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国大革命中的俱乐部的产生是革命深入人心的结果。它不仅是大革命的重要政治支柱,也是大革命的中枢和参谋部;俱乐部不仅为大革命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它又是大革命领袖成长的摇篮。俱乐部的分化,既反映着革命派别的分化,又反映着革命进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革命中的君主立宪派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极强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 ,其理想具有双重性 ,应该据此来评价其历史地位。本文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 ,客观分析其理想行动对革命深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西方历史、地理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及时人出于政治主张的考量,大量翻译、著述、宣传法国大革命,逐渐建构起“法国大革命”的印象,也从另一个视野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夜中国社会变动的一斑。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亟待在更广阔的反思领域取得新进展。比较政治学视域中的法国大革命,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事件”文化,即期望通过政治革命实现被统治阶级自身解放的革命逻辑,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提供了一种将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思想情境中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方案,进而催生了思想史上性质迥异的两类社会革命形式: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前者是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观念政治的主流,后者是马克思解放政治的根本。从两种社会革命形式的当代变迁路径来看,比较政治学视域中的法国大革命凸显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法国大革命与十月革命中产生的恐怖政策作了出较。文章认为,恐怖政策是这两次大革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革命政权为应付国内外反革命敌人的内外夹击而实行的为战争服务的政策,它们有着共同的运行规律,同时两种恐怖政策又有不同之处,但各自体现了两次大革命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6.
“保守主义”是近现代西方主要思想之一。在启蒙运动的兴起以及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社会思潮涌动,“保守主义”应运而生。它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但是它的主要思想是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柏克作为“保守主义”的奠基者,将其学说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而他所著的《法国革命论》正是对其理论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7.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不仅倾覆了封建的波旁王朝,扫荡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同时也给中国的辛亥革命以极大影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了法国大革命提出的民主革命原则,并用暴力手段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来解析早期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文章运用多头政体理论来阐述雅各宾派的兴起、发展到走向分裂的过程。研究表明雅各宾派专政初期已经具备了多头政体的特征,且形成了暂时稳定的执政联盟。然而,资产阶级各派执政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了权力混乱和政治无序,且引发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从而使联盟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9.
谣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还以易传播、传播速度快、矛盾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构成类似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谣言诗学将口头流传的传说、逸事与现在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社会性文本,通过谣言本身与现实对话。在中西方已有的众多对谣言的界定中,都过分注重于谣言这一消息是否具有确切的来源。落脚点都在“来源处”。其实恰恰相反,谣言不是在其来源处产生的,而在于其传播的过程。因此,谣青的界定应着眼于其传播本身,事实上,谣言不管其来源准确与否,都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只有发生了变异的消息才是谣言,这就是“传播的偏向”,可以说,谣言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转移或偏向的消息。这“转移”或“偏向”是由谣言听传者完成的,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20世纪中国的最大主题是革命。从20世纪初开始,在大半个世纪里,中国人被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激情鼓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即讨袁战争),第一、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以致最后走向一个极端,把革命从手段变成目的,把在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的革命夸大成永不停顿的、无间断的革命,终于酿成史无前例的灾难。百年弹指,今天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目标,是要模仿美国的政治架构,但采取的手段,却是承继法国大革命,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  相似文献   

11.
詈词的大量使用是文革语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詈词在文革期间都得到"重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詈词在文革中的一般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圣西门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个渐进的伟大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以暴力的形式严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但并未建立新的实业制度,所以大革命是不成功的或是未完成的。要完成革命就应该在实业家的领导下,结合王权的力量,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新的实业社会。  相似文献   

13.
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英国的政治实践及理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一些激进的英国作家们深刻同情法国大革命,并期望大革命的政纲能在英国传播,但绝大多数知识人则投入到规模巨大的舆论战中,意在说服英国民众相信法国革命的信念对英国宪法、政治传统、社会体制、宗教、公共秩序乃至个人财产都是威胁应予以拒斥。他们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信念是对秩序与稳定的威胁,它会摧毁贵族与君主制,也会威胁私有财产,并由此导致混乱、暴力与恐怖活动。1793到1802年英法开战,英国保守派政治宣传家们力劝对英国政治、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人们认同他们对法国大革命信念的反对立场,从而支持他们在法国恢复旧秩序的战争诉求。本文即探讨并追溯由保守派宣传家们发动的、以其最知名者埃德蒙?伯克领导的这场颇具才干及影响力的政治争论。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革命的丰富历史内涵不能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简单论断来概括。对平等的关注和对自由的忽略是这场革命的显著特征,法国革命的功绩和流弊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在于法国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旧制度的极端不平等性引发了对平等的矫枉过正式的关注;贯穿始终的民众主导性加深了革命对平等的偏好。  相似文献   

15.
圣西门论法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的法国革命论认为,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实业力量的成长与封建神学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必然的。但是,由于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操纵和指挥革命,这场革命成了"资产阶级"的而非"实业家"的革命。从而背离了法国革命的宗旨,使革命逸出了常轨,因而法国革命的实际成果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法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普遍革命的新时代,从而为实业社会开辟了道路。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实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占领政治舞台,通过与王权的结盟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以建立实业社会,这既是法国革命合乎逻辑的解决,也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建设存在三个方面的沉痛教训:一是在人身自由方面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保障制度,表现为缺乏独立的维宪机构、相应的救济权和足以平衡立法权的司法权威,从而导致生灵涂炭。二是实行无限制的民主制,表现为复归古代的唱名、鼓掌表决,群众旁听议会辩论的无序化。三是缺少契约文化,表现为民众高于宪法的观念根深蒂固和高频率的宪法替换。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革"时期的手抄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抄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它的流行体现出特殊时代的文化氛围.在"文革"中的手抄本成为与公开出版物相抗衡的文本和文体,表现出民族灵魂的扭曲、抗争和升腾.这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特殊的一页,而且是整个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特殊的一页;它的传播,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此类现象的关注异常不够,应该加强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