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天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108-115
文身应是一种开始于野蛮时代早期,而结束于文明时代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原始先民成丁礼仪中的一部分.它虽有中外学术界所说的"避害"、"族徽"、"装饰"等作用,但其根本动因却十分简单:在青年男女即将繁殖后代时.以神的名义,用文身等残酷的成年礼仪,将本部族的那些病弱青年杀掉,不准他们繁殖病弱后代.从而适度控制种群规模,推动种群不断进化,确保种群长久生存.在母权制末期和父权制早期,因生产力的发展,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提高,为了更好地用光洁的肌肤吸引异性,女子不再文身;男子的地位越来越高,责任亦越来越大,"种"是否优良对部族干系重大,因此男子仍必须文身.进入文明时代后,青年男女成年时虽然都不再文身了,但其头饰服饰均需有明显标志,以纪念先祖,体现族属,反映传统,显示成年,这是一种"亚文身"现象,说明人类生存状况已大为改善,人种质量亦大为提高,不再需要用野蛮方式来推动人种进化了.人类的文身史,记录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2.
文身现象在诸多民族中普遍存在,而黎族古老的女性文身传统的缘起解释众说纷纭,综观各类不同的梳理评论,析得文身的原初意义主要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身风俗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71-77
文身,指在人体上刻画剌字.人类是文化的动物,正是人类将文身赋予了文化的蕴涵.现代人普遍对文身存在怀疑、恐惧的心理.文身既是后进民族保留的图腾崇拜的标志,也是一种艺术方式的体现,还是反主流文化人群标新立异、反叛社会的一种标志.现今青少年的文身是一种亚文化现象的反映.文身行为不应当提倡. 相似文献
4.
黄雅玲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4):23-27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定海黄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丽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弃公从"文"15年前,杨鹏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做公务员。他的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突然想文身,于是,他们找遍了北京大街小巷,根本没有一个店面能提供正规服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杨鹏偶然看到报纸上的一个广告,说蓝岛附近有一个名叫"千年一折文绣店"的美容院。 相似文献
7.
8.
9.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文身习俗的异同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春寒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72-75
文章结合有关的文献史料及近代学者调查资料对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的文身习俗进行比较研究认为 ,因为同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社会背景之下 ,两地文身习俗在方法、图案、部位、年龄以及禁忌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必然是大同小异 ,但由于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内部不同族群、不同支系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决定了两地的文身习俗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绝非单一 ,而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1.
赵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百越是对我国东南和南方古代民族的泛称,与今天壮侗语族的各民族有亲缘关系。文身是百越族裔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了百越文身历史的演变,并概述了百越文身的意义,认为百越文身历史及意义的演变与汉文化的南向扩张密不可分,从实用的驱邪避害说转向作为符号运用的多元阐释之路,正是不断吸收汉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赵全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5):481-485
黎族文身传说之所以如此众多,是因为文身发生的场景融进了时代内容,加上汉人记载过程经历了传闻、观察和调查等阶段。今天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诸多传说中探究黎族文身产生的真正根源上,其他传说被作为不真实的内容排除掉了。但事实上,这些传说都是黎族不同时代的产物,融进了黎族不同时代的内容,具有历史价值。论题主要探讨黎族诸多文身传说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2):41-45
黎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黎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隔离、原始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黎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献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7
黎族文身源远流长,从远古一直延续到当代,对黎族文身的记载亦不绝于史。论题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各个重要时期的汉文古籍中记载黎族文身的相关史料,并加以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蔡梅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9-72
上古神话具备了小说艺术最基本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叙事为主的"象""事"融合思维、侧 重于工具理性的"情理"融合思维、最大限度地受制于认知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等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目前学界在对待谐声与上古声母关系研究问题上存在的三种意见:肯定态度、否定或怀疑态度。形态说综合前两派观点,文章认为谐声材料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这一点无庸置疑,但谐声系统复杂,为了有效可靠地运用谐声材料,我们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定义谐声关系,并对先秦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谐声字加以严格的区别定性,由此得出的上古有复辅音声母的结论是可信的。最后,应该区分谐声说、右文说和形态说三种概念。 相似文献
17.
张婷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
作为六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流寓士人之一,萧悫因其特殊的南朝皇室身份及其较为显著的文学成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由于自身及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萧悫入北后所创作的流寓诗歌无论是在形式、内容方面,还是在情感等方面都深受齐梁诗歌传统的影响,较多地展现出了齐梁诗歌的风貌。同时,萧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北朝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其齐梁遗风之作并不完全类同于齐梁诗歌,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阎丽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上古神话不仅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历史生活,表现了原始人的朴素世界观,而且还对先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因此从某种程度说,上古神话有一定的现实性试论现代汉语语法中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LIU Jun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文身是远古时代产生并发展传承至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黎、傣、高山和独龙等民族中,文身遗风至今犹存,它与各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和学术研究价值,并表现出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影像记录等抢救保存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上古文学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龙隼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1):0-144
文学制度是指文学活动在制度层面的形质表征,有观念形态和物质形制两个层面,包括创制精神、用象形制、概念范畴、文用形态、篇章体式、传写形式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文学制度是文学自身的规定性。文学制度的规定性是自生的、自性的、自足的、自适的、自化的。引入文学制度观念,可以拓展和深化中国文学研究,这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