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崂山区人民法院在崂山区委领导、人大监督和上级法院指导下,在区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严谨、公正、文明、和谐的形象,努力实现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为维护崂山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2.
韩勇  朱强 《青岛画报》2011,(7):47-48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崂山区法院执行工作的根本切入点和着力点。崂山区法院在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探讨人民法院"如何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如何解决群众最现实的利益"等论题,以执行工作为切入点,完善执行机制,创新工作方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四年,伴随着大青岛区划调整的展开,新的崂山区人民法院在黄海之滨、崂山脚下成立了。十五年来,崂山法院在区委领导、人大监督和上级法院指导下,在区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始终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精致审判、高效执行、规范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服务大局、保障民生抓审判;着眼发展、提升素质抓队伍;科技先行、公正高效抓管理;注重特色、凝心聚力抓文化。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走出了一条宗旨立院、规范治院、科技强院、文化兴院的发展之路,开创了法院工作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推进司法改革,理顺司法体制,确保司法公正,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要求,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笔者仅就保障法官独立为题,提出自己浅显的看法。一、现代司法制度应以保障法官独立为核心审判独立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总目标,通过各级人民法院的设置、人民法院内部的运作,最终落实到法官。法官是人民法院独立审判目标之终端。法院的严格执法、公正裁判,除去制度上的设计外,实际上就是法官的严格执法与公正裁判。因此我们认为,宪法所规定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审判公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其内涵是要在审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在我国当前,由于司法理念的滞后以及体制或制度等一系列原因,审判不公及司法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创新司法体制和制度,以保证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遮蔽式审理方式是与开庭审、书面审并列的第三种审理方式,是一种可以完全克服诉讼参与人和审判人员人性弱点的新型审判方式.遮蔽式审理追求比不公开审理更高要求的"秘密",蕴含着更为现实的安全、秩序、隐私权保护、公正和效率程序价值.对于某些受"权"、"情"干扰严重的特殊案件适度扩大遮蔽式审理方式的适用范围具有深远的法制理论与现实意义,确立和完善遮蔽式审判方式可以消弭司法信任危机,缓和司法价值冲突,增强公众对司法结果的认同与信服感;可以提升司法民主理念,充分调动民众尤其是诉讼参与人的程序参与积极性,拓宽司法与国民之间的接触面,充实司法的国民基础;可以彰显司法正义,提高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被害人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的诉讼权利主体;可以帮助拒证证人转变角色主动积极参与诉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围绕构建和谐司法目标,崂山法院在刑事审判中高度重视刑事受害人权益保护工作,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致力促成当事人达成赔偿调解协议并实际履行,而对于被告人缺乏支付能力的赔偿案件,如何解决刑事受害人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度过生活难关,成为法院党组关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经过积极协调,崂山区刑事受害人司法救助基金于去年8月正式建立,自实行以来,已对7起案件的受害人进行了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12.2万元,受到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9.
"情判"作为中国传统诉讼中颇具特色的审判模式,是指司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情或情理作出判决.它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相适应,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情判"以和谐为总体价值取向,无讼和追求实体公正则是和谐在情判领域的具体价值取向.在这些取向的指引下,司法官判案时力图做到法顺人情,情法相合.  相似文献   

10.
审判解释的价值目标、解释异化、阻却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解释的价值目标、解释异化、阻却机制的思考蒋大兴如果说审判的功能在于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以获得公正、合理的裁判,那么法院和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具有司法效力的审判解释则是连结法律和案件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但是,审判解释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文勇 《唐都学刊》2009,25(3):91-94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宋代司法审判影响很深,主要表现在审判中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允许亲族相讼、“鞫谳分司”的司法机构设置、注意保护弱者的权益、重视教育说服和息讼等五个方面。和谐思想是宋代司法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司法是由专门享有司法权的机构所从事的执法活动 ,司法权仅指人民法院的审判权。要获得司法的公正 ,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司法的独立尤其是法官的独立。实践中应坚持以现行法律为标准来评价司法公正 ,而不能用对与错的是非标准来评价。探讨司法公正而不作上述的界定 ,则难免见仁见智 ,反而破坏公正。  相似文献   

