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声的变化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入声字的归调也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入声字的归派是各地方言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东北官话研究中尤为重要。东北官话入声字尤其是清入字的归调问题至今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东北官话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异同,也是学界长期关注而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以黑龙江方言为个案,系统考察清入字在黑龙江方言中的具体归派情况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清入字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差别不能以派入字数多少为比较标准,而应该以两种方言各调类差别字的数量与总数量之比作为比较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差别最大的是阳平,其次才是上声。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上声、去声两调归派的差别,主要因为明代江淮官话的迁入扰乱了北京话派入上声的进程而产生了二次归派,在二次归派中,部分北京话受江淮官话影响派入去声,而在黑龙江方言中仍然保留上声;阴平、阳平两调的差别,一部分也与此事件有关,表现为北京话中一些读阴平、阳平的字,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或去声,保留更早的层次。另外,阴平、阳平的差别也与两种方言与河北等方言的不同接触有关。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比较的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2.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汉语以其简略易通的特征成为不同方言区的汉族移民之间、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交际的工具。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汉族移民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书中因"韵略"而出现的大量的"重韵"不是当时任何汉语方言的特征而是云南土著民族汉语的典型特征。明前期汉族移民为了交际的"易通",他们使用的汉语未能向当时的通用官话靠拢,而是向土著民族汉语靠拢,最终形成云南汉语方言。明代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3.
马德强 《兰州学刊》2007,(3):203-205
关于语言和地理的关系问题,我国古代有一种典型的地理决定论观点.本文从现代汉语方言地理分布格局的特点和汉语方言分化的特殊历史背景两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不合理性及其成立的条件性.  相似文献   

4.
《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有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两说,学者们的论证各执一隅,难以达成共识。结合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资料,我们对两书的语音和词汇特点分析之后,认为《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为东北官话,在东北官话中又以辽东官话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中古音的疑母在官话方言的消变规律是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目前对疑母演变的详细规律还不十分清楚。反映五代末初时期汉语官话语音的《尔雅音图》是考察这项音变的一项珍贵难得的重要资料,全面考察这项资料的疑母例可有助于我们对一问题的一个专门探讨。目前,我们对疑母在官话方言的消变规律的一般认识有这样三点:1、疑母在洪音(中古一、二等)前多保留,在细音(中古三、四等)前多消失。2、部分疑母在开口三等韵母前变为n一声母;3、疑母演变的若干不规则现象多是因为方言的影响所致。即该方言不…  相似文献   

