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倡导的“借法自强”主张是对传统封建旧法的否定和对西方列强挑战的积极回应。它在鸦片战争后最初二十年 ,表现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主要内容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和抵御西方 ;在 19世纪 6 0年以后体现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即是以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的伦理道德为主 ,以资本主义的科技发明为辅。地主阶级改革派将“借法自强”主张付诸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了解、介绍和宣传西方阶段 ;19世纪 6 0年代初至 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阶段 ;19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大力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阶段。  相似文献   

2.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历史人物,作为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经世思想的集大成者,魏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比其他地主阶级改革派更为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在经济方面,魏源倡导了"缓本急标""货先于食"这一突破封建传统观念的经济理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资本主义通商的初步设想,表现出了一定的资本主义倾向意识,透露出了一定的近代经济分析曙光。  相似文献   

3.
一鸦片战争时期,侵略中国的是以英国为首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清王朝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进攻下,几乎丧失了抵御能力,使中国蒙受了从未有过的灾难和屈辱。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学习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主张,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是不拘泥于古圣先贤,打破“夷夏”有别狭隘偏见的大胆创举。它反映了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爱国主义的要求。然而,在当时,这仅仅表现为思想主张。真正实行这主张的还是洋务派官员。王韬说:“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盛宣怀说:“今日当务之急,莫若借法以富  相似文献   

4.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对曾国藩所从事的洋务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曾国藩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曾国藩兴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从事洋务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于冯桂芬思想的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公认的难度较大的问题之一。早在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就对冯桂芬思想的评价问题各抒己见。归纳当时的主要观点,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认为冯桂芬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知识分子,代表着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第二,认为冯桂芬的思想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范畴,而是代表早期洋务派的思潮。第三,认为冯桂芬的思想应属于地主阶级改革派范畴,是处在地主阶级改革派、  相似文献   

7.
“洋务”是泛指同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务,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最初称作夷务。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洋务打交道的人,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并非只限于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极少数人。从史实记载看,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虽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8.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众多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之际,魏源成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突出代表;其"经世致用"思想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理论旗帜.这除了魏源能敏锐地把握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脉博外,冈时也与他思想深处蕴含着丰富的湖南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魏源"经世致用"思想是当时时代特点和湖南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论晚清的改革与社会变迁黎仁凯晚清实行的改革,从道光、咸丰问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的“自改革”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及实行的点滴改革算起,历经平天国内的革故鼎新,洋务新政,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等重大改革运动。虽然这些改革均以不同程度的失败而告...  相似文献   

10.
杨威  徐洁 《新天地》2011,(8):39-40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洋务派所兴办的语言、军事与实业技术学校共有30多所。洋务学堂在教学制度安排、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都有一些新气象,体现出近代性、高等教育性、半殖民地性及起点较高的特点,为近代中国大学的产生做了实践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欧健 《南都学坛》2009,29(4):91-95
新中国成立60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一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允许其存在、限制其发展"到"改造、消灭"再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历史流变过程;后一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恢复个体、私营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比较前后两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两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的差异反映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同,也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河湟回藏贸易这种特殊的地方民族商品流通模式迎来了它的黄金季节,其表现形式就是集市的出现,这是外国资本主义进入,青海封闭保守的自然经济解体,回藏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集市发展特点是集市数目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商品结构和流通范围发生变化,功能的完善,集市在繁荣地方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字母词现象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量的外文字母以字母词的形式出现在汉语中。字母词已渗透到科技、文化、经济及日常生活用语的各个方面 ,并对汉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外语字母缩略词、外语字母和汉字结合而成的字母词及企业、商标或产品名称是汉语字母词的主要来源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言语交流中的经济原则以及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是导致字母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必然结果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对此,我国企业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差距,并在弥补和缩短差距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具体应从八个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期,外国资本主义和买办这一对合作伙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博弈,逐步将买办的无限保证责任制度、买办的基本职责、买办的职业报酬制度和外商对买办的庇护制度等买办制度的基本内容加以强化和完善,达到了更好的双赢效果;外商尝试对买办制度进行了局部改良,但不表明买办制度已经衰落,由于中国市场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买办制度此时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买办制度在这一历史时期最充分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面临着盛极而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中国修辞学?这两个最基本的老问题,每当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头总要被重新提出来讨论,而每一次讨论都推进了该学科的新发展。当前我国修辞学研究面临西学涌进而呈现多元并进的发展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从探究这门传统学科的理论源头和逻辑起点入手,沿着其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主线来思考进一步发展的路向,从而把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化,建立一个独具中国修辞学历史传统和新时代风貌的"对象、目的、方法"相统一的研究范式,使之既能保持民族性又能体现时代性,走不失民族自信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厘金是清朝统治者为镇压农民起义而抽征的工商附加捐费。厘金为害之烈成为近代最大的祸患之一。1931年南京政府成功地裁撤了厘金,使中国税制走上了正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达到真正振兴中国民族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期,而资本主义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是日本学者伊藤诚仍坚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他指出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重幻想的破灭,并着重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的希望所在。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资本主义新变化,重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意义深远。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借鉴帕累托的剩遗物思路,以神性剩遗物为线索,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倾向,是本文的核心所在。传统的儒道文化虽有其天道论的遗绪,但却不具有神性剩遗的意味,佛教文化本身以及中国化佛教的代表——禅宗,对神性剩遗物持否定的态度,宋明理学则在此基础上,试图实现其剩遗即非剩遗的创造性发展,也与神性剩遗物的性格不符。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其主体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所存在的某些隔阂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造成了媒介与财团在组织层次的自加强联合(也包括媒介集团的形成);资产阶级政治及其整个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造成了对媒介机构的横向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培养了媒介从业人员的上层阶级属性。所有这些因素是西方的新闻传媒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能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