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应聘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应聘时给招聘者留下的第一感觉.当前,企业招聘大学生,并不只看中求职者的书本知识,更看中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在求职时,有时应聘的工作并不是其所学专业,这就更需要应聘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灵活反应能力、亲和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为了使大学生顺利通过应聘的门槛,寻求一个理想的职业,在应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时,我开始四处应聘寻找工作.有一次,我来到了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去应聘. 到了网络公司之后,我才知道,他们应聘的不是网络管理员,而是专业的程序员.而我大学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虽然多少能编写一些程序语言,但是与他们的要求似乎有些偏差.但是想到既然来了,也就不妨硬着头皮试试.  相似文献   

3.
在红网上看了一个关于"哥"的帖子,尊称是:最牛"证件哥"走红网络. 原帖说得很罗嗦,简单说,就是一个帅哥带着30多本证件应聘网店运营岗位,却没有应聘上.  相似文献   

4.
因为眼下的金融危机,不少大学生都降低了就业门槛,只要有招聘单位就去应聘,不管怎么样先解决眼下的吃饭问题还是最重要的.可是有这样一些天之骄子连应聘以往在他们眼里不大起眼的超市服务员也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5.
惠友 《职业》2002,(8):25
一般来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人才市场求职时,都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职位应聘.但是,如果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或求职毕业生因其他原因被拒绝,那么,他们就业就很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利用自己的潜能,抛开专业,串位求职应聘,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才的流动,必然带来应聘问题。有的人一次应聘就能成功,有的人多次应聘都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有自身遗传素质、知识能力、公关形象的问题,其中也不乏应聘技巧的问题。应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全面了解自己。有的人,只要  相似文献   

7.
要掌握应聘技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最重要的一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本土企业:机遇潜力亲情浓厚 本土企业大家都熟悉,传媒、网络刊载得比较多,需要了解的情况也比较容易查找.供需双方有着浓厚的亲情乡隋,容易沟通.应聘技巧更是很容易掌握,这里就不赘述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求职者来说都有一个如何面对主考官应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的应聘水平如何。应聘前的准备工作一、知彼,先知已。求职应聘前,自己先从知识、兴趣、爱好特长到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广泛发掘。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些微不足道的长处可能成为你终身谋职的依托;同样一些微不足道的短处可能成为你事业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因此应聘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其长避其短,取得最佳的应聘效果。二、履历表再现你辉煌的历史。每个人实际做的成绩总比他所意识到的要多得多。在应聘前,列出你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动歪脑筋谋划安居梦 刘辉,1985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父母在县城经营一家餐馆.刘辉自幼就聪明好学,读书成绩一直很好.2004年,他考入北京一所名校,大二那年,刘辉与来自天津的同班同学赵雪恋爱了.大学毕业后,刘辉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赵雪应聘到北京一家银行信贷部工作,2011年,刘辉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保险公司任精算师.  相似文献   

10.
卢思 《职业》2009,(30)
应聘面试技巧是中职语文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与中职生的就业息息相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参与面试组织、面试现场观摩、担任面试考官等经历,针对中职生参加应聘面试比较常见的问题,结合有关理论研究,提出"六要六不要"的应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斗胆成文,以期能与同行商榷并给广大面试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徐连成 《职业》2007,(21):58-59
一、就业供求关系造成"一边火爆、一边难"   全国大学在校生2200万,全国技工学校在校生少于400万,各工业企业需要量白领少蓝领多,按理说应聘白领的大学生总量应当小于应聘蓝领的技校生总量.而现实情况却是,目前需求量小的大学生,供给量大,供大于求;需求量大的技校生,供给量小,供不应求.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而技校生就业火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蔡跃进 《职业》2002,(8):24-2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大都希望能到技术先进、工作条件好、薪酬水平高的外企就业,因而积极应聘外企.但如果求职应聘者不了解各类外企的不同特点,在面试中往往会弄巧成拙或造成差错,影响应聘的成功.那么,求职者应如何适合不同外企的口味呢?这里列举以下几个事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刘说事     
《现代交际》2007,(6):4-6
大学生争当搓澡工近日,北京某洗浴中心招聘搓澡工、捏脚工、服务员等若干名,消息一出,前来应聘的大学生络绎不绝。据企业负责人称,截至目前,已收到五千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其中四成左右的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职位。  相似文献   

14.
璎珞 《职业》2009,(22)
A 到这家软件公司应聘,林小霜得到的评语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但欠缺灵活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个人求职应聘已是很自然的事了。可有的朋友,特别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应聘经验,虽有满腹才学却无自我推销之术,与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应聘者应该学习几招应聘之法。一、收集信息,为你的求职做好准备求职者应聘时,除了自己个人的心理、知识、能力、仪表等准备之外,还应认真关注应聘单位的相关信息:如其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业理念、发展态势等。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才能找到与主考官的共同话题,赢得考官们的认同,顺利解答"你对我们企业了解有多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来的那段时间,父亲也慌张了,连忙逼着我去找工作.奔波了数个周末后,我应聘到了一家外企公司,全球五百强企业.  相似文献   

17.
惠友 《职业》2002,(1):37
小林是大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久前报名应聘一家台资企业,随后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请他在两天后直接到公司面试.  相似文献   

18.
本人现在在一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有时单位少数岗位需要应届毕业生.我们来到人才市场,招聘广告一张贴上去,就有很多大学生朋友前来咨询和应聘.  相似文献   

19.
朱海滔 《职业》2007,(19):40-41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薛亚东今年7月份毕业,近半年来,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在网上查找招聘信息,投寄应聘简历.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7,(28):48-49
近日,宏威职业顾问首席咨询师、资深职业专家郭策做客网站,就一些网友提出的求职应聘的问题做了专业的回答,希望对求职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