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宝同志,藏族,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为纪念毛主席九十诞辰,他应我刊之约撰写了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红军长征过藏族地区时,他在党的革命主张和民族政策的启迪下,参加红军跟随毛主席长征、北上抗日的片断,在延安,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亲切关怀和培育。同时,他更激情满怀地回忆了毛主席几次会见他的情景和对他深情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有没有古典诗论”?一位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的学者这样问。他的提问,促使我探讨侗族琵琶歌《旋桑嘎》(即《歌师传》)。这首歌是己故侗族著名歌师吴居敬同志四十年代向广西三江程阳歌师吴学清老人学来的。民间歌手口耳相传,保存下这难得的诗史诗评之作。《歌师传》全歌116句,叙唱13位歌师及其16部作品:(1) 高步乡杨信斌:《二度梅》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r副︸、子卜.不少,·写 .率-红军记在咱心止-跟随红军简革命拐柳最在河禁上,换柏畏在高山止,.解花开在河畔上,万愈军韶在咱义上Q_气要想树活深扎根,要想行船水要深.。要篡过上好先景,跟随扛草带革命。选自“‘回族歌落”红军记在咱心上(外一首)~~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曾酝酿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为此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对小说情节的展开也作了一番构思。这件事,他和作家郁达夫、孙伏园、冯雪峰都谈过,后来在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也谈到过。鲁迅和冯雪峰谈过《杨贵妃》的具体设想。一开头,是唐玄宗被暗杀之前,刀搁在脖子上的时候,在刀光里闪过了他的一生。从这里倒叙这个皇帝的风流变幻的一生,把唐明皇与杨贵妃当年在长生殿七夕之约的秘密揭示出来,刻画出这位皇帝那时已开始厌弃杨贵妃的内心世界。据郁达夫回忆,鲁迅多次对他说及想把杨贵妃和唐玄宗的事情做一篇小说,他的构想是:"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到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是心里已经有点厌了,仿佛是在说‘我和你今生的爱是已经完了!’到了马嵬坡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中,长眠着侗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龙大道同志。五十年前,他为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血。他对敌斗争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象一颗革命火种,在人民大众的心里熊熊燃烧。侗族烈士龙大道同志,贵州锦屏人,生于1901年,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 1923年,当他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时,就参加  相似文献   

8.
1981年底,笔者有幸到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参加《侗族简史》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会,会议期间购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一书,当即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由于这些古歌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我有些担心地名的翻译有误,便向古歌翻译整理人之一的张民(侗族)同志询问,地名的翻译是否准确。他回答,肯定准确。这本书共搜集了20首侗族古歌,都是叙述侗族祖先的迁徙,但歌名略有不同,如侗族祖先哪里来,祖源歌,忆祖宗歌,祭祖歌,祖公上河,迁徙歌,落寨歌,祖宗来源歌等等。这些歌流传在现今贵州省从江、榕江、黎平等县的侗乡,靠近广西地界。  相似文献   

9.
广西侗族的鱼图腾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虽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接边地区及湖北省西南部一带.广西的侗族集中在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融安县.侗族分布的地区基本连成一片,原始宗教信仰习俗大致相同.在原始氏族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贫乏,对周围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无法正确认识,感到神秘,因此,许多民族先人都曾以某些生物或无生物为图腾加以崇拜.笔者长期在广西北部侗族地区进行历史和现状调查,从所得到的资料看,侗族以鱼作为图腾并代代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6日,我十分敬重的革命老前辈、老红军战士扎喜旺徐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写下短文一篇,以示无尽的哀思。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我们在延安的那些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位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大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  相似文献   

11.
桂北侗族的交际礼俗陈维刚(龙胜县文化局)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融水三县是侗族聚居地。自古以来,侗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品德优良,民风淳厚,世人称道。近年来,侗乡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海内外学者、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为了使人们对侗族的传...  相似文献   

12.
1951年7月至11月,中央人民政府派出中央访问团(中南分团)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任团长,李德全、金晓邨任副团长,广西民政厅副厅长陈岸,著名学者黄现瑶、刘介、苗延秀等也参加了这次访问工作。访问团的任务,主要是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少数民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了解民族地区的情况,帮助民族地区进行基层政权建  相似文献   

13.
刘岘与鲁迅     
正刘岘(1915—1990)自幼喜爱绘画,1932年,17岁的他看到一本外国小说的封面和插图,那木刻画的黑白线条产生的艺术魅力,令他万分惊异和痴迷,便立志自学木刻。一20世纪30年代,中国尚没有木刻作法之类的书籍,刘岘好不容易找到日本出版的旭正秀著的《木刻作法》和织田一磨著的《版画作法》,成为他初学木刻的教材。他又从鲁迅  相似文献   

14.
杨林是侗族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秉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超越。侗族的诗人,据我所知,著名的大概有大将粟裕、上将杨至成,以及同样属于军旅诗人的柯原。他们3人都是军人。粟裕和杨至成写119体诗,柯原写新诗,影响都很大,但是,从纯粹现代诗的角度看,杨林应该说是侗族第一人。杨林的诗歌题材广泛,诗风简洁前卫,功底十分扎实。对于杨林诗歌的研究,在我看来,现在似乎还没有引起诗坛足够的重视,虽然有点遗憾,但杨林的诗歌不会因此埋没,肯定将在侗族诗歌史留下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①鲁迅生活战斗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不但以烈火般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而且以他那匕首投枪般的笔,揭露了国内的民族压迫,对于受压迫最深的少数民族表示了深切的关怀与同情。当鲁迅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时候,他便开始了对各种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的无情批判。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这种批  相似文献   

16.
黄曙辉 《民族论坛》2012,(17):61-63
<正>杨林是侗族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秉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超越。侗族的诗人,据我所知,著名的大概有大将粟裕、上将杨至成,以及同样属于军旅诗人的柯原,他们3人都是军人。粟裕和杨至成写旧体诗,柯原写新诗,影响都很大,但是,从纯粹现代诗的角度看,杨林应该说是侗族第一人。杨林的诗歌题材广泛,诗风简洁前卫,功底十分扎实。对于杨林诗歌的研究,在我看来,现在似乎还没有引起诗坛足够的重视,虽然有点遗憾,但杨林的诗歌不会因此埋没,肯定将在侗族诗歌史留下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19.
<正>沿着曲曲折折的渠江、坪坦河、通道河,随处可见虽岁月斑驳但依然安稳屹立的侗族风雨桥,当地人说其中有一些也叫"红军桥";溪河两岸,崇山峻岭,树木葱茏,当地人说有些林区也叫"红军林"……一代代通道人就这样纪念着70多年前的红色岁月,就这样将红军精神长长久久播洒,世世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0.
益希单增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980~1984年,传统恪守期。创作题材及方法主要是革命现实主义,即突出阶级立场和文学对社会的真实反映。2、1985~1989年,沉寂探索期。其创作除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外,也吸收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开始了在小说创作手法方面的初步探索。3、1990~1999年,多向新变期,亦可看作是其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在这一时期,益希单增除了继续着他写西藏人西藏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之旅外,亦从多方面努力寻求着他创作困境的突围路径。4、2000年至今,再度回归期。其创作数量明显下降,创作风格进一步趋于平实,作品倾向于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