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公望,宁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平江(今苏州)人,原姓陆,螟蛉温州黄氏为子。曾做过小吏,因获罪身遭监禁,出狱绝意仕途,放浪江湖,且一度卖卜为生,来往于虞山、松江、西湖、富春间,以诗画终其一生。黄公望生于南宋成淳五年(1269),卒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元四家”中,以他年龄最长。他与其他三家的吴镇、倪瓒、王蒙都有交往;与倪、王且有合作和题画诗文往来,与吴镇来往较少,但他八十一岁时,在松江曾题过吴镇的一幅墨菜图,文曰:  相似文献   

2.
(一) 吴趼人(1866——1910),原名吴宝霞,一名吴沃尧,字小允,号茧人,后改为趼人,笔名有十余个。他原籍是广东海南,从小生长在佛山镇,因以“我佛山人”自号。曾祖父吴荣光点中翰林,曾出任湖南,是一个精通金石掌故的收藏家。祖父  相似文献   

3.
一王愿坚同志的《普通劳动者》(原载《北京文艺》1958年8月号,《人民文学》11月号转载)是以修建十三陵水库为背景而写成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王愿坚,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一九二九年,山东省诸城县人。一九四四年以前在家乡读书,一九四五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文艺干事、文工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支社记者、《解放军文艺》编委。王愿坚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中,他受到过深刻的教育。一九五二年他访问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了解了革命前辈英勇斗争的事迹。许多含血带泪的壮烈故事,强烈地激动着他,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从一九五四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不论在他革命生涯的早期,还是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不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的和平年代,毛泽东同志都以战略家的眼光,注重教育问题。他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中,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增添了新的光彩。本文仅以毛泽东的教育目的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作初步探讨,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元符元年(1098),又改为戎州(今四川宜宾县)安置。黄庭坚于元符元年夏抵达宜宾,建中靖国元年春离开宜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这是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振兴时期。从创作道路来看,又是他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具有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蛇神牛鬼 发其问天游仙之梦——《化人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人游》是丁耀亢的剧作之一。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别号紫阳道人,山东诸城人。他一生著述甚富,在明末清初之际名气很大。仅传奇作品就有十三种之多。但对他的剧作,历来几乎无人重视和评论。就今传世的四种剧本,尤其是《化人游》来看,丁耀亢的剧作是有成就的。本文拟对《化人游》做一番初步的探索。《化人游》创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是现存丁耀亢剧作写成最早的一部。丁耀亢诗集《逍遥游·吴陵游》有《化人游歌,寄李小有先生,先生困于游,寓言<饥驱>、<明月>诸篇,因作化游以广之》一诗。据“野鹤自纪”,《吴陵游》写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龚  相似文献   

7.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十四岁就进入高等学堂学习。由于他早年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在课余讨论时事时,他曾激昂慷慨地说过: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庆应大学文科学习文学、哲学。这时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开展了民主革命活动。 1911年(即辛亥革命的一年)春天,林觉民在日本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云事情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他的民主思想以及他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曾有不少人加以论述,而他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美国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却论及甚少,本文拟对杰斐逊的教育思想进行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9.
包世臣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一位提倡改革的思想家。包世臣(公元一七七五年至一八五五年),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他生活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历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他目击时艰,关心国计民生,以经世致用为治学目标,怀抱“经济大略”,力图有所革新。但他的一生却坎坷不得志,三十四  相似文献   

10.
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求的产物。其精神实质是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的战略工程;他客观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肯定主流、正视问题;提出了新的原则体系,以教书育人为第一原则;高度重视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我们应提高认识,领会实质,统一思想;育人为本,学生为本,德育为首;全员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真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1.
明朝学者杨慎(号升庵)在谪居云南的数十年间,不顾嘉靖皇帝派人监视,满怀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遍游滇中名胜,广交各界学者和民众。永昌(今保山县)、大理、临安(今建水县)、昆明、安宁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安宁温泉、剑川石宝山等处,有着他的题咏;昆明西郊高峣的“碧峣精舍”(在今高峣小学校舍内)是他的长居之所。在这简朴的住宅里,他一面讲学,一面著述,经过三十五年辛勤劳动,给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1858—1927年)一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戌政变后,易号更生;张勋复辟覆灭,又号更牲;晚号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是十九世纪后期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者之一。众所周知,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是变法维新运动的首领,后来又成为复辟帝制的保皇派人物,晚节不佳,己成定论但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其进步意义,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教育主张,不仅在当时发别人所未发,有的今天已经成为现实,有的对现在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崇清是20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代理校长职务,有机会将胸中丘壑付诸实践,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哲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和国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一文的发表为标志,他的教育理念趋向成熟。在长达18年的第三次执掌中山大学期间,许崇清对学校校务、教务方面的实践工作及其对学术科研的重视和推动,以及他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思考和应对,都是他所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生在福建延平。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籍江西婺源,是当地大族。他的父亲朱松就是一个尊孔的家伙。由于他从小就受到尊孔教育的薰染儒家的一套封建道德在他思想上烙印很深。据说他曾发恨起誓地说:“不遵照儒家的教条办事,就不是人”。十八岁考中进士以后,一直在官场混了几十年,受到了统治者的重用,给皇帝当过老师。朱熹死后,他的臭名更是青云直上。一二二七年,南宋理宗追赠他为太师,封信国  相似文献   

15.
一、《中州先哲传》的主编李时灿 《中州先哲传》一书,是由李时灿主编的。李时灿(1866——1943年),字敏修,号暗斋,河南汲县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奋发好学,熟读儒家经籍,1892年考中进土,后官刑部主事。清末,历任清政府资政院议员、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学务公所议  相似文献   

16.
毓俊是清代末年的满族诗人,但是,他的名字却不见经传;他的创作成就更是鲜为人知。今天,当人们翻开他那尘封已久的《友松吟馆诗钞》时,方才惊喜地发现:这又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一、身世与经历毓俊,满族颜扎氏。字赞臣,号友松山人。祖籍长白,出身贵胄世家;其九世祖为颜扎忠介公。毓俊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十二岁  相似文献   

17.
<正> 邱炜茇是我国近代的爱国华侨,又是一位杰出的小说理论批评家。他号菽园居士,又号星洲寓公,福建厦门新按乡人,曾师事曾廉亭学古文。青年时,继承父亲的百万遗产,成为新加坡华侨巨富。光绪十七年(1891年),娶龙溪人王玉墀长女为妻,不期年,妻亡。他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赴试省闱,隔年中举。光绪廿一年(1895年),北上游沪,后侨居新加坡,家有恒春园、南华楼诸胜。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朱筠,这个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北京人,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还是第一次听到,至于他到底给咱北京人长了什么脸,更是一无所知。朱筠(1729年~1781年),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清顺天府大兴县(即现在北京市大兴区)人,嗜好藏书。  相似文献   

19.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出身在一个比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属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他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便能作出很好的文章。他受过母亲的良好教育。二十一岁考取进士,做了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这样就迅速卷进了政治的浪潮中。因同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变法革新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正秋日宁静中,用心品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自己的内心不时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