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其祥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文字是随着阶级、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恩格斯以之作为划分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他说:“从铁矿的冶炼的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字是随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 相似文献
2.
巴蜀文化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
一、古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二、蜀的历史三、巴地所在及其历史四、船棺葬与巴族关系五、巴族与錞于铜鼓的关系六、巴文与么些象形文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詹庆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0,(3):79-80
文化认同的前提是自动自觉的文化向心和归趋意识以及特异独立的文化品格的建构。邓经武先生新著《二十世纪巴蜀文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自觉意识下的对巴蜀文化(文学)的独特阐释。本书虽是一部文学史著作,然而言说背景却远远超出了文学一域,其精神旨归始终与巴蜀文化之根紧密相连。意大利批评家文杜里把丹纳的艺术史称为“作为文化史的艺术史”,我们也可以把本书称为“作为文化阐释的二十世纪巴蜀文学史”。本书《绪论》部分首先从生态地理、经济状况、政治改革、宗教观念、艺术风习、社会心理诸方面论述了巴蜀文化的发生前提(第一自然段)和独… 相似文献
4.
巴蜀民俗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5)
影响巴蜀民俗文化形成的因素涉及巴蜀自然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生产方式、民族迁徙分布等等。巴蜀民俗文化的特点,为“超稳定性”、“和谐共生性”,“通俗多样性”。重视研究巴蜀民俗文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巴蜀文化续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1)
我去年开始写巴蜀文化初论,为自己提出了一些课题,发表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牵涉民族问题,因为自己对这些方面修养不够,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初论出版以后,友人蒙文通先生有“巴蜀史的问题”的提出,邓少琴先生有“巴史新探”之作,马长寿先生,方国瑜先生又写了两种彝族史初稿,冯汉骥先生有“晋宁出土文物中所表现的当时民族”及“晋宁出土铜器上所表现的生产及生产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7.
8.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1)
凡言巴蜀文学,皆始于西汉。巴蜀先秦文学一直是一令人遗憾的空白。 汉代巴蜀文学洋洋大观,赫赫灿烂.一下子涌现出司马相如、杨雄、王褒等一批极有影响的大手笔,似乎世上真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对巴蜀先秦散文史作一试探性的论述。文章包括慨述、东巴上古神话与古史传说、西蜀上古神话与古史传说、《鹖冠子》四个部分;《尸子》一书成于蜀,作者也葬于蜀,列入本文的附录。 相似文献
9.
谈谈口述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中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2):20-23
口述史是亲历者叙述的历史。从口述史的类型看,其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我国,口述史工作有着革命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口述史的主要价值是史料、通过了解历史真相,从而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此外,口述史对其从事者的职责、任务、素质,对象、题材、工作规范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4)
香港从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地图上,直到今天却还标着“香港(英占)”的字样。立国欧西,远隔中国数万里的英帝国,究竟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手段,把中国领土香港据为己有的呢?又是怎样软硬兼施,蚕食鲸吞,一再展拓占领区的面积,久假不归的呢?在万众一心,振兴中华,重新提出合理妥善解决香港问题的今天,为了记取历史教训,重温一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 相似文献
11.
灾荒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5):61-64
以问答形式,探讨灾荒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关于湖南改赈为贷的问题;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荒政的差异;政府和民间人士在赈灾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曹卫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东盟史不同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要素 :东盟区域合作的实际内容、发生在东盟的重大历史事件、东盟组织结构自身的发展和东南亚区域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东盟 30多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东盟第一次、第四次首脑会议是重要的界标 相似文献
13.
设计史若干问题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凤根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6):45-48
30年来,设计史研究飞速发展,从内容到方法日渐充实,学科日渐成熟。但从内涵对象、任务作用等方面来看,设计史尚缺乏一个合理的学科内核。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既涉及到自身的,也涉及到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将设计史作为学科来建设的角度而言,仍有一些较突出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政治中两大主要方面的斗争正在加剧:一方面是遏制军备竞赛、巩固和平与缓和、保卫各国人民主权与自由的方针,另一方面是破坏缓和、加紧军备竞赛的方针,恫吓与干涉别国内政、镇压解放斗争的政策。1977年苏联宪法中阐述的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对于深入研究近几十年来的苏联外交史具有重大的意义。1977年苏联宪法专门增加了“外交” 相似文献
15.
杨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在巴蜀这一族群复杂、文化多元的地区,其地域性差异的消除和共同性因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地方社会"一统化"与"多元性"因素的激荡,构成秦汉魏晋巴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孙启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2)
汉末盛行于巴蜀汉中的五斗米道,创立于张修而托名张陵,这是张鲁杀张修发展五斗米道后子贵父祖荣的结果。五斗米道系中性词而非鄙称,其名称源于求治病者须出米五斗而非入教出米五斗,天师道、正一道等为后起的名称。鹄鸣山(或鹤鸣山)地望在今四川大邑县,剑阁县的鹤鸣山系张陵、张衡传道传说扩大到巴郡、汉中后产生的附会。张鲁父子皆被封侯是曹操调虎离山、消减影响的政治措施和正确选择。张鲁政权不属于农民起义政权,却是给部属、百姓带来福祉的政权。 相似文献
17.
李远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9):75-79
学界一般认为道教始于东汉,然而考诸文献,笔者认为当以战国为道教产生时期。故知巴蜀道教源远流长,其文献亦极为丰富。最早见于史籍的方仙道士苌弘系蜀人,及早期流传巴蜀的黄老道,其文献均值得研究。自西汉以降的巴蜀道家经典注疏,自属道教文献之列。唐宋时期,巴蜀道教鼎盛,史传、教理、丹法、斋醮皆备,蔚为大观,为道教史研究不可或缺。雕版印刷始自巴蜀,有大量经版流传至今,价值可观。以《道藏辑要》为代表的丛书刊刻,亦当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18.
黎小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正> 晋人常璩《毕阳国志·蜀志》云:蜀王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提出四川农业的出现在蜀王杜宇时代;又曰“巴亦化其教而力务农,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认为川东巴人的农业学自川西蜀,所以“杜主君”世代得享巴蜀人的祭祀.这种论点在晋代以后的史籍中多所引用,形成巴蜀农业起源的传统说法,但与巴蜀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的实际不尽相符. 相似文献
19.
马寅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109-113
陆游中年曾到巴蜀地区做官,蜀中九年是陆游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陆游在任上政简刑省,为官宽厚,做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改善交通事业、关注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等政绩,深得人民喜爱。其在军中做出了巡边侦察、阅兵等业绩,为抗金做了不少准备。 相似文献
20.
陈志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3,(2)
合作,这是一个在各民族的语言中都非常古老的词汇,而合作社,则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新事物。自从1767年大不列颠岛上出现第一批不定型、不成熟的消费合作社以后,两百余年来,合作社逐渐成为世界许多民族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合作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差不多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