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节特征孙秀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跻身于文学殿堂,始于魏晋南北朝。此前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野史杂传等虽然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小说的一些特征,但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们都还只是小说的源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某些作品,内容固然也嫌简...  相似文献   

2.
<正> 第二届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1日至26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提交论文九十多篇。会议主要围绕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和“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两个问题进行切磋、争鸣。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有人指出:过去流行的关于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承上启下”说。表面上肯定了魏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地位,实际上都是一句空话,因为其他时期同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并非单纯地“承上”,由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区史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势头。加强地区性的社会经济史研究,“这是争取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取得较大突破的一条蹊径。”(王志邦《六朝江东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在这……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孙秀荣提起中国古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唐诗宋词,想到明清小说,甚至想到先秦散文,想到元代杂剧,却很少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确,魏晋南北朝不是产生文学高峰和文学巨人的时代,它既没有唐诗宋词那样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没有施耐庵、曹雪芹那...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达原因新探李颖科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史学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历史阶段,梁启超曾经指出:“两晋六朝,百学芜秽,而治史者独盛。”①相对于以前各朝,这一时期,史家辈出,史学范围扩大,史书体裁增加,史籍数量剧增,“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佛教和道教获得了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与“政治功利基础”。而佛道二教的迅速发展,对魏晋南北朝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纪传体正史、杂传、史注以及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在此基础之上促成了新的史学类别——佛教史学与道教史学的产生。它在给魏晋南北朝史学留下了更为明显的“时代烙印”的同时,也使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一种异于前代的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当代学者在汉魏六朝词汇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成绩,《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江蓝生著,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蔡镜浩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辞典》(张永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专著即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但就总体成就而言,与上古和近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古代鬼神崇拜柳岳梅如果说先秦两汉时代,充斥在小说领域的是仙风道骨,那么魏晋以降,则游弋着冥鬼幽魂。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鬼神故事的创作与传播更是源远流长。有关魏晋六朝志怪或者鬼神文化研究的力作纷呈迭出,但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9.
1986年9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选定了两个议题;一是“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二是“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这两个议题抓住了深入研究此段历史的关键,并触及到整个历史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与发展问题。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今后,本刊还拟为此类学术讨论继续提供一定的版面,欢迎持有不同见解的同志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张松如(公木)教授主编、著名六朝文学史家钟优民研究员撰稿的《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卷即《中国诗歌史》(第二卷),于1989年12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诗歌史》是由张老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王锡荣、张军等六人撰写的第一卷于1988年7月出版,翌年荣获全国图书出版优秀奖。其余各卷的撰写正积极进行,可望陆续出版。作为该项目的分卷,《魏晋南北朝》卷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正如张老在本书后记中所言,它“实际上亦可视为独立断代的《魏晋南北朝诗史》”,这是  相似文献   

11.
咏怀诗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主流 ,这一时期是咏怀诗走向成熟的阶段 ,题材丰富 ,主题深刻 ,表现手法多样。其发展同时反映魏晋南北朝人文精神的嬗变 ,对唐及后人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兴旺局面,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地相继召开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国际研讨会,对推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粗略统计了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论文目录,这两年大约在850篇左右,分别论及诗歌、辞赋、小说及文论诸方面,下面就分阶段分专题作择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开篇第一句“唧唧复唧唧”,其中“唧唧”是象声词并无异议,但究竟象何声,见仁见智其说不一。当代注本主要有两种解释:多数注本认为“唧唧”是“叹息声”,中学语文课本则注为“织(布)机声”。余冠英先生选注的《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挂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季镇淮等人选注的《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的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常州市社科联联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于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江苏常州市召开了长江下游3—9世纪社会经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学者、专家近80人,其中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吴泽、潘镛、李季平、牛致功、简修炜、袁英光、蒋赞初、周伟洲等教授参加了研讨会。著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唐长孺、厦门大学韩国磐教授给研讨会发来了贺函、贺诗。研讨会由江苏省六朝史学会秘书长许辉主持,省六朝史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致开幕词。在开幕式上发言的有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潘家白、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思明、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秘书长童超、唐史学会秘书长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或称“九品官人法”,是封建社会中一种腐朽的选人、任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间,政治上纷乱不已,阶级矛盾尖锐,道德风尚败坏,这一切同“九品中正”制度的实行是有密切关系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必须批判腐朽的“九品中正”制度,肃清它在一千多年来没有彻底肃清的余毒。  相似文献   

16.
一《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刺绣,亦雕缋满眼。”钟嵘《诗品》引汤惠休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这些记载其实反映了贯串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的两种审美情趣:从魏晋之际的阮籍、嵇康到南朝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标“自然之道”论文的刘勰、倡“自然英旨”品诗的钟嵘,都推崇自然天真、芙蓉出水的审美情趣;从西晋的陆机、潘岳诸人到南朝的颜延之、萧纲、沈约等人,则追求雕饰藻绘。魏晋南北朝这两大美学风潮的形成原因,除受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影响之外,与玄学中的“有无之辨”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玄学成为整个社会的学术文化思潮,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立身行事。审美创作也受到玄学思潮的冲激,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等六朝大诗人和大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无不浸染上了玄学成份,陆机、刘勰等大美学家,在构铸自己的理论大厦时,更是自觉地运用了玄学方法论。所以,六朝的美学与先秦两汉和后世相比,与当时的哲学思潮联系更紧。以王弼、何  相似文献   

17.
汪小烜 《中国学术》2003,4(4):290-29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直是西方汉学家关注不多的领域,加州大学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论文集(根据1980年的会议提交的论文编定),大体可以作为当时汉学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水平和方向的一个反映。哈佛大学出版社以1996年“与古人对话”会议论文为基础、于2001年推出的这本论文集,同样可以让我们透视近期来的西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 由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大学、南阳市渚葛亮研究会、大同市北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六朝史研究会、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襄樊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至2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122人,其中日本学者14人,韩国学者4人。会议集中讨论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边境与外交、诸葛亮研究等问题。与会学者踊跃发言,并当场质疑答辩,气氛热烈而严谨。  相似文献   

19.
肖九根 《江汉论坛》2006,(7):123-126
在古汉语中,“牖”、“窗”是一对常用的同义词。只不过,“牖”多通行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以及口语中,而“窗”除先秦、两汉十几例之外,只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例才逐渐多起来,但真正盛行还是始于唐代。本文认为,“牖”与“窗”之间的同义演化遵循着“挤入——并用——取代”这样一条普遍规律,它是一种交替性的历时嬗变过程,“窗”替代“牖”并取得正统地位其历史时代当不会晚于元代;其次,《二典》所引表示“牖”和“窗”本义的始证材料均嫌失实,时代过于滞后,尤其是“窗”的本义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考源。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名称的历史性缺陷首先说明,所谓“八代三朝”诗歌就是一般所说的汉魏六朝诗歌,具体说来,是指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和北魏、北齐、北周“三朝”的共十一个朝代八百余年的诗歌。关于这个历史阶段的诗歌,如果以朝代相称,应该叫“汉魏晋南北朝隋诗歌”,有关的集子(选本或全本)应当叫“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集(选集)”才比较合适。但作为名称,特别是作为书名,这样的称呼无疑是显得过于唆了,所以,古今的有关集子,一般都不用这样的名称。现代学者为这个阶段诗集拟定书名,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汉魏南北朝诗选”(或“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