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白、杜甫、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这除了他们都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还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受到后人的崇敬.笔者以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态上,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理想人格精神. 一、真--率性任情的李白 人称李白是诗仙."仙气"源自何方?源自他的浪漫豪放、率性任情.诚然,李白的思想被公认是个杂家:他身上有儒士气、道家气、隐士气、侠士气,甚至还有些酒徒气,但这所有的气质均出自一个本源一"真";浪漫是真,自负是真;追求是真,消沉是真;入世是真,出世是真…….  相似文献   

2.
李白、杜甫、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这除了他们都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还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受到后人的崇敬。笔者以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态上,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理想人格精神。一、真──率性任情的李白人称李白是诗仙。“仙气”源自何方?源自他的浪漫豪放、率性任情。诚然,李白的思想被公认是个杂家:他身上有儒士气、道家气、隐士气、侠士气,甚至还有些酒徒气,但这所有的气质均出自一个本源──“真”;浪漫是真,自负是真;追求是真,消沉是真;入世是真,出世是真……。李白天生一副傲骨,桀傲不驯,与…  相似文献   

3.
李白诗歌内容丰富,几乎每篇都关涉到自然,他以自然为宗,或直接描摹自然,或寄情于自然,或以自然进行比兴。他们是一种无限纯洁的朋友关系,诗人不仅自身、而且其思维都服从于自然的法则,不能离开自然一步。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品读李白及其诗歌,就是对人类生命、对自然的关怀。李白对于自然之崇高的领悟,以及他怀着敬畏和谦卑向自然求索智慧的精神,他通过诗歌与自然发生和谐的共鸣,都值得现代人去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0,31(2):104-110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写战争环境下各色人等的心苦;以心苦的展示,来抒发对战争的否定和反对。  相似文献   

5.
<正>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美学大师之一.他的诗歌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绚丽瑰宝,而且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他以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生花妙笔,艺术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祖国山河、自己心灵的自然美,给后世人以美的享受,为后世人所颂赞. 李白的诗歌与庄子的文章,风格极为相似,特别是在美学观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提倡自  相似文献   

6.
李白理想中的生活道路是什么,他在政治上希望有什么建树,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他理想中的国家和社会是什么模样,关于这些问题,李白在他的作品中常有零碎的、片段的表述。本文试图综合这些材料作比较系统的阐释。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评价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可以澄清“四人帮”所谓李白是法家的谬论。  相似文献   

7.
刘翠湘 《船山学刊》2009,(3):156-158
李白与惠特曼是两个伟大国度的伟大诗人,他们是中关文学的双子星座,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地位。李白与惠特曼诗歌中都洋溢着一种盛大的国家气象,前者表现为盛唐气象,后者表现为美国气派。布衣感与草叶精神分别是李白、惠特曼的重要精神符号,也是他们诗歌的灵魂。李白、惠特曼都有着恢宏的宇宙情怀。宇宙情怀使李白、惠特曼的诗歌境界辽阔,气格高迈。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在其后期,曾经对李白的认知角度发生变化,认为其诗缺乏人民性。这不仅因为他们同中有异,如闻一多的飘逸特征属绅士追求,而李白的飘逸特征则属于游侠表现。在他们的一生中,闻一多体现更多的是道义,而李白体现更多的只是侠义;更重要者,则是闻一多后期观察事物的坐标发生了转变。闻一多在不同时期所认知的李白,正是其复杂"金银盾"的一面。闻一多不过是借题发挥,阐释他当时"人民至上"的政治诉求。但后期的闻一多在剔除知识分子清高和孤傲的同时,却保留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仍然坚持不事权贵的操守,这才能够真正为人民利益而鼓与呼。因此,闻一多后期对于李白的批评即"不是为着人民的"这句话,是他们差异的根本。假使我们再根据闻一多后期的表现分析,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理由认为,闻一多无疑达到了天地境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是天宝四年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漫游吴越时,赠给友人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情佳作,最能代表李白诗歌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名篇。李白一生政治道路坎坷,思想矛盾复杂。他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有较深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追求的愿望,他对封建统治者时时抱有幻想,但当理想破灭时,他那种虚静无为,反对羁约的道家思想就占了上风,于是又“富贵  相似文献   

10.
李白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一千多年来,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都对李白诗歌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当代的王瑶先生,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在谈到李白诗歌的形式时,王先生却写道:“在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五律有七十多篇,七律只有十二首,合起来还不到全诗的十分之一。他是不耐烦在形式和字句推敲上下功夫的”(《李白》)。其原因是“李白要写的那种汹涌的内容和豪放的情绪,用声律对偶限制得很严的律诗是不  相似文献   

