补充和谐的内容,从而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个性,而20世纪以来的西方音乐家则企图全面颠覆传统的理性法则和数学逻辑,标新立异地创作着无调性、没旋律、不和谐的音乐。 相似文献
17.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对中国社会开始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音乐不仅涉及贵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国家大型典礼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从专业乐工、贵族子弟到国家统治者,一条音乐从技术到德性、再到政治性隐喻的不断递升和放大之路已初步呈现。礼乐并举,表现在现实层面上的以礼节乐,最终则表现为乐对礼的融会和超越。所谓西周礼乐政治,是以诗、礼、乐作为隐喻或象征的政治。诗、礼、乐又确实以其真实的形式贯穿于政治活动中,既作为政治的隐喻,又是具体的政治实践手段。诗、乐、舞的层级关系将人的审美经验带入了超越之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联则赋予了政治审美韵致,开了后世中国诗性政治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为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趋势,宫廷音乐活动的民间化趋势,民间音乐活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与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For students, educator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identifying andexplaining the knowledge that can guide social work practice.Yet there is an absence of educational tools that can assistthe educator with this objective. The knowledge spectrum frameworkis an innovative tool that was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possibilitiesof what can inform social work practice. As a tool, it can beutilized to show that knowledge use in practice is a dynamicprocess, illustrating that knowledge can be created, modifiedand discarded by practitioners. The framework can also be utilizedto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knowledge used by recognizing boththe tacit (unconscious) and explicit (conscious) domains, therebyidentifying different knowledge use possibilities. Strengtheningstudents and/or practitioners ability to recognizeand identify the basis of their professional behaviour is criticalfor clear, knowledge-guide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在诗、乐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纯粹意义上只有结合或只有分离的时代,诗、乐的结合与分离长期并存且相互转换。"三位一体"的诗、乐、舞结合是仪式形态而并非最初形态。由于仪式形态的重大影响掩盖了其产生初期起始形态的原初面貌,以至于大多数学者误以为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与生俱来、天生一体的。实质上,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分——合——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且体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仪式形态的诗、乐、舞承前启后,奠定了后来艺术史、诗歌史发展的基础,确定了中国音乐、舞蹈和诗歌发展的基本走向,具有奠基作用和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