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围绕公共危机治理“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与考察,认为在伴随全球化到来的风险社会中,公共危机治理的转型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公共危机的特性以及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模式自身所固有的缺陷,已使得国家单中心治理模式日渐式微,必须向现代的公共危机治理转型。与此同时,公共危机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模式也为公共危机治理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它要求在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能动性与合作精神,实现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公共危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分析,阐明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上基础上,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公共危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分析,阐明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上基础上,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公共危机与灾难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和舆情事件急增,城市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方式,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由事中应对向事前预防、由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由体系构建向能力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5.
太湖"蓝藻"爆发传递着一种信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因公有域被过度利用,随时可能演化为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出现时,公民在焦虑状态中习惯于依靠政府解救危机,应该承认政府作为履行"执政为民"的公共行政职能也全力以赴为百姓解危脱困。但作为公民,我们在遭遇危机之后,有必要认真反思何以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危机?应该清醒意识到,公民德性的健全和完善才是防范公共危机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6.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给各国政府提出了全新挑战。以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政府在应对此次公共危机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政府危机管理力量薄弱、法律意识淡薄、政企关系不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是政府在应对此次危机中出现“危机”的原因。据此,政府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健全佘共危机管理法律和制度,明确政府角色和定位,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传统的范式又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应对危机的效率以及效果难免受到影响.通过借鉴以往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范式,结合乌鲁木齐"7·5"事件,从微观领域针对有效应对公共危机范式的建构进行初步探讨,以致力于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的建设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内容。我国自2003年“非典”引起的公共危机以来,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建设被提到了重要议程。我国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决定了社会危机的潜在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城市综合减灾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两方面,我国不同城市的应急机制的建设内容和方法各具特点,为提高城市应急机制建设的效率,我国城市公共应急机制的完善要在综合减灾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两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传媒公信源于传媒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而公共危机事件则使传媒之公信力愈发得以凸现.中国传媒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理念和报道实践在国家改革和开放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传媒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传播史角度,分析了中国传媒在对2003年2月从广东爆发、而后扩散至全国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的三个阶段的非正常表现,指出了在此次公共危机事件中传媒公信受损的客观事实,并就此提出了六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微博的产生及其关系性、草根性、传播及时性等物质,面对高校公关危机扩散性、群体性以及应对机制相对滞后等现状,分析了"高校公关危机"的特殊性和微博作为"宣传工具""文化现象"的特征与价值,对利用微博解决高校公关危机的优势进行梳理;认为将微博作为高校解决公关危机的全新路径,其核心在于微博所固有的"人文关怀"适应了当今人们心理的需求和渴望,通过获取公众信任,以达到解决危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被网络等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市"钉子户"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化解这场公关危机,使此次事件得到平息。但"钉子户"事件却显现出政府公关危机治理方面的问题,如政府危机公关体系不完善,对媒体重视不够,与公众沟通不畅等。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公关的主要角色,应培养政府人员的现代公关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关危机管理机制,健全双向沟通机制,从而成功地解决危机。  相似文献   

13.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10,30(5):109-115
城市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机、意外事故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等四大类。为了解决城市危机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危机管理应运而生。城市危机管理的成效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包括危机机构的设立、危机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危机预测评估、危机处理和政策制定等,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四大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是中国西部一座通过资源开发而快速摆脱贫困、取得巨大发展的典型城市,但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对产业结构、企业行为以及制度产生影响,以致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基于"资源诅咒"理论,依据所见到的公开材料,对鄂尔多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在充分肯定鄂尔多斯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指出在持续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单一、固定投资偏多、人力资本投资偏少和社会保障不足等同题,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教育投入等建议,并希望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商讨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公共交往场所.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范畴,既担当着形成拯救"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重要角色,又在不同的时期进行着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提出“工业立市”战略是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环境和条件的选择。“工业立市”一要规模,二靠竞争力,关键则在于产业集群化的支撑,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产业发展的规律。“工业立市”要通过产业集群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自身“科教”和“创新”优势,扶持和打造集群“龙头企业”和“王牌产品”,构建“工业立市”的组织架构和实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中的“去公共性”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价值取向扭曲,出现了"去公共性"现象,引发了公平性危机和公共责任危机.表现为政府在相关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部分供给主体的"利益偏好"和部分企业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大众利益.我国教育事业、经济适用房、高速公路收费民营化中出现的"去公共性"现象,主要有理论、技术、企业和政府方面的原因.从强化公共产品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加强政府责任、健全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凸显公共产品民营化中的"公共性"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正确处理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有赖于对“社会”一词的新认识,即社会本身蕴涵着化解危机的巨大能量。历史和现实证明,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小城市“城中村”文化娱乐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城市化浪潮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城中村"村民的文化娱乐情况则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中小城市"城中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村民文化娱乐方式单一,参与文化娱乐的积极性不高。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城中村"文化,对"城中村"的居民个人是一件幸事,对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也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企业的危机公关--以"特富龙"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组织在成长过程中无一例外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危机.若无有效的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一旦危机爆发,就只能仓促上阵,被动应对,如处理不当,殚精竭虑建设起来的组织形象就可能毁于一旦.因此,任何组织都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危机公关处理.而杜邦公司"特富龙"事件处理方法无疑是个成功案例,值得我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