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人口学界,习惯上认为马尔萨斯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他的人口论是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粉饰资本主义的罪恶的,因而是彻头彻尾荒谬的、反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是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马克思早在百年前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已被人们接受,并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所证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资本主义的辩护士们,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结论的新攻击,国内搞“自由化”的人也为此宣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日益趋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性是利己还是利他,社会应该弘扬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由于这一问题和社会意识形态,特别和社会价值准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对其回答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己行为和思想与私有制相联系,受到整个社会的肯定和弘扬.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利他行为和思想因与公有制相联系,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弘扬,利已主义则受到社会的唾弃.前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泛滥,西方一些宣扬利己主义思想和行为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思潮被介绍到我国,在广大青年学生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利己主义仿佛成为合理的生活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却受到冷落与轻视.比如,有些学生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片面夸大自我存在和自我  相似文献   

4.
合理利己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道德观、价值观 ,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模式 ,在理论上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中 ,将长期存在 ,因此 ,必须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正确对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构成福利领域行为动机考量的伦理基础。重视利他主义的福利制度设计多强调减少不平等,利己主义则倾向于个人的能力和追求自身福利的最大化。从社会福利的宗教伦理、经济学以及社会政策三个思想来源来看,其中的利己主义思想由于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协同性而占据社会的主导意识。然而社会福利内在的利他主义和公平正义又成为社会经济体存续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福利思想中的利他和利己主义的争论持续存在,主要集中表现于:福利是否需要奖惩机制,福利是否需要附加条件,福利采取普惠型和还是补缺型,福利在个体和群体之间分配的前提是基于原子式的还是伙伴关系。这些争议同样反映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福利实践中。对于福利制度急切要做的就是重新设计其目标,从制度层面来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和利他行为的激励,以更好地维持整个社会系统的存续。  相似文献   

6.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需要思想。当下的生态危机问题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态需要满足的根基。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不正确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存在;资本主义环境利己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的存在;现代需要、利益集团的多元化、对立化的作用。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之路是:确立正确的全球生态伦理思想;彻底消除环境利己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尊重自然规律,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培养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引导、激励全人类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一) 近几十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即“人类行为学派”,它的理论基础叫“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产生于二十年代的美国,它成为一个管理学派,是三十年代初期的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变化,使行为科学的各种理论逐渐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计划与行政命令的结合,用行政手段贯彻计划。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基本是前苏联模式。60年代经济界对苏联模式进行过反思,但由于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没有摆脱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实际上,恩格斯早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向计划性发展;1918年列宁再次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西方那种指导性计划(宏观调控和一系列规则的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但是,前苏联和我国都把凯恩斯主义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批判。上个世纪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开始了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是又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界开始重新评价凯恩斯和东欧模式。90年代,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界真正达到了思想解放,中国真正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应该肯定。但是,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阿·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辩护士,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中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英美早期庸俗经济学和当代庸俗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马歇尔开始讲授政治经济学是在1868年剑桥圣约翰学院设立的道德科学特别讲座,他被聘为讲师,主要讲授经济学,直到  相似文献   

11.
论中世纪英国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以前的英国,在欧洲的经济地位并不显著,甚至在呢绒业及矿业等方面还落后于尼德兰和德意志,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却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来得顺利。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因此探讨英国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必须从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着手。本文试从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变化中的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两个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 199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150年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对中国进行的鸦片走私贸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鸦片战争,是由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所决定的,也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大暴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完全建立在残酷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疯狂地掠夺海外  相似文献   

13.
精致的利己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升级版,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原因,精致的利己主义有蔓延之势,应采取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健全法律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路径,消除精致的利己主义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一些经济著作和文章中,人们忌讳“竞争”二字.他们总是把竞争同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等资本主义的苦难联在一起,甚至把竞争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作为一个经济规律来表述.这种见解是值得商榷的.竞争并不来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而比起资本主义制度来说,要早得多.是人类社会出现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的时候,就出现了竞争.马克思说:“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1页)竞争自从它产生以后,已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自给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以来,由于理论和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人们对国外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资本主义国家高工资、高消费这一经济现象,了解得多了一些。多年来,由于“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讲实事求是,这样,非但不能使人们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甚至还会引起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本文拟在承认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来分析高工资、高消费的实质,从而更加坚定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农业问题。由于近代资本主义因素没能对传统农业实现有效渗透,农业发展受到落后的生产方式、碎片化的经营模式、扩大的自然经济的限制,无法完成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又进一步制约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推进,使工业资本积累困难,工业市场狭隘,甚至使工业利润向传统农业领域复归。面对严重的农业问题,民国政府没能采取合适的农业政策,导致农业问题日趋严重。回顾和分析这段历史对于解决当代农业问题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联、东欧剧变后,苏联模式的失败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可替代的。但罗默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他以资本主义为超越对象,先是清算苏联模式,为新模式的问世扫清了障碍,接着提出了作为资本主义替代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新模式——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他还分析了通往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之路的前景,试图达到超越资本主义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理论没有瑕疵,我们应看到其局限性,同时也应肯定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今天,这个历史趋势实现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而不是暴力革命.存在和平取代形式的内在根据,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组织、国有经济、股份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除具有私人性以外,都还具有社会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现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劳动者既成为"资本家",又是雇佣劳动者,使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迅速成长和不断增强,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预言,使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社会主义者看来 ,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不是由市场带来的 ,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因此 ,他们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改造 ,这是实现市场公正的制度前提。而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 ,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 ,市场与私有制结合在一起就能保证公正的实现。基于对市场实现公正的制度前提的不同认识 ,市场社会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了争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它们许多世纪以来进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前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发生变化,并非由于在这种社会关系内部产生了某种新的、更进步的生产方式,而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形成和随之而来的扩张行为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