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港英政府政治制度演变的性质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英政府政治制度从 1 841年建立到 1 985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时 ,大致经历了建立期———形成期———发展期———巩固期这四个时期的演变过程。但是 ,港英政府政治制度不管如何演变 ,其殖民统治的根本性质没有变 ,其统治权力体以殖民官僚和英资财团为主体核心的实质没有变 ,其统治表现形式中的专制绝对权威没有减弱。因此 ,港英政府政治制度的演变 ,始终未从根本上改变殖民专制统治的性质。一百多年来 ,港英政府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渐进性、被动性、回应性的特点。《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期间 ,这种演变渐露急进性、主动性和实质性的征兆。一种扩大立法局使之成为政治制度的权力中心 ,培植香港政治实体 ,延续英国殖民统治影响的企图已显露锋芒。它预示着过渡时期中英关于香港政制之争会更加艰巨、复杂和白热化。  相似文献   

2.
<正>武昌起义的胜利及随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统治。从武昌起义时期颁发的《鄂州约法》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规,确立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公民有参政权等资产阶级民主法则。从理论上说,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已无可置辩地以宪法形式确认为国家的政体。封建专制的统治方式已被抛弃。武昌起义后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体系崩溃。如何构建一个符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精神的新地方政制就摆在革命派面前,舆论界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存方式是人的具体存在形式 ,是人的内外关系的统一。古希腊海陆交错的自然环境 ,决定了古希腊人必然一方面与土地交往 ,建立以土地为中介、以农作物为生活资料的农耕式生存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制和专制政治 ;另一方面与地中海交往 ,建立以地中海为中介、以武力征伐为基础、以移民或殖民为中继、以商业和贸易为目的的地中海式生存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和民主政制。生存方式不同 ,人也就不同。人不同 ,其所创造的文化和文学也就不同 ,文化和文学不过是人的生存方式的精神存在形态和审美存在形态而已。因此 ,生存方式是我们准确地理解文化和文学的基础和钥匙。  相似文献   

4.
港澳具有相似的殖民性质统治历史、人口、文化、资源禀赋和回归时间条件,但在港英政府和澳葡政府统治期间,两地基础设施建设却存在较大差异.拳文通过建立厂商和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论证了在相似的初始条件下殖民政府采取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宗主国制度的不同,从而用理论模型实现了青木昌彦提出的博弈均衡制度观,验证了诺斯强调的宗主国制度对殖民地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港澳案例比较研究进一步验证理论结论,并解释了港澳基础设施建设差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政治制度的概念,我国大百科《法学》卷表述为:“主要指政权组织形式。”《法学辞典》增订版表述为:“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制定的治理方式方法的总和,即政体制度。”1987年出版的大专院校《宪法教程》表述为:“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的总称。”而大部分宪法教科书在表述政体概念时,一般采用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的:“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其中的政权机关,在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封建统治中的“两君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以建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政权稳定而闻名于世。本文拟从“两君制”统治形式入手,探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组成、统治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一、“两君制”:封建家天下统治的基本政治形式。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采取“两君制”的统治形式,封建政治思想家、史学家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7、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率先按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形式,并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的两种政权模式。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政权形式,比较其间的差异,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英、美两国同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建立的是议会君主制政体,美国建立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不同政体的建立,与两国政权形成的历史过程各具特色有密切关系。美国的议会君主制政体是在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确立的,是阶级妥协的产…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9月以来,一场关于“殖民文化”的讨论吸引了不少学者.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对于这个由新时期出现的某些社会现象所引发的并不新鲜的话题.一些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殖民文化”的界定一种观点认为.殖民文化是在殖民现实的情况下.在殖民地国家的推行的宗主国文化.“殖民文化是帝国主义列强.以枪炮鸦片之类,侵占彼国领土、迫其主权易手、江山变色之后,于殖民地强力推行的宗主国文化.”同时也包括“汉奸国贼,在别人的国旗  相似文献   