13.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内部的最高审判组织 ,它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基于制度设计和程序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其已经成为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瓶颈” ,本文拟从实践的层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革新设想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司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一方面有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消极影响,而这一张力在司法制度尚不健全却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的中国而言,尤为明显。分析近两年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于欢案"和"昆山龙哥案"发现,舆论监督既呈现出提高司法运作效率,推动个案进展、促进司法公开和公正,纠正司法不公、节约司法成本,减轻当事人的身心伤害、引发司法反思,推进法治进步等积极作用,又存在着舆论监督过界,干涉司法审判、舆论监督的"情感宣泄"挑战司法活动的"理性认知"等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从舆论监督的限度、司法实践的过程以及公众理念的引导这三个维度着手,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舆论监督司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设置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和效率是民事诉讼乃至司法审判的两大价值目标 ,为了实现公正和效率 ,我国的审判方式改革也历经“四步到庭”、“一步到庭” ,但实施下来不是损害了公平 ,就是有悖效率。究其实质 ,是没有区分好审判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庭审阶段、判决阶段之间的时间期限和任务。本文通过对审前准备阶段的灵魂———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概念、依据的界定 ,以及对国外这一制度的分析 ,力求找出一条合法、可行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路径 ,从而通向审判的公正、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司法政策变迁与行政诉讼法学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一系列重要司法文件的颁行,我国行政审判领域的司法政策新近发生了明显变化,行政诉讼制度正经历着由"是非曲直型"向"纠纷化解型"、由"损害修复型"向"民生保障型"、由"封闭对抗型"向"开放合作型"的转变.伴随着行政审判司法政策的变迁,我国行政诉讼法学面临着诸多现实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合议庭改革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议庭是法院的基本审判组织,为合议制的主要形式.合议庭职责是否有效发挥直接关系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司法公正,因此,应积极完善合议庭制度.合议庭改革是人民法院"一五"、"二五"、"三五"改革的重点之一,最高法院和各级地方法院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还应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即减少合议庭的适用;厘清合议庭内部关系;进一步缩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范围;明确院长、主管副院长、庭长对合议庭评议、裁判决定或意见的批准、签发权限;对院长、庭长要求合议庭复议的范围进行限定并具体化;完善舍议庭评议机制;少数意见的免责;完善陪审员参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9,(3):106-115
司法观的错位,导致现阶段司法改革面临着多重困境。司法观取决于对司法功能的定位。鉴于司法功能要符合中国实际,当代中国的司法应以审判为中心。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制度,需要从司法工具主义走向司法自治,从"政策实施型司法"转向"纠纷解决型司法"。在实践中要强调法院在公检法三机关中的中心地位,改变法院作为"弱势群体"的不良结构进而促使司法功能的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观将为寻求现代化司法理念的司法改革予以正确指引。  相似文献   

19.
谭波 《求是学刊》2020,47(1):113-123
审判质效的提高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现实考量。需要全面考虑对法院、法官的要求和对配套条件的要求。法院行政领导在前期对审判质效的把关、合议庭作为审判组织作用的合理发挥以及"陪审法官制"的构建,已成为提高审判质效对法院的重要要求。对于法官而言,审判质效来源于具体的操作流程,除了审判礼仪和司法行为的规范之外,还需要强化职责意识和程序指引,同时辅之以责权利相统一的保障制度。从配套制度和条件的建构上,提高审判质效还需要统筹推进法官员额和政法编制合理配置,加强院校合作与书记员培养,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20.
陈俊 《创新》2010,4(3):90-93
和谐社会要求在刑事诉讼中以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取得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大利益。不起诉制度为公正审判从程序上提供了一种筛选和过滤的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不起诉制度有利于实现预防犯罪、保卫社会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体现诉讼效益。目前,不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基层检察机关在执行不起诉制度时与立法原意相悖的情况还很多,有必要对不起诉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改革完善不起诉制度的措施有:证据不足不起诉的细化;酌定不起诉的扩充;不起诉的规制与救济;建立暂缓起诉制度;建立健全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