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诗广传》为王夫之读《诗》时所写的杂感文,船山于该书中,从其哲学、政治、伦理、历史和文学观点出发,对《诗经》各篇广加引申发挥,故命名为“广传”。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该书曾由王孝鱼先生以金陵刻本为底本,参照周调阳依嘉恺钞本所作的校勘记进行点校,于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第三次印刷。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诗广传》说《诗》别开生面,颇能新人耳目,然其渊源有自。若将其置于《诗经》学史进行考察,可以认定其属于《外传体》。该书说《诗》的方法与《韩诗外传》相同,触类旁通是二者的共同特点;在体例的创新、文脉的顺适、思想融贯等方面,前者则有后出转精之功。该书最早的学术渊源可追溯至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其说《诗》的归趣即:于一己可以陶冶性情,推而广之可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3.
《豫园诗集》附词一卷,王康撰。王康,字燕贻,号豫园,江苏宝应人。生卒年不详。王善继子。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第一,早卒。(《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二)著有《豫园诗集》,有郭昂康熙十一年序,收词28阕。清抄本,南京图书馆藏。《知稼轩诗》附词一卷,王泰甡撰。王泰甡,字鹿宾,号芝圃  相似文献   

4.
涂波 《船山学刊》2007,63(1):16-18
船山《诗广传》内容号称驳杂,本文着意挖掘其为文之用心,论定“正情”是《诗广传》写作的唯一主旨,而以性正情、以理维情及戒欲乱情是“正情”的三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论绝大多数是以诗话、诗评、书信、札记等“漫话”形式表达出来的。因而许多研究者认为它们虽然用只言片语发表了隽永可喜的意见,却不成体系。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某些诗论是具有寓体系于漫话的特点的,本文试以王夫之诗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一王夫之论诗的主要著作是《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以上三种合称《姜斋诗话》)和《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广传》。另外,在他某些诗词的序言里和不少哲学、史学著作中,也有涉及诗歌的言论。《姜斋诗话》与一般诗话体例相同,分条论诗、论人;《诗广传》是他读《诗经》的札记,涉及范围很广;三种评选中的评语皆因诗而发,互不相属;其他著作中论诗之处更是一鳞半爪,了无关涉。从现象上看,他的诗论不过是这些漫话的集合而已。  相似文献   

6.
<正> (一) 《(纟见)斋诗谈》系清初诗人张谦宜所撰,被郭绍虞先生认为有“真知灼见”而收入《清诗话续编》一书。张谦宦生于明末崇祯十二年(1639),卒年不详,但据他“年八十二自作传”一事来看,当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后,张谦宜字稚松,号山农,自称“山南书隐老人”,山东胶州(今胶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张氏“少落拓,以诗名”,晚年中进士后不仕,闭门撰述,有《(纟见)斋诗选》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纟见)斋诗谈》是张谦宜的一部诗歌理论与批评的专著。全书共八卷:卷一《统论(上)——大旨》,  相似文献   

7.
<正>船山乃一代宗师,然沉埋多年。至其学大昌,其书大行,则已错简脱文,讹误满纸,学者苦之。于是校者蜂起,百年来蔚为大观矣。岳麓书社1992年4月出版之《船山全书》第三册,收《诗经稗疏》(附《考异》、《叶韵辨》)、《诗广传》,由胡渐达先生初校,杨坚先生终  相似文献   

8.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其卒年,诸家记载不一.杨积庆《吴嘉纪年表》尝广征众说: 汪懋麟《吴处士墓志》云:"殁于国朝康熙甲子(二十三年)春三月."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秋,客广陵,再遇云家,则野人已前数月死矣."……袁承业《王心斋弟子师承表》云:"康熙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乾隆两淮盐法志》及《道光泰州志》皆作"年六十八卒".兹从《墓志》及《江村诗序》,"五月"姑从陆说.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在《诗广传》中就诗学观谈的最多的是诗情,他把诗情分为裕情、白情、贞情、道情和沾忠滞之情、淫情、私情、匿情两类。王夫之认为诗就是表达人的情感的,但他的诗情观还是属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相似文献   

10.
从《诗广传》看王夫之的诗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愈宗 《船山学刊》2005,(2):18-19,17
王夫之在《诗广传》中就诗学观谈的最多的是诗情,他把诗情分为裕情、白情、贞情、道情和沾忠滞之情、淫情、私情、匿情两类。王夫之认为诗就是表达人的情感的,但他的诗情观还是属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相似文献   

11.
船山历代诗歌评选时间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立忠 《船山学刊》2004,(4):19-21,35
关于王夫之《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的编选时间,一般被认定是在写作《夕堂永日绪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前的几年间。笔者通过相关考察推断:船山选评历代诗歌当在顺治十八年之后(1661年)康熙五年之前(1666年)的这段时间内,距最后撰写《夕堂永日绪论》相去至少25年。  相似文献   

