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龟兹古国,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其疆域以今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为中心,包括拜城、新和、沙雅、乌什、巴楚和轮台等县。由于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龟兹在历史上曾是塔里木河流域佛教文化早期涉足的地区之一。公元三世纪,佛教在龟兹已广为盛行,到了公元四世纪,其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据古文献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楼缕立佛像,与寺无异。"龟兹在当时已成为"道震西域,声彼东国"的西域佛教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龟兹是古代西域佛教较兴盛的地方 ,开凿石窟是龟兹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龟兹佛教石窟有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阿艾石窟则表现出深受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 ,是这一时期龟兹地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在向北天竺传播的同时,已开始向中国汉地传播,汉明帝永平求法传说就是对这一史事的反映。但在于阗、龟兹为代表的西域地区,小乘佛教仍占据统治地位,使大乘佛教向汉地的传播表现为非接触传播的特殊传播方式。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正是中印早期文化交流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龟兹是西域城郭诸国中的一个大国,地当“丝绸之路”中道的要冲,是东西交通的孔道。其疆域以库车为中心,西起乌什,东至轮台,南临大漠,北依天山,包括今之轮台、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乌什等地,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里。这一地区,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气候温和。汉通西域时,龟兹已是奴隶制城邦国家,据《汉书·西域传》记载,龟兹有“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龟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六千年以前,考古工作者在今库车县城东龟兹古城遗址哈拉墩发现过新石器时代遗物,说明龟兹人民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里,是这一地区的土著居民。后来由于匈奴入侵,这里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发展为城郭之邦。西汉武帝时,龟兹与中原王朝始相接触,以后关系愈益密切,直至龟兹为回鹘吞并时为止。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继汉朝之后对西域语言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朝代,突厥、唐、吐蕃、大食等政治势力在西域角逐,当地原有的语言状况发生了剧烈变化,最终形成了以伊、西、庭三州,龟兹,疏勒,于阗为中心的多语局面.  相似文献   

6.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我国新疆库车、沙雅县一带),在中国佛教史上,与真谛、玄奘齐名,并称为三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在西域诸国完成了由佛教小乘到佛教大乘空宗的思想转变之后,于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被后秦主姚兴迎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在短短十几年中,他通过对近四百卷佛教典籍的传译和阐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本来面目介绍进来,对六朝时中国佛学的繁兴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波及到他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因此,研究鸠摩罗什的思想和其宗教活动,对弄清中国佛教思想的演变发展,了解古代我国内地与新疆地区思想文化的交流往来,都很有意义。本文仅就鸠摩罗什的佛教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他入关后的译经活动对中国佛教思想的作用,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时代,其多元宗教文化以西域最为典型。唐代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之道,多种宗教在此汇聚、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中心的多元宗教并存的文化格局。西域宗教在内容上表现为不同宗教相互借鉴吸收,在民间信仰上体现出世俗化、功利性等特点,这些宗教内容的形式和信仰方式促进了西域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对西域的稳定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克孜尔模式”石窟是以新疆克孜尔中心柱石窟为典型代表的,是古代龟兹人在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开凿的,在我国佛教石窟遗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缺少有关开凿石窟的纪年材料,对其进行分期断代非常困难。然而中心柱窟的分期断代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中外学者已经发表了不少包括中心柱石窟在内的龟兹石窟的分期断代意见,结论各不相同。通过考察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窟,从形制的变化、绘画内容演变、绘画风格以及克孜尔石窟在佛教石窟艺术中的地位入手,提出自己分期断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国对于中国内地佛教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两汉时期上郡设有龟兹属国,陕北地区佛教传入是否与之相关?龟兹国内佛教传播早于中国内地传播。龟兹属国内的龟兹国人也对陕北地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陕北地区早期的佛教传播必然与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是龟兹佛教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中原和龟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紧密,汉传佛教对龟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龟兹地区的汉传佛教菩萨信仰不仅包括弥勒、地藏、观音、大势至和文殊等菩萨信仰多种类型,而且内涵有所发展和演变,并与中原地区保持一致。艺术风格上,既有中原艺术的因素,又具有龟兹艺术传统的延续,更体现了回鹘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