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由批评上升到理论,具有感性批评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范蠡的形象性格有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他由一个忠臣谋士发展到今天文学话语系统中的商圣、兵圣、情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范蠡形象的演变不仅是各个历史时期作家主体意识渗透的产物,同时也是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范蠡的形象性格有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他由一个忠臣谋士发展到今天文学话语系统中的商圣、兵圣、情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范蠡形象的演变不仅是各个历史时期作家主体意识渗透的产物,同时也是政治意识形态、文学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绪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倡中国文学研究应打通古今的呼声颇高,其宗旨主要在于突破学科区隔的壁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贯通性的研究。因而在越来越多的同仁把它作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运用于个案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就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学理思考,包括古今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论中通变说的联系、文学史的分期、开展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经典并不等同于中国的西方经典,那些成为了中国的西方文学经典必然经过了文化的过滤和转换.西方经典的中国化与中国译介者的眼光和视野是分不开的,并与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主流文学传统紧密相关.西方经典还必须经受现代性的考验才能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学经典.西方文学经典"中国化"后,就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谈中国流行歌曲的音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种类,历来颇受争议。它的平民化和世俗性吸引着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它的流行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独特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都市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化为主题的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一方面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必然反作用于现实,凭借其音乐艺术的魅力来影响和改造现实生活.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至少可呈现为道德劝善类、思想启蒙类和意识激发类三种表现形式;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产生原因一方面受到音乐教化功能传统性之影响,另一方面源于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其社会功能是通过摸索出隐匿于社会表层下的民众那尚未觉醒、朦胧模糊的爱国热情,唤醒民众内心深处那股如雄狮般的革命力量,并最终引发社会“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流行歌曲成长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上,体现着对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传统伦理道德、传统韵律诗词、古典文学意境和情调,以及对古典音乐戏剧艺术的传承,其中很多因素都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并被当代的广大青年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论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语域、方言、俚语等被称为“语码”。语码的选择、语码间的转换或混合构成了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我国大陆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中的汉语与英语夹杂使用的现象,可以用语码转换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试析流行歌曲的精神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歌曲的精神品位参差不齐,一部分属于廉价的大众消费品,也有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精神品位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后者的内涵具体包括: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叹的呈现,现世的人间情怀的表现,深层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通俗唱法”的外在因素以及她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同时对“通俗歌曲”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说明,着力阐述了“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在“通俗”二字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流派而非一个流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这一派的确立,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他们的研究对象,除了狭隘的民间文学(如神话、故事、歌谣、谚语、俗语等)外,还包括了历史上曾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有了书面文本的戏曲、变文、弹词、鼓词、宝卷等.这一派在中国文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贡献殊大.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他们吸收了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如比较研究,类型研究),后来部分地抛弃了或修正了西方的方法,而以文学的比较考证与内容的社会分析为特色.建国后的17年间,在"左"的社会思潮下,俗文学及其研究者受到了冲击,从而使这个学派受到了重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形成中国传统文论以求善为核心的审美价值判断,但随着儒家思想自宋明理学起的变迁,中国出现个体意识觉醒的倾向,随之带来文学审美价值以个体人性意识为中心向求真的转变,与西方文化形成的西方现代文论以求真为核心的审美价值判断趋同。于是,伴随着20世纪初的西论中输,中国文论自身在求真的价值基础上与西方文论快速融合,出现中国现代文论的历史性初构。  相似文献   

15.
洛学兴起、传承时期,正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重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有了特定联系。洛学传承大致经历了鼎盛期、衰落期、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而每一阶段的思想精神和理论主张都基本成为其时社会思潮的核心,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用于通俗小说,导致小说创作倾向嬗变。其具体表现是:一、洛学鼎盛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载"理"倾向;二、洛学中兴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崇尚封建纲常倾向;三、洛学叛逆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世俗化倾向;四、洛学复兴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尚劝戒思想倾向。通俗小说的这些创作倾向一般由小说的题材选取、人物形象、背景情境、情节结构、场面处理等体现出来。描述、说明洛学传承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可发现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出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赣南客家山歌十分丰富。赣南客家女子用山歌表达着她们的爱欲情思。赣南客家山歌中所呈现出的星星点点的女性自觉意识最初应渊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精神。而赣南客家妇女独特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她们独特的禀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港台用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台用语属于社区方言的范畴,其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渗透现象是长期广泛存在的.这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之一.这种渗透现象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并且具有以下特点:名词被借用得最多;存在很多二次借用的词;不同地区的渗透情况不一样;语用环境对渗透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文乐的雅俗离合是影响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礼乐治国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与氛围的环境因素,民间韵文与音乐供大于求的不竭借鉴源泉这一外部因素,文人韵文与音乐自身雅俗之趣的张弛变化这一内部因素,共同促成文乐雅俗离合效应在韵文文体演变中的存在。文乐雅俗离合因素的存在,对促成韵文新体式的诞生,促进韵文艺术水准的不断提高,推动韵文沿雅俗良性循环的道路演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要遵循在社会发展基础上文学质素积累突变的发展规律。文学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和独立于社会历史之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作为一种通俗小说,拟话本更鲜明地体现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拟话本的兴盛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思潮、社会环境的动荡变化以及文人群体的加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屯堡山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认为屯堡山歌的源头是江南民歌,同时屯堡山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当地原住民族民歌的影响,并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屯堡山歌文化是其社会文化整体的一个面相,充分表现了屯堡人的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族群人社会化文化、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屯堡人在孤岛中坚守的文化审美补偿,是屯堡族群理想主义的现实幻化和对社会生活不断适应的心理写照,也是屯堡人朴素感情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