11.
一在世界詩域里,很少有李白這樣爽朗、豪放、自由的詩,我國有李白這樣的詩人,實在值得驕傲! 李白(公元七○一——七六二)的家庭成份,已个可考。陳寅恪在‘李白氏族之疑問’一文中说他的父親是:‘客商’(清华学報十卷一期)與他在‘與韓荆州書’小自稱‘布衣’、‘讀诸葛武侯传書懷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自稱‘草间人’這一點聯合起來看,出身寒微,這是可以肯定的。他沒有參加過考試,也沒有正式做過官,多年在過他的流浪生活。李白對待現實的熊度很倔强,在他的身上蕴藏一种很倔强的精神力量。因而他歌唱出來的詩歌,也有一种精神力量;這种精神力量,像洪流般地向封建社會的秩序衝擊着。李白是一位充滿了矛盾的人物——任侠、漫遊、学道、成仙、隱居、醉洒,這些思想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不過,任侠是他的主導思想;這种思想,隨着時代的需要而逐漸擴大——從抨擊小豪紳惡霸擴充到抨擊高級的統冶集團;①學道、成仙、隱居、漫遊、醉酒,是他的早年思想;這些思想,隨着他的任俠思想的擴大而逐漸減少。他這些矛盾,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開元天寶之間,唐帝國由國力上昇到國力下降時所產生的各種矛  相似文献   

12.
李白出蜀时在江陵遇见司马承祯,司马夸奖他有“仙风道骨”;在出宫以后的漫游时期,独孤及也曾用“仙药满囊、道书盈箧”形容他当时的丰采。从李白留下的许多作品看,他确曾寻过仙、炼过丹、受过道纂,并经常同一些道家人物过从。据此,解放前后的论家当中均有人把李白说成是迷信神仙的虔诚道徒。这些论家当然也知道,我们不仅可以举出更多的材料证明李白是个有极大政治抱负的诗人,而且可以举出不少材料证明他对服药成仙之类并不相信。因为存在这种矛盾现象,于是有的论家便解释说:李白的道教迷信是到晚年觉醒的。但是,象“仙人殊恍惚,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和李白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一个被后世称为“山水诗的鼻祖”,一个被称为“诗仙”,他们都以诗歌闻名于世.但他们本人又都不限于做一个文士,而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虽然两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他们在思想性格、政治抱负和际遇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谢灵运和李白的性格解读来说明他们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14.
李白、杜甫在生时遭遇都不好,在政坛上、文坛上都没有什么地位,他们死后,才被统治阶级越捧越高。清乾隆时修《唐宋诗醇》,竟把他二人作为诗家正宗了。但另一方面,批评他们的人也与日俱增了。时至今日,李白的假道士、假隐士及千篇一律的公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互相抵牾,迄无定论。个别论者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这种论点很难使人信服,已为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加以辩正。有的人说他生在四川,如与李白有过交往的魂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最近有的论者还说他于神龙元年(705)在四川出生。较多的人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生在西域或西域的碎叶,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二十五岁才出川东游襄汉。只有唐代元稹和五代刘昫说他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理由如下: 一、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是李白平生一大抱负。李白自幼喜爱山水,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大鹏是李白的化身,他要实现他那伟大政治抱负,使祖国更加兴盛。他那“视三山”、“观五湖”、“抚四海”、“吞八荒”的魄力,既表现出他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又表现出他对祖国辽阔疆土无比热爱的激情。李白把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视为主体,作为审美对象加以审视,而且要以新的视角、新的色彩、新的声音、新的气势写出前人和同时代人  相似文献   

17.
(一) 关于李白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詩歌是不是歌颂和反映“盛唐气象”的问题,需要我们作進一步的探討。时萌先生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李白的时代背景及其詩篇中的“盛唐气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者認为李白的詩篇確是反映了“盛唐气象”,不过不是主流。如果这一論断,有充分的事实根据,那倒是十分有价值的。时萌先生说:“李白既然面对过繁荣昌盛的盛唐,那末在他的诗篇中,就不会不反映‘盛唐气象’。”(重点为筆者所加) 看來,这种推论有些问题。它缺少必要的正確的前提。根据时萌先生的说法,凡是生活在盛唐的  相似文献   

18.
在李白的诗文中,赋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也是一个光辉的存在。宋玉是其后所有赋体作家在文体上的始祖。李白作赋,注意学习前人,他尤其推崇宋玉。李白是宋玉赋体文学的主要继承者之一,宋玉是李白的精神生活引导人。李白学习宋玉,宋玉学习屈原,二者非常相似。后人之于前人,既有文脉承传,又有人格敬慕,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留意的精神现象学意义上的突出事例。李白既是唐代的伟大诗人,又是唐代的重要赋体作家。在今存李白诗文中,标明"赋"者一共八篇,而实际上与赋体式相近的李白作品则多于此数。李白有几首赋和诗表现了对宋玉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9.
蔡振雄 《阴山学刊》2003,16(5):27-31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个人气质、旨趣、性格决定他只能成为诗人,而无法造就成一位有治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不止在政治上充满悲剧色彩,诗歌同样是悲怆雄浑的,失意悲愤应是李白诗歌的主旋律,豪放飘逸是其诗歌次要风格。  相似文献   

20.
对李白从璘一事,论者的态度从来就不相同。有的责难,有的辩护。责难者,说他从逆失节,甚至说他怂恿李璘兴兵;辩护者则说他是胁迫所致,其内心是要驱敌报国的。有的说永王非逆,李白更谈不到从逆;甚至有人说永王东下金陵、扬都,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李白从璘是无可非议的等等。 乔象钟先生在《李白从璘事辩》一文中(载《文学遗产》增刊第七辑),评述了各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论证了有关的主要问题。对李璘称兵的性质,引用确凿史料指出:“不是一般的王位继承权的争夺,”而是“称兵割据,对当时千百万受难人民和整个民族国家来说,是不利的”。乔文还引了李白自安史之乱起,到入永王幕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