9.
权力结构的运行是指权力结构中各种权力的体现方式和过程,对此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政府的政制状况及实际的权力分布,从而更深刻地解释其政治行为方式。一个政府的形式权力机关同其实际权力机关往往不尽一致,也就是说其权力结构往往有程序的和秘密的两种,这一现象在抗战时期国民党那种个人独裁的政体中更加明显。因而,本文也  相似文献   

10.
立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制度的核心在于立法权限的划分和立法程序的设计。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立法制度,是由其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建立科学的立法制度,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机关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以立法需要设计的公正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法》,对有关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并对《…  相似文献   

11.
政体的本质是国家权力之间关系,即权力在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及各权力机关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认识、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政体的选择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完全可能的;政体的选择是政治制度创新中的一种,政体选择的动力与制度创新的动力大致相同,取决于政体选择者与政体需求者各自对选择的收益和成本的估价;最理想的政体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将政体所应具有的"素质"视为政体模式的评价指标,以此衡量政体的良善与否。  相似文献   

12.
政治制度民族化是外生的政治制度能否为民族共同体所遵奉,其后发优势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政治制度民族化历经了农耕时期的发端、殖民时期的迅速扩展与冷战时期的曲折探索,其演化过程展现了民族主体对于外生政治制度的选择、整合及超越的特征与属性.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的政体性质如何?有人论定是封建君主制的继续,但在其有国年月中,则有前期虚君制与后期君主专制制的区别。我们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提出来以供人商榷。不存在虚君制———“太平天国前期国家政体实行的是一种虚君制。其方式以天王为国家元首,以军师为国家首脑。...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政治制度史和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两个宏观的层面对国内学者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中,又从国体与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具体的各项政治制度包括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具体层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以议会制为基石的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既是我国政治制度变革的一次重大跃迁,也是对清末立宪运动及其制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晚清立宪运动和立宪派在政治上的活跃是民国新政制建立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立宪运动及立宪人物在民初议会制的建立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维权,是权利主体在一定情景环境中,根据个人的情感偏好和心理状态,以非逻辑思维和冲突行为来表达权利诉求的一种行为方式。其价值性在于:一方面它是权利实践生动活泼的形式,凸显权利实践过程中权利的主体性和个性;另一方面,它对法律的背反具有批判性,推动法律制度以合理性为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权利制度和权利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斯巴达政体类型在亚里士多德政体论中看似并不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无论是就亚里士多德试图与柏拉图方案对话也好,还是就他所关切的希腊现实世界也好,斯巴达的篇章在亚氏政体论著作《政治学》中的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考察《政治学》中对斯巴达政制的论述,认为无论从贵族、共和抑或君主政体去辨析斯巴达政体的类型,都不能将斯巴达政体归置于优良类型,而窥其中缘由,在于亚氏政体类型学意在为实践中的政体提供一般政体理论,而非单纯证成“最佳政体”,这也是亚氏对政治实践科学的目的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8.
鲁照旺 《学术界》2023,(4):172-184
进入21世纪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问题,很多通常被认为的民主国家接连发生了国债危机。针对这一现象,人们从经济角度作了不少分析。国债危机或政府债务危机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有其相应的经济机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有其相应的政治机理。在政治制度上,希腊实行议会内阁制,美国实行总统制。这两种政治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因素对国债的影响是不同的。以总统制为框架的政体相对于以议会内阁制为框架的政体更有助于避免福利陷阱,更有助于防止国债危机。  相似文献   

19.
<正> 孙中山在其政治生涯中,曾多次提出过内容丰富的民主共和国政治制度方案,特别是到了晚年更趋系统成熟划一,基调相对固定.但其一生执掌全国政权的时间很短,虽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却又都是区域性军事政权,几乏实施其政治制度建设蓝图的机会,相较而言,1923—1925年在广州建立的革命政权有所尝试,稍具雏形,颇有分析价值.一般而言,政治理念与现实政治生活施行毕竟会有些距离,晚年孙中山的政制观因广东政权的建立、运作也有所发展.两相参照,予以比较,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构成的形式,即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以实行统治。国家政权的内容和形式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对内容又有重大的能动作用,所以研究政体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应该是什么样呢?这是涉及到如何坚持、巩固和改善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问题。无产阶级专政要完成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使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什么样的政体才能使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呢?这是值得我们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