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2.
宪政涵义三个层面中宪政理念层面是指以正义的宪法运行政治的一种思想,其中,正义的宪法应以人权为目的,以限制政府权力为必要条件,以法治为实施途径,以违宪审查为重要保障;宪政制度层面是指宪政理念的制度化;宪政实践层面则是指宪政制度的落实。宪政虽有三个层面,但在一般意义上,宪政一词的运用主要指贯穿着宪政理念的宪政制度的落实状态。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证书,宪政的立场就是人的立场。目前,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宪政自然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法律的焦点和核心问题。议会制度作为实现民主宪政的基本表现形式,又成为焦点和核心问题中的中心问题。议会制度在我国引进、演变、消亡的这段历史实际上也是一次法律移植的过程。然而,任何外国的法律制度介绍入我国则无形中随着我国的国情进行改变。实践证明,议会制度在近现代未能成功植入我国,正是由于它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周刚志 《南都学坛》2004,24(6):91-95
"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在奉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执政既是"依法治国"这一宪法规范的延伸与发展,也是法治国家的一种宪法惯例与宪法习惯。依法执政还是一项重要的宪政制度,它确立了一种新的宪法关系与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5.
宪法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宪政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宪政文化。处于一个特定文化传统的我们,在接受来自西方的宪政理念时,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应该在公民中间传播宪政观念,进行普遍的宪政教育,同时,加强宪政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推动和促进宪法文化的建构。设计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政文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6.
宪法文本是一定宪法价值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宪政逻辑是反映宪政价值的理论体系.宪法文本与宪法逻辑并不只是一种关系,这是造成宪法与宪政背离原因之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还不完全反映宪政逻辑,推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反映宪政理念、符合宪政逻辑的宪法文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从人权保障规范、国家权力规范、宪法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 宪法修改一定范围内消除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上紧张关系,调适宪政逻辑与宪法文本的关系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自治制度,是区别于主权自治和地方自治的基层社会自治。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二元化权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体现了中国宪法中国家与社会互相分权的发展趋势;落实了人民主权的宪政理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实践了宪法上的人权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村民自治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属性,应在宪法中明确村民自治的宪法地位与村民自治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并制定出关于村民自治的《村民自治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重点在于澄清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宪法和宪政、宪政和法治以及法治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交错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健全的市场机制要求配套的宪政制度建设,包括健全行政法治,完善选举制度,确立有限政府理念并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制度上确立私有产权的宪法地位,并充分保障所有经济活动主体的平等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9.
宪法教育是指宪法知识、宪政精神和宪政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宪政作为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本质上是制度规范、意识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多层面的协调统一。宪法教育与宪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宪法教育对宪政建设的价值构造主要表现为宪法教育对宪法意识的催化价值、宪法教育对宪法行为的导向作用和宪法教育对宪政制度的孕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而政治文明建设与现行宪法实施关系密切。我们只有遵循宪法精神,确立人权本位的价值理念,建立健全民主宪政制度,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正确处理宪法法律与政党的关系,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司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宪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要求宪法司法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规范由法院适用的过程,它是宪法法律性、宪法至上及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的根本要求,对宪政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困境及原因、宪法司法适用的理由及现状,并试从宪法司法化的意义与根据、妨碍因素及解决途径的角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中经济制度的内容,历经四度修改,条款涉及较多,这固然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宪法保障,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深切关注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良性违宪"引起的修宪终不是正常的宪法现象。本文旨在研读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并以此作为完善经济制度的指导思想,使宪法中的经济制度既能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又能保持适当的稳定性,提高宪法权威,促进"依宪治国"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理论界中关于严格责任的概念和种类有较大分歧,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梳理,使我国的严格责任理论更为科学,并沿着理性的思路对严格责任在我国之所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充分论证。严格责任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罪过责任和犯罪构成理论存在较大差异和逻辑矛盾,笔者也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诠释、论证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监督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问世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以不同的形式建立了宪法监督制度。然而,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尚不完善,本文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及我国宪法理论界对我国宪法监督模式的设想,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一种最佳的切实可行的宪法监督模式来推动我国宪政事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公民的权利在实践中获得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有机构成调整下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积累三大历史趋势的首要内容,深刻认识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特别是深刻认识有机构成发展趋势的内涵,对于调整社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对于充分认识经济形势变化形成劳动就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进行事前引导和调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将有着重大影响和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权利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话语,权利保障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法治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宪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亦是围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话题而展开的。在此层面上,研究宪法与权利的关系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此为切入点,主要可从形式上的差异与实质上的共生两大方面就权利与宪法的内在机理进行简要梳理:从时间、性质、运行以及规范层面剖析,权利与宪法之间的差异是形式上的;就其实质层面而言,两者又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应当紧紧围绕着权利与宪法这对核心范畴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对维护市场自由和公平竞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颁布的《反垄断法》的规定尚存在立法缺陷,如:没有说明反垄断法的宪政意义、规定的各种法律责任较轻、对行政性垄断执法的规定比较含糊等。本文试对这些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明确规定在宪法中是未来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后,结合我国实际,确立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要真正实现公民环境权,我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环境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保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