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交替式、附加式等形态构词法与汉字的转注、形声等造字法的共同点,认为上古汉语中的形态构词法对汉字造字法有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均认为,数以千万计的汉字,从结构上分析,有六种造字方法,这就叫六书。后人却将六书分为两类:一为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为用字法(转注、假借)。但从构成汉字实际考之,六书之二的转注、假借仍是造字之本,不是用字之法。此说始见于汉代刘歆《七略》“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转录于班固  相似文献   

3.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书原理创始于中国,它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还可以说明人类其他文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本文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古今文字中的六书,并把它们跟汉字中的六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5.
全面认识“会意”造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庆德 《殷都学刊》2010,31(1):107-111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两种会意造字方法,一种是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提示词义的形象会意方法,另一种是通过字的组合来解释或提示词义的抽象会意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仅把抽象会意字看成会意字,而把形象会意字看成象形字或指事字,这种片面的看法既不能准确地理解会意字的造字意图,又导致"会意"与"象形"、"指事"两种造字方法的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6.
李圃 《学术研究》2000,(4):102-110
字素是汉字的形与音义相统一的最小的结构要素,它们在造字的动态系统和析字的静态系统中有不同的特性。造字过程包括取象造字的发生阶段和借成字向语素回归的表示阶段,造字为中间环节。字素系统则包括基本字素和准字素,合体字结构中更分为稳性字素和活性字素。本文概述了以全汉字分析为基础的字素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对古文字作了举例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茂  吴蕊 《文史哲》2002,(3):109-112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比之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更加贴近造字之初的实际情况。象意造字法是象形造字法的开创性发展。象意文字有的就是一种形象,但是,它的特点是在形象以外即字形以外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正是因为象意文字为抽象概念的造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才没有使汉字像其他古文字一样,被纯表音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古“厶”字就是一个象意文字,与它有关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一种有着严密的构形系统的表意文字.造字的先民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与看法都体现在了汉字的构形系统之中,因此,分析汉字的构形系统,便可从中窥见它所载负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释的“六书”理论之一,后人的解读众说纷纭。“假借”究竟属于造字法,还是属于用字法,成为论争的焦点。从实例分析中得到证明,我们应该把“假借”视为汉字演变的过程,它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之一:但从“假借”过程的结果来看,它又创造了一批新的汉字(同“形”而且同“音”)。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陷阱     
这里要谈的语言自然是我们的母语——汉语。之所以首先强调这一点,乃是因为在当下的语言教学中,英语教学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早已超过了汉语。汉语的书面形式是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其造字法早在两千年前就为学者所归纳,是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六法"。  相似文献   

11.
异体字存在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字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汉字异体字的产生,一方面是由汉字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异体字产生后又反过来影响汉字以及文化。异体字的产生及其作用决定了它们的存在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构词词素成因、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和语言交际的迫切需要,现代汉语中"卡"、"吧"、"的"、"秀"、"族"等外来构词词素出现并逐渐融入现代汉语.它们凭借极强的能产性构成了一系列的词族,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现代汉语词语多音节化趋势加强;促进了现代汉语词汇词缀化或音节词素化倾向;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构词的方式,致使构词方式多样化.现代汉语外来构词词素及其产生的词族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汉语的交际表达力.  相似文献   

13.
谢丽霞 《云梦学刊》2004,25(3):111-113
英语和汉语中性别词发展趋势有着相同之处,对英语和汉语中性别词的发展趋势、分类和构词特点进行多侧面的对比,可了解到英汉性别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07,(4):142-144
我们抽样统计了《水浒传》24回近20万字的语料,对书中的单音词词类及各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对之进行了描述,借以反映元末明初汉语构词法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流行短语的隐喻性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最常见的思维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通过隐喻将人类某一领域的经验挪用来表现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概念。当代汉语中的许多流行短语都是通过隐喻构词而产生的,隐喻化是产生新词新义的有效机制。隐喻具有矛盾性、模糊性和程度性等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和流行短语的语义泛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汉语词义的外部表现形式,词义是汉字形体具体体现的内容。词义的发展会推动汉字字形的发展。字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途径是形体的分化,这种分化同时又是汉字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发展。汉字字形分化有异体字分工和造分化字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学的汉字学应该是对汉字本体即字形的研究.辨证唯物主义系统论的提出与发展,为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在共时历史层而的汉字总体,有自己的构形元素,这些元素有自己的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汉字的个体字符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汉字构形学为各个历史层而上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和历时层而上汉字构形不同系统的比较服务,为之建立基础的理论与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见意的文字,20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学者们掀起了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在20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至少有8000多年说,6000——7000年说、4000多年说和3000多年说等多种不同论断。殷代文字肯定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的源头可上溯到夏王朝时期即考古学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和景阳岗陶文等,只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19.
对汉字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表明,汉字作为一种表意象形的图形文字,与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并不难学。特别是汉字结构快速识字法的发明问世,宣告了一场汉字快速识字革命的到来。建立在少儿识字认知规律、字形结构规律、部首(偏旁)重复出现规律基础上的这一识字法,是一种极其科学的汉字识字法,为汉字走向世界、成为未来世界大同文字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前人所称的叙事笔法,还是今人所说的叙述的技巧,在中学纪实文学中都构成了审美表现中的因素,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概叙与细叙、分叙与合叙、直叙与借叙、衬笔、叙述角度、视点等。作为"呈象"的艺术,描写能够把作家头脑中的意象描绘、浮雕为可感的语言意象,起到再现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与风貌,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或背景,形象地给人物图形写貌并表露其内心世界的作用。根据这一表现功能和目的,描写按不同的标准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细描和白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