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性别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性别教育同样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随之而来对于性别教育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何为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教什么?性别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性别教育怎么教?为此,本文围绕以上问题探究性别教育问题,希望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性别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暖男"符号的构建作为社会实践的结果,特别是其文本特点,再现了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两性之间的关系和体验,同时,它作为实践意识和符号系统,再次作用于当前的性别关系之上。在父权核心的性别话语体系中,暖男符号体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诉求表达,还颠覆了传统的性格气质二分方式,对体现男性群体在当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背景中对新的角色规范需求的焦虑和认同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主体是一种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比如在造词上,“遗孀”一词的意思为单身女人,它的字面意思为被男人遗弃的女人,显然对女性是不平等的。再比如在设计公共汽车扶手对,不考虑女性的身高水平。还有一些媒体,在关注女性时,肆意炒作,造成对女性的二度伤害,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谓“女性视角”。就是要摆脱男性文化的体系,更多地、更平等地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女性视角”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4.
性别秩序是特定历史进程中关系网络的建构,它支配着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性别类型表征着文化对性别特征的调配或想象,它连带着复杂的权力关系与多变的身份认同。如果缺少这样的理论视野,就难以深刻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女汉子"——从古代的"女侠"到现代的"铁姑娘"、"女特工",再到最近的"女屌丝"——何以生成及其多样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性别理论基于男权制的生理决定论而形成,它强调两性差异是生理因素自然形成的。但是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实际上社会性别理论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等人为性因素的限定。现代社会,性别差异需要以马克思辩证主义的观点审视。先进的社会性别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理性、客观的性别意识。文章以浅谈我国的性别教育发展为题,重点从性别教育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得出关于性别教育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马琴琴 《现代妇女》2014,(5):308-309
网络政治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它具有多元性、全球性、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等显著特征。凝结的政治资源为政治民主提供契机;身份的平等为政府创建"阳光政治"提供平台;网络的民主空间提高公民政治表达自由度;非理性行为造成其政治态度畸形和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解新时期首都青少年女性的性别意识现状,我们于2002年5月随机选取海淀、西城、朝阳、昌平、大兴五区共11所初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一到三年的女牛,进行了以问卷为主的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884份,回收率93%。其中初中生为307人,占样本的34.7%;普通高中生为318人,占36.0%;职业高中生为259人,占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的理论的初始立场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于男性为主导的知识建构与话语霸权,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初期的理论发展必然是对于原有知识体系的反抗与批判。但是,如果认为仅仅经由女性主义的批判就能完成对于男女不平等的解构,那么阶级、文化、宗教、种族、民族、市场等等一系列的不平等同样会造成男女的差异和不平等状况的因素就会被排除在外,从更为综合的性别不平等视角出发,扩充性别研究的视野,由此社会性别的理论由单一的女性主义源头扩展,进入主流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层公务员性别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造成这种性别失调的社会因素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基层公务员的性别现状,然后分别从基层公务员的录用,在职发展以及退休权益三个方面体现性别比例的缺失,最后给出优化基层公务员制度性别平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保持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的平衡,让精英团队保持领导力,让平民团队保持影响力,这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个天平太向精英政治的方向倾斜,以致有些精英可以不惧民意,我行我素,而平民由于难以把自己的“话题”转变为政治决策的“议题”而变得火气十足。  相似文献   

13.
荣维毅 《职业》2001,(3):19-21
在世界范围,妇女是否应该回家的争论伴随着工业化的出现和发展此起彼伏;在中国,也反复争论女人该不该回家。近期争论再起。而且,只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关理论尚未澄清,不同意见的思考与交锋就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14.
陈序 《现代妇女》2014,(4):218-218,222
社会性别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常常和其它显性社会问题伴随产生,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建国以后我国妇女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社会性别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历来重视通过公共政策维护、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只有正视男女之间的差异和深层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利用一定的工具、手段,才能制定恰当、合理的公共政策,把公共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高职的女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影响着她们的成长和发展.借助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高职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描述和解释,笔者试图从价值观念层面上,探讨高职女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态,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建构,对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必要性.笔者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6.
17.
女生节引起了全民的狂欢,促进了人们对女性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性别平等。然而,在节日的背后仍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狂欢和女性群体内部的分化。基于交叉性视角,引入"情境化立场"和"支配矩阵"理论来探讨女性面临同质性压迫与异质性分化的现状。女性作为节日主体受到男性话语的霸权和消费主义的席卷,这与节日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女性群体内部对"女生"和"妇女"的区隔,使得女性异化了婚姻和生育,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处在多重范畴交叉作用之下的弱势群体应给予关注,构建真正平等的性别秩序。  相似文献   

18.
19.
李雪 《现代交际》2014,(12):244-244
帮助大学生摆脱"宅"生活的影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文中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了解,对导致"宅"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设性的提出了做好"宅"男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性别文化观念是女性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当代女大学生先进性别文化观念对于促进女大学生自我发展、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先进性别文化观念的内涵及其在女大学生中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