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评论多是描写性的,而非阐释性的这一现状,本文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首先明确什么是确隐喻理论,对隐喻的概念、分类和认知机制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其次以此理论为工具来研究李清照的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语言证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隐喻认知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工作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隐喻构筑了人们日常的概念系统,对隐喻的隐喻性程度的消失过程进行考察和充分的描述,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认知现象的本质.以现代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语义丰富的"上"字,探讨其意义之间内在的认知联系.  相似文献   

3.
英汉"喜悦"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想象.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进一步证实和发展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高度理解和阐释隐喻,将隐喻提升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隐喻本质上是将一事物的特征映射到另一事物中去,是基于相似性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由于汉英民族文化和思维的异同,作为思维表达工具的隐喻也折射出两个民族的认知共性和差异.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本质上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取向,以语用等效为原则,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以使源语中的隐喻形象得到准确完整的再现与传达.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国内针对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研究甚少,且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理论归纳与实证总结,很少涉及源领域事物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微观过程。本文以经济领域中一个突出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为例,描述和揭示了其内在的隐喻映射模式。  相似文献   

6.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它没能有效地说明隐喻中源城和目的城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7.
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从认知角度来说,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本文基于隐喻作为修辞手法和认知方式的理论,重点从认知的新视角分析隐喻的英汉互译过程,以丰富的语料为例,详尽探讨英汉隐喻的翻译过程、策略和方法,灵活运用映射对等和偏移等效两种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意义,重塑文化意象,或适当修改意义将意义与形象完美结合,使原文信息得到准确完整的交流与共享,以促进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隐喻既属语言现象,也属认知现象。人们常把抽象和复杂的情感通过隐喻表达出来。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视角,对英汉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从方位词、实体等角度研究英汉隐喻的共性、个性,从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这对英、汉语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以及隐喻理解的生成机制.从质量准则的违反,认知语境、隐喻理解的推理过程、认知文化图式等方面对隐喻的理解作出阐释,以期为隐喻的认知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情感隐喻是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汉翻译的难题.英汉情感隐喻既有认知的共性,也有认知的差异性.英汉情感隐喻翻译应当采取认知对等策略.以避免翻译失真.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选取了隐喻研究史上三种较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即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来探讨它们各自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语料的英汉情感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而且在情感概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一定的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5种基本情感隐喻——爱情、快乐、伤悲、愤怒和恐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情感隐喻表达式背后的概念隐喻在类指层面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特指层面上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承认隐喻作为一种基本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指出,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存在"厚此薄彼"的嫌疑。在详尽论述转喻的定位和隐喻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基础上,结合认知发展知识,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思考,探究隐喻和转喻的甄别以及转喻本体研究等问题,认为转喻和隐喻一样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甚至比隐喻更基础。  相似文献   

14.
究其本质而言,比拟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机制.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引领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靶域)的系统映射.因此从认知隐喻观的角度审视,比拟是一种最基础的本体性隐喻,是由人或物的源域向其他实体靶域投射的结果,将人或物的各种属性如特征、动机、活动等映射到客体上,并使之拥有人或物的言行或品质.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比拟的运用进行微观考察分析,以期揭示拟人化和拟物化背后的隐喻思维动因、丰富隽永的认知效果及其深刻悠远的中西方涉身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5.
以语义层面为突破口,以认知理论为框架,阐述了隐喻的本质、种类和影响其理解的相关因素.传统的隐喻观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不能解释许多语言使用现象.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为词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情感。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该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文化人类学来探讨中英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并进一步阐述产生异同之处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认知理论拓宽了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隐喻认知理论出发,剖析隐喻认知理论的主要功用、思维属性与内在机制,进而深入探究隐喻认知理论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语言文字一线工作人员与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研究建议,在语言文字隐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强化原型意识来培养学生词汇扩展与类比能力,建构概念整合来培养学生隐喻的动态整合能力,通过意象图式来培养学生词汇的发散与结构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搜集整理的宋代289首男词人词作和59首女词人词作中的女性隐喻的源域为研究对象,对宋代男女词人笔下女性隐喻源域的异同进行认知比较研究,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当代隐喻研究的发展,并以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为基础,尝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比较汉英与味觉有关的隐喻的共性。该分析提炼了汉英以"味觉"作为源域的共同的概念隐喻,并讨论了共性的基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支持莱考夫等关于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及其认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认知性,隐喻通过将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来理解目标域。概含隐喻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三类。概念隐喻具有帮助人们理解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