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之一,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代表了债券市场发展的总体状况。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央行票据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两项经济指标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提炼当前运用央行票据调控债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央行票据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央行票据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要远大于受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两者之间缺乏互动。应从完善利率市场化、促进货币政策工具转向、推进两大债券市场融合等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与公开市场操作相比,利率走廊系统具有明显优势,但是构建所要求的条件十分苛刻。我国已基本取消利率管制,货币调控政策的重心也逐渐转向利率调控,然而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尚不完全具备实施利率走廊调控的条件,需要立足国情探索一条公开市场业务向利率走廊逐渐过渡的道路,既非实行纯粹的公开市场业务,亦非实施纯粹的利率走廊,而是“公开市场业务+利率走廊”,通过利率走廊将市场利率控制在其区间内,同时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进行精确调控,使其逼近基准利率。未来我国有希望建立纯粹的利率走廊机制,但需要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降低法定准备金,简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对常备借贷便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周光芝  胡捷 《天府新论》2004,(Z1):41-42
作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对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债是财政、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央行和财政部共同作用的债券市场在今年九月份出现了强烈震荡,充分暴露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协调上的问题国债市场缺乏流动性;国债利率未成为基准利率;发行策略单一,缺乏创新.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调整国债利率结构,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债发行要加大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决策理论,把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视为一个系统,对比考察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央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大小,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再次是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管制手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工具应如何搭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给央行带来的成本,发现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存在显著差异.提高存款利率和发行央行票据都会降低央行利润,给央行带来成本,尤其当考虑汇率变化时,利率的成本尤为突出.相比之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较小,对央行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分析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选择,我们发现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会考虑到票据与美国国债的利差,这可能与成本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核心环节。健全基准利率体系既是建设金融市场的关键,也是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围绕利率管制形成的历史逻辑、利率管制对经济增长以及对经济周期影响的探讨,可以从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需求结构三个方面梳理利率管制造成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逻辑。此外,在重点讨论中国利率双轨制形成的原因及利率双轨制带来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存挑战和未来方向:在此基础上,系统回顾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路径和效果,并基于市场基准利率选择与培育的分析框架,指出市场基准利率应兼具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的优良特性,应是市场性与可控性、相关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特征事实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述,将对中国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2005年7月到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样本,文章用广义矩方法回归分析了货币政策国际传导对中国价格与数量两类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央行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总产出的调控效果好于价格型。美国利率政策的国际传导强化了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调控有效性,而美国的量化政策总体上提高了利率提高对产出的抑制效应。美国利率政策通过国际传导增强了中国提高利率缓解通胀压力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多 《东南学术》2000,(4):28-3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1999年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大幅上升 ,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根据理论与实践 ,中央银行把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主要操作工具。在业务操作中 ,中央银行选择了33家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现行的公开市场交易方式有两种 :回购和现券买入。回购交易采用市场招标方式进行 ,回购利率水平通常低于同档次再贷款利率 ,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在考虑操作方向和力度时 ,中央银行主要参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水平 ,同时考虑货币市场的利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简评弗里德曼公开市场操作的观点,突出强调了公开市场操作是各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十分有效的操作工具;我国公开市场操作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也多有磨难,尽管目前交易量很小起不到调控作用,但市场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如果能从国情出发,不断创造一定的市场条件,那么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我国中央银行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其货币调控作用必将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 ,货币政策反过来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关注金融资产价格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 ,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下的央行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在我国经济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其影响开始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引起了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治理流动性过剩成为央行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密集货币政策的不断出台显示了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同时也预示了央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走向.不断的综合运用准备金、利率以及汇率等货币工具来治理流动性的过剩,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战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各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货币政策工具相应地要进行变革。战后到80年代,各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利率管制、信贷分配、央行指导信贷等直接工具逐渐减少甚至取消,而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制度和贴现机制这三大间接工具被广泛采用,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控制重点由银行系统转到证券市场上来,三大间接工具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日益下降,出现了法定准备率降低甚至为零的趋势;贴现机制的调控作用也下降了,但作为金融监管的工具仍受重视;公开市场操作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模型基础上,通过在央行的损失函数中考虑利率政策工具的时序性以及引入利率平滑和稳定性因素,得到新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模型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通过最优化问题一阶条件解出结构参数不确定性条件下最优利率规则解,结果表明,在关注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稳定性基础上,央行如果不考虑利率平滑和利率稳定性,名义利率的波动性会较大,而央行如果采取同时也稍许关注利率平滑和利率稳定性的目标函数时,其最优利率规则解对于保持一个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更有利,从而给出各国央行利率平滑调控的偏好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最优利率规则是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变量稳定的利率规则。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工具,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政策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利率为操作工具的货币政策备受市场期待。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最优利率规则在我国将会有好的适用性,能够为提升我国货币政策开辟一条新道路。然而,现阶段若要求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完全按照最优利率规则行事还面临障碍,亦不具备充足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改变.即不能完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手段,这就需要寻找间接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利率政策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让渡其使用权的价格,这就要求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利率体制仍存在弊端,导致利率市场化改革仍严重滞后,因此积极探寻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宏观政策的作用相当重要,反映在金融领域,宏观货币政策从直接的信贷限额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已成为趋势,这就要求中央银行适时启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使金融机构能敏感地根据市场变化和利率政策动向调整其信贷行为,使中央银行的宏观货币政策通过它们顺利传导给企业,以实现经济良性运转;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金融业适时改变经营战略,为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总的转变方式应该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出发,贴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以较低的投入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之后,构建央行基准利率迫在眉睫。现有的基准利率既有央行为实现自身调控目标而设定的政策性基准利率,如准备金利率;也有代表市场机制形成的以CHIBOR为代表的基准利率。如何把政策性与市场性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对基准利率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能够反映政府货币当局的调控意志,是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关键。通过对央行选择基准利率的机理分析,利用实证的方法检验现有备选利率,提出可能作为央行基准利率的最佳选项,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回购利率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下基准利率的选择在短期内还应该是SHIBOR,而长期来看要培育国债市场回购利率成为基准利率,并就如何大力发展国债市场以实现国债回购利率成为基准利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初探钟凌,刘忠云利率作为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工具的资金价格,在调节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投向方面发挥了重要杠杆作用。但现行限额管制下的利率政策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强烈地显示出与市场机制不相容,甚至出现负作用,譬如出现:1、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我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转变为了负效应,并且利率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渐减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利率政策在实施时必须配合以货币政策等其他手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