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弁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科学发展成果的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既全面论述了猿如何在劳动的推动下转变为在质的方面和它不同的生物——人,指出劳动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又反复强调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人类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制造工具是人类劳动产生、人类形成和人类社会出现的标志。这是人类起源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制造工具的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标志 ,同时 ,也标志着技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人的能动性不断增强 ,由此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的道德能力、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的认识与把握能力要全面提高 ,也就是人的体内进化要与体外进化相和谐。否则 ,必将导致人类最终技术化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3.
人类起源的"卵生"意象,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人类起源的最初认识,它是天人一统观念的最初形成,是认识史上由物质到非物质的认识论的飞跃,是人类英雄主义的滥觞,它对于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发展史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思考技术的起源是理解技术本质的必要环节,技术的起源和劳动是同步的。提出了一种探讨起源问题的"整体规定部分"原则和"后决定"的解释学方法,并应用这一原则和方法,分析了技术(工具制造模式)和劳动(工具使用)的开端,揭示了"工具使用者"向"劳动者"转化的条件和过程,提出"发明工具的机制"和语言符号的产生是技术形成的标志,技术、劳动和人共同诞生于人工自然世界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5.
一、生产力内在矛盾推动了生产力的进化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动力也是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发展生产力的动因或“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从生产力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我们可以找出生产力进化和发展的内在动力。1.生产力进化方式。人类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决定了生产力进化的特殊方式。工具把人类的“过去劳动”和“后来劳动”联结起来,每一代人都可以通过工具的中介把以往人类生产力的总和纳入自己的活动之中。人的能力和力量的大小,主要是依靠工具——“体外器官”来决定的,而…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回过头来看一下人类精神活动发展历史的出发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精神生产本身的问题是必要的。自从人类在劳动的基础上同生物界的进化划分了界限,就拉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序幕。火及其原始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奠定了史前社会人类精神活动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原始宗教观念,图腾崇拜成为这一时期世界各民族精神活动的特殊表现形  相似文献   

7.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自己创造的.恩格斯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马克思也曾指出:“这全部所谓历史不外是人类经过人的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且,“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就是说,没有人的劳动也就没有人类自身;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是生产主体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不断地改造客体世界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社会实践史.美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以审美经验为中介来研究美、美感、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与一般规律的科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价值的内涵、来源及其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 ,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更有必要深化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我们认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土地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土地日益成为人类的劳动产品并不断凝结着人类的社会劳动 ,从而具有其内在价值。土地价值及其形成表现出历史积累性、外部性、增长性和空间差异性等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认识构架"是人在认识中连接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认知结构。最初社会认识构架的形成,是人们劳动实践的原始操作提炼为动作的结构形式,再与语言相连接,逐渐转化为形式化的逻辑结构的过程。社会认识构架形成之后,在人类实践的推动下,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与人体认识构架的发展阶段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相一致的规律。从社会认识构架的历史进化中,充分表现出它的结构与功能、个体的与社会的,以及发展的内在机制等关系和规律。同时,社会认识构架又不断地进行内向和外向的"双向运动",这种运动深刻表现出人类实践与认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本质新探——兼论人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教育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延展。劳动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据;使用和制造工具的主体特征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区别于他物的最后根据。“人是工具”,科学技术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性的集中体现,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开启人的主体(工具)潜能,培养人的主体生产力素质,以达到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怎样尽快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呢?回顾一下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对弄清楚这个问题是有帮助的。 从人类制造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开始,科学技术就开始了它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它有时漫步,有时徘徊,有时奔跑,有时飞跃。 在上古时期,中国的科学思想有了最初的萌芽,青铜器得到普遍使用,以农业为主的自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是实践美学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学者,因此,对实践美学哲学基础的检讨将围绕李泽厚而展开.关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李泽厚已经在很多地方说过,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他也称之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实践”是李泽厚哲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而“实践”原初的也是核心的内涵,在他那里指的就是人类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也即物质劳动.因为突出地强调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中、进而在人类整个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所以,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实质就是人类学工具本体论.工具本体论哲学不是全面解释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合适理论,尤其是对种群生产在人类存在的本体论地位的无视,使其存在严重的理论偏误.如果李泽厚的实践哲学补上另一条腿——种群生产本原论,他的理论大厦也许要稳固安全得多.而在逻辑上,这是完全可能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已经这样做了,在他们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表述里,实践概念本身就包含有种群生产的内涵,只要回归这个最终表述,实践哲学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弥补这个缺失.  相似文献   

13.
劳动是造福人类、实现人类幸福的根本途径,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主要手段,劳动还具有培养、教育人形成良好品质的价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社会发展给劳动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准确把握劳动的意义和特征,树立和坚持崇尚劳动的观念,对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内涵丰富。由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衍生出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构成了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双重展开逻辑。青年马克思秉承人本学异化史观,以理想化自主性劳动“悬设—异化—复归”的理论逻辑完成了对劳动解放的最初表达。随后,马克思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客观规律,通过生产逻辑布展,彰显劳动对于人类解放的普遍人类学意义,形成了劳动解放思想的体系化表达。最后,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考察,揭示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并