6.
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理论模式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据严学宕先生所论,在现当代有三个框架。其一是高本汉的理论,认为汉语发展从上古到中古,到现代方言,是直线发展的。他的中国古音重建以中古音构拟为枢纽,上推周秦,下接现代方言。这是直线型理论。其二是张琨的理论,认为上古汉语就有方言分歧,诗经音系到切的音系,到现代北方方言的发展不是直线型的。根据这一观点,他写了《汉语语音史中的方言差异》。这是差异型理论。其三是罗杰瑞等人的方言逆推研究法,或称“普林斯顿假说”(Princetonhyp。thesis)。ZO世纪6O年代中期,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关于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兼论晋语的归属梁金荣高然钟奇自现代方言调查的发韧之作——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研究》1928年发表以来,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走过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学者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的努力,汉语方言的宝藏不断得到开采与发掘...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扼要回顾了汉语方言研究简史,然后根据当前汉语力言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拟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1.单点的方言调查研究和成片的方言调查研究如何结合开展的问题;2.汉语方言研究方法的革新问题;3.汉语方言研究与相关学科研究的结合问题;4.汉语方言分区问题。作者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曲阜方言词汇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山东曲阜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系统,是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基础方言。它的许许多多词语在共同语中得到了承认并逐渐巩固下来。但曲阜人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种种情况的制约,生活中习用的不少词语都有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增补改正汉语独学》作为朝鲜日据初期的汉语教科书,是标记了清末民初汉语官话语音的宝贵资料,对我们利用朝鲜教科书进行汉语官话史研究,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语音演变史研究及普通话形成研究等极具参考价值,特别是对其中的汉语官话音系标记进行分析,可以总结这一时期域外(朝鲜半岛)所载汉语官话音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北方方言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是搜集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内学者们对于北方方言中北方官话语音研究的一些论文,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目前学者们关于北方官话语音的研究现状,而且让我们去探索北方官话的语音以及其他地区方言研究的尚未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汉语方言分区的典型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说汉语方言是汉语研究的一座极其丰富的宝库。为着更有效地挖掘这座宝库,近年来海内外学者日益重视对汉语方言分区问题的研讨,各种分区的方法、标准亦“应运而生”。诚然,汉语方言的分区,按不同的方法、标准可有不同的分法,强求完全统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方言中按语言特色的接近程度组成某几个次方言,或某个次方言中按语言的亲疏关系含有几个小方言群,这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研究语言,搞的是科学,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探求较为科学的分区原则及方法,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符合并反映语言的客观实际,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的专门研究,从西汉杨雄着《方言》算起,已有两千年了。本世纪20年代北大成立“方言调查会”;30年代赵元任开始运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具有现代意义的汉语方言研究只有不过六七十年的历史。问:詹先生,您好。据说,我国近年建立了一批汉语方言学博士点,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和教学似乎呈现出要在较高层次上发展与培养人才的趋势,暨大汉语方言室就是其中一个点。您可以向我们的读者简单描述一下目前我国方言研究的情况吗?答;这是一个涉及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大背景和发展状况的问题。我近年在国内外参…  相似文献   

14.
西南官话、湘语、江淮官话、平话等汉语方言有一个表"肉"义的ka音节词,常用于儿语中。从声韵调方面看,汉语方言中的ka没有汉语来源。通过与汉藏系语言比较,ka与苗语川滇黔方言十分接近,应来源于苗语。  相似文献   

15.
《南京官话》所记南京音系音值研究──兼论方言史对汉语史研究的价值邓兴锋1、引言1·1汉语方言学,自“五四”运动以后,在西方语言科学的影响下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解放后大规模的方言调查以及全国方言学会的成立,更是大大促进了这一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方言中,阴平pha音节无字词在大部分西南官话及其邻近方言和部分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中都有分布。在此基础上探寻该无字词的本字,认为该无字词确无本字,它与“腐”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17.
湘西汉语方言主要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和乡话。秦汉时期湘语已经成形。北宋靖康之乱北方移民给湘西地区带来了官话。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对湘西汉语方言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乡话在瓦乡人迁徙到湘西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西域的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能说汉语,元明时期——汉语在新疆的使用有了扩展,清朝——新疆汉语杂胡戎。内地移民与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新疆汉语方言北京官话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在五方杂处、没有主体方言条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疆汉语方言呈现出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和古汉语的遗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夯”字今字典辞书收有二音,一为“hāng”一为“ben”,“夯”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那个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夯”、“笨”、“憨”,分别出现在吴语方言、官话方言和山东方言的作品中,可断定,“夯货”是吴语方言词,当依据方言音读作“hāng”,“夯”字在江浙方言中是“憨”字的假借,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地域差异,造成方言音读不同,又假借“夯”字记吴语音.后世读“夯”作“ben”,由于汉语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存在“同义换读”现象,对“夯”字做了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20.
西南官话属官话方言,是与湘语完全不同的汉语方言;但官话作为一种优势方言,对湘语的渗透影响则是巨大的,加上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的部分县市,与湘语区紧密相连,两种方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词汇的角度来反映湘语与西南官话的区别与联系。一、湘语与西南官话在词汇上的区别湘语与西南官话在词汇上的主要区别是:湘语多“子”尾词,西南官话多“儿”尾词:西南官话多用重叠方式构词,湘语极少采用这种方式构词;湘语和西南官话还有一些其他的词形各异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