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海浪 《民族论坛》2003,(11):42-43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这为边远贫困山区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因此,边远贫困山区针对区位边远,受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因素制约的实际,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明智选择。一、发展生态经济是加快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贫困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商贸不活,经济不发达,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利益,更涉及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民族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保持资源与人口、生态与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统一.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论述了如果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只注重经济效益,不仅导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也会阻碍经济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5.
鲁明勇 《民族论坛》2008,(10):40-41
湘西州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市场供需、企业发展、区域协调等方面的矛盾突出,存在旅游线路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利益协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本文提出创意、融合、链条、协调、集群等五大思路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11,2(1):23-27,84
在选择处理西部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策略和路径时,应当深入到西部民族地区内部研究相关问题,进而根据某一特定区域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确定适当的发展目标,适宜于发展经济的就将经济价值追求作为主要目标,否则,就应将环境价值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当将生态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将生态维护纳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制定统一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生态经济核算体系;应当从全国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重视其生态屏障地位及其对整体的生态价值贡献,使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区能依据其生态价值贡献而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8.
经济人类学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人类社会基础性要素的经济 ,实质上是已被制度化了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中心问题在于 ,每种生产方式都是和自然的一种交换。这样 ,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种类和自然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由此形成经济人类学生态模式的分析。本文以生产物质基础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社会关联、生态系统的动态关联三个方面的分析 ,表明生物物理条件中的有限性、熵和复杂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性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制约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指出生态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和本质精神所蕴涵的一个更为深远的重要贡献在于 :既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体生存中不可扬弃的一个基本因素 ,那么 ,生态的多样性及其本质联系 ,也就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线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社会基础性要素的经济,实质上是已被制度化了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中心问题在于每种生产方式都是和自然的一种交换.本文以生产物质基础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社会关联、生态系统的动态关联3个方面的分析.表明生物物理条件中的有限性、复杂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性之间相互关联的因素,制约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指出生态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和本质精神所蕴涵的一个更为深远的重要贡献在于:既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体生存中不可扬弃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生态的多样性及其本质联系,也就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线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李仕忠 《民族论坛》2009,(8):I0002-I0002
<正>发展生态经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摆到优先的位置,强化生态的基础地位,切实抓好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减轻生产  相似文献   

11.
李立 《民族论坛》2013,(6):35-38
正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三千秀峰,曾出现在吴冠中先生的画中。吴冠中以张家界的山为原型所绘的《自家斧劈——张家界》,被法国立塞奇博物馆收藏。甚至,他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中这样写道: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这里的民族风情,曾出现在沈从文先生的书里。沈从文用他的如椽巨笔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山清水秀,人性纯朴,风俗醇厚,有承载过屈原和王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少数民族在聚落选址、建筑材料利用、庭院布置、屋舍装饰等方面,注重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强调人群聚落与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植被状况的契合,积累了一整套善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经验,形成了因循自然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聚落生态文化,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机制。这些传统的聚落生态文化,对西北地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贵忠  徐燕飞 《民族学刊》2020,11(4):27-31, 122-124
立足于“生态经济人”理论假设,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法理分析,从法经济学视角剖析论证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的经济理性,以探索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制度整体,在经济理性作用下的发展运行规律。国家司法传播的困境和产权关系的推动为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夯实经济理性的基石,以及在成本与收益的理性抉择和生态损害惩罚性赔偿的激励机制下,使民族群体经济理性意识得以维持并不断增强,最终使得生态习惯法制度体系的经济理性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广袤无垠的草原是游牧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空间。但是,在广袤的草原上,水草丰美的牧场是有限的,牧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牲畜提供的生活资料也是有限的、紧缺的。而游牧经济正是在这种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包含着游牧经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合理内核,包含着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意识。这些生态意识对于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重要的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自然条件复杂,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这里的农耕生态、森林生态和草原生态受破坏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发展生态农业入手,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建立生态优化的生产体系,实现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尽管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现实中却很难真正彻底地推行.究其深层原因,即在于缺乏生态经济运行的文化模式.在侗族地区,千百年来的经济活动之所以没有对自然造成破坏,与自然保持良好的共存和谐关系,是与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密不可分的.侗族地区良好的生态文化的实践,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只要人类不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作为社会终极目标的文化模式,依靠自身文化的调适,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邓光奇 《中国民族》2013,(12):50-51
为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和整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角度看,应大力加强各个方面的措施,推动生态旅游业体系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工艺品,手工艺的产品,即通过手工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它包括的种类很多,有染织、服饰、雕塑、编织、纸工艺、民间绘画等。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其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成果。湘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这些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内容丰富,大多工艺产品都是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而进行加工创造的。如根雕、石雕、竹编、棕编等。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38%,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98年以后,国家先后在这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当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改善相结合,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才有可持续性。只有对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所有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发展新的生态经济部门,在这里建立生态经济系统,才能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进行了考究。实地考察了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方式、传承体系、传承人等因素生存状态,分析苗族鼓舞的生态样式及其成因,对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