12.
《药地炮庄》现存四个本子,皆属同一底本。比对四者,可知此书始刻于康熙甲辰年(1664年),印行于康熙丙午年(1666年)、丁未年(1667年)之间。据《炮庄》诸序及相关文献,可证此书始著于方以智闭关南京高座寺时期(1653—1655年),续作于庐墓合山(1656—1658年),完稿于禅游江西时期(1659—1664年),前后持续十年之久,洵为方氏晚年思想之结晶。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它开一代诗风,为我国新诗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新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显著的地位。《女神》中部分诗篇,曾于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刊登于上海《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上。作者编集成书时,取名《女神》,并写了《序诗》。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发行,列为创造社丛书之第一种。初版本《女神》,分三辑:第一辑收《女神之再生》等三部诗剧;第二辑下分“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收诗十篇;第三辑下分“爱神之什”(收诗十篇)、“春蚕之什”(收诗八篇)、“归国吟”(收诗五篇) ;连同《序诗》,全书共五十七篇。  相似文献   

14.
一王夫之(1619-1692) 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历史评论著作有早年写的《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诗广传》等书,和晚年写的《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巨著。早年写的书虽名  相似文献   

15.
<诗广传>是船山<诗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展现了船山哲学、政治、伦理、历史及文学等领域的思想观念.但学界普遍比较关注<诗广传>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明末<诗经>文学化倾向背景下的诗情观念,对于<诗广传>所体现的儒家哲学、伦理美学内涵则多有忽略.从诗乐达情、音容之灵、礼乐通神三个方面来考察船山如何创造性地诠释儒家诗、礼、乐思想,可弥补<诗广传>理论诠释的空缺,为理解船山<诗经>学提供某种视角.  相似文献   

16.
情理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牵涉了伦理学与美学等诸多领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体现了中国哲人对"美善统一"与"情理和谐"的价值追求。王夫之对于情理关系的论述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对王夫之的诗经学著作《诗广传》一书进行解读,从王夫之对情的定义入手,进而分析"性、情、欲"三者的关系,最后揭示王夫之"情者性之情"与"天理人情原无二致"的情理统一思想,揭示了王夫之《诗广传》一书在诠释诗经时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讨论诗歌美学的诠释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斋集》附词,黄中坚撰。黄中坚,字震孙,号蓄斋,江苏吴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生。顺治间诸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著有《蓄斋集》十六卷、《蓄斋二集》十卷。《蓄斋集》卷一六附词二十首,卷七有《诗馀自序》。康熙五十年棣华堂刻五十三年增修本。冷士嵋、魏世傲等序,其子黄会谨跋。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藏。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捌集第二十七册。《操斋集》附词,蔡衍锟撰。蔡衍鎤,字宫闻,号操斋,蔡祚週子。福建漳浦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生。康熙五十六年岁贡生(《光绪漳浦县志》卷二一)。著有…  相似文献   

18.
一纳兰成德是位大词人,自清以来,文坛评价之高竟达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度,令人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诗。实际上纳兰不但写过诗,而且在《本传》上还说:“性德善诗”。他的老师徐乾学在《纳兰墓志铭》上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雋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与纳兰词在当时还是并誉的。康熙三十年出版的纳兰《通志堂集》,其中有诗四卷,三百五十四首;词四卷,三百零九  相似文献   

19.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新1版第732页)说:程康庄,卒于康熙十八年,年67,事具《清史列传·文苑传》、毕振姬《耀州知州程公基志》。撰有《日课堂集》,不传。程康庄的卒年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而非康熙十八年。程之卒年,《清史列传·文苑传》未载。《程公墓志》见毕振姬《西北之文》卷九,云:程康庄“卒康熙十四年某月十六日酉时,生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十四日戌时,得年六十七。”  相似文献   

20.
《和梅花百咏诗》是王夫之康熙四年(1665)为悼念亡友而作的组诗。勾稽史实,通过对序言的解读,可见船山于隆武丙戌、庚寅、乙巳三个历史时刻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历人事导致的心态转变。《和梅花百咏诗》为一组"追和"诗,此类诗歌在船山诗集中数量颇多,且情感浓烈,可视为船山以诗存人、以诗纪史的意图表达,是其对自我生命史的阐释和书写方式之一。对《和梅花百咏诗》进行文本细读,可见船山遗民大儒的焦虑、孤贞与深情。另外,从《和梅花百咏诗》亦可见船山追求"雅训"的诗学思想,并与钱谦益《书梅花百咏后》流露的诗学观念不谋而合,于此可对明末清初复兴诗教的诗歌思潮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