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代中国档案教育从1934年设置课程一直到1949年,短短十几年时间,档案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档案学学科体系。近代中国档案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档案教育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中,教育被视为政治的一种简单工具和组成部分,教本政末,政教不分。从积极方面讲,它造成了历代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中国教育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但同时也相应地使中国教育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忽视了教育的其它社会发展职能和教育自身的个性,导致了对教育过多、过度的政治干预和人们的官化教育。。态。因此,在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中,应重视从观念到体制上探索和逐步形成一种以促进人本身的发展为主题、以社会和谐进步为具体目标的新型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分散到体制完备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有起有落,有盛有衰,但始终没有背离其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化民众,淳化社会风俗的主要功能,尊师长、重教育、兴国家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分析中国古代教育的历程和作用,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会有着十分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下提出的,在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中,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其中,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教育,突出反映了当时党领导现实革命运动的必要性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思想、进行党的建设的现实需求。在这样的语境下,延安时期的历史教育,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呈现出从“国史”到“党史”的变化,也体现了这时期党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联价值。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西教育史,20世纪以前的教育经历了一个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从相互排斥到渐趋融合的过程。过去,由于文化土壤和思维方法的差异,中西教育传统有着很大的不同,总体说来,主知的西方文化孕育出了科学主义知识论传统,主善的中国文化则形成了伦理主义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象,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曾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本文从“反对尊孔读经的旧教育,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教育”、“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明确提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新教育观”、“从‘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到‘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以及“强调‘教育与社会密接’,‘社会与教育打成一片’”等四个方面,对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说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商学教育的发展刘秀生中国的新式教育起始于洋务运动。从1862年设立同文馆以专门培养洋务所需的外语人才开始的新式教育到1902年基本上形成体系。从1912年到1922年,新学制基本完善。这个新学制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骨干子系统是初等小学、高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挑战在当代,高等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从体制到基本思想的变革。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如何重组教育目标、教育标准和教育结构,将深刻影响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时期,西方的公民概念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应的,西方公民教育由以培养城邦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发展到以培养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应借鉴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的经验,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上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划,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旅游业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引起旅游界人士的关注。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体系仍处于初创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以如何完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高等旅游教育体系为中心,从专业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通过阅读西书,赴欧留学,亲身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维新变法时期的民族主义文化观、留学时期的世界主义文化观,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兼收并蓄文化观。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及引荐。蔡元培认为中法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国的科学研究、美术,特别是教育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他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法留学,介绍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并在中国践行法国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阻力及个性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困扰着中国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群体本位、伦理主义、重人际关系、保守性、缺少历史感和超越感,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必须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建立以追求个体自由、个体意识、个体本位为核心,倚重理性、科学、主体意识、情感、个性、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化模式。扬弃的方式是建立针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启蒙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化培养,此理念要求教育目的从群体化到个性化、教育内容从给定式到选修式、教育方法从授受法到启发法、教育评价从排名导向到素质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东西部协作背景下的“组团式”教育帮扶,意指由对口协作的东部地区根据西部贫困县教育帮扶需求,组团选派支教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通过按需帮扶、协同用力的方式,专门针对一个贫困县或一所薄弱学校实施管理输入、示范引领和培训指导,进行“重塑性”和“植入式”帮扶的模式。此模式摒弃了单打独斗的传统帮扶弊端,能够实现帮扶理念从单独到合作、帮扶主体从一元到全员、帮扶内容从支教到管理、帮扶目标从扶智到志智双扶、帮扶结果从输血到献血的转向,并从“好组织+好党员”“好机制+好团队”“好老师+好学生”“好资源+好平台”四个层面对中国教育帮扶的运行逻辑进行建构。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助推受扶地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一方面要从帮扶团队、帮扶对象、帮扶周期、帮扶效应方面优化已有的帮扶模式,另一方面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关注东西部之间“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学校在未来终生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高等学校在未来终生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梁柱1终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新兴的教育体系,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终生教育思想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的孔子、孟子到西方的夸美纽斯、卢梭...  相似文献   

15.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Modernization),即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本世纪的历史趋势。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湖北教育现代化发端于张之洞的办新学,到民国初形成了第二个高潮。在民国初的15年(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湖北教育现代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在教育规模,还是在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本文从现代教育体制、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平民教育三个方面,展示了湖北教育现代化第二阶段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经历了一个从英美模式到德日模式,再到美国模式的变革。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主体的官办法律教育。该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澎湃的时代浪潮冲击下,形成了鲜明的特征。该模式对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体系建立进行的探索,也给当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经历了一个从英美模式到德日模式,再到美国模式的变革。在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主体的官办法律教育。该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澎湃的时代浪潮冲击下,形成了鲜明的特征。该模式对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体系建立进行的探索,也给当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中国急需疗救的时代,作为爱国者的鲁迅,自然担起了救国的担子。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中国,对如何救国,鲁迅经历了从科技救国到文艺救国到革命救国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今日南国》2009,(24):35-37
60年,桂林教育经历了沧桑与奋进,特别是1978年以来,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桂林教育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跨越。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带来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方针的变化与调整 ,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从培养目标到培养途径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