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们,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因此,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必须积极的投入这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进一步锻炼自己,改造自己,提高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在各项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吸取新的经验,获得新的知识,以丰富学术内容和提高理论水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教导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人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包括具有理论形态的社会意识的精华,也包括不具有理论形态的,但也反映社会存在的起积极作用的非理性。非理性是一种日常社会意识,它渗透在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映着精神文明的水准。扬弃、优化非理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目标。一、强化非理性积极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不外乎通过如下几个途径和方法:(-)通过社会实践。非理性是第二性的,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其能动作用的实现也要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因而…  相似文献   

3.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和新疆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新疆解放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邓小平对民族团结合作思想有重要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疆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持各民族大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说:“在一个国家内把各民族分开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力求使他们接近和融合。”①他还说:“工人阶级及其反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状况,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一个国家民族团结的状况,也是衡量执政党智慧、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藏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和亲密团结,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将这种客观的历史规律升华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觉悟,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繁荣富强、走向辉煌必然要求,当然也是西藏各族人民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的指导下,自觉树立和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这是维护我国民族团结的核心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建党初期到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步提出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义会议以后,正确的思想路线开始在党中央占主导地位。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将正确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中共“七大”确定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建国初期,正确的思想路线得到了贯彻,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条思想路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作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的建立,引起商业工作的剧烈变化,使工农商学兵结为一体,商业在公社内部成为公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公社的统一领导,在公社统一安排下进行经营。最近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财贸会议,讨论了在人民公社建立以后财贸体制方面的问题,认为必须根据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精神,实行机构下放,计划统一,财政包干的办法,即“两放、三统、一包”的办法。这个办法已在河南省实行。“两放”是指放人员、放资金;“三统”是指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的管理;“一包”是指包财政任务。实行这个办法,商业人员和资金都下放到公社,由公社负责经营管理,但公社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国家的统一方针政策和统一计划,按国家计划交售国家统购的产品,按国家计划向社员配售国家统销物资,并保证流动资金一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同革命理想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工农联盟的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的经济生活、政治地位、科学文化水平不同,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物质利益,所以,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和矛盾。这些差别和矛盾损害了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我国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我国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袁春艳《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我国宪法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是50多个民族共同创建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9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同甘苦、共患难,为开发广阔的国土,建设祖国,反对国内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共同洒下了血汗,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的事业和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斗争,把各族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培育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数千年的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统一和团结是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和国家一贯主张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裉本利益。赵紫阳  相似文献   

10.
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一定要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个硬道理,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主题,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区农村形势之好,可以说是土改以来少见的。一是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许多盟、市、旗、县的粮食总产量,牧畜总头数都赶上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原则。我们党不仅在实践中坚持了这一原则,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对民族问题研究的深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更加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予以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对这些思想进行归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有助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实现跨世纪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前提条件和保障,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十五大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古今中外,从历史到现实告诉我们,以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为主率内容的讨会政治的稳守.县对一个国家、地区来讲,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曾有过失误和挫折.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思路.这些新思想不仅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体现了邓小平丰富而深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长安县韋曲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是在斗争中生长和巩固起来的,当它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受到广大社员的热烈讚扬。韋曲公社的公共食堂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它的产生是有历史根源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族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就会随之消失.在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随着各民族内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我国的民族关系也就基本上形成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统一战线的发展史。回顾党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人才发展的理念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发展要依靠人才,发展要提高人才,发展要尊重人才,发展要服务人才。实现我国人才队伍的大发展,应着力做好综合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建设的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即将面临着全球性竞争。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有国际性的眼光、气量和才能。所以,在校大学生应接受社会发展性教育,将他们训练成为既善于掌握书本知识又善于跟他人交流合作、既独善其身又具有移情和亲社会技能的人才,这既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更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大学生社会性发展需通过发展性心理教育,预防性心理教育,补救性心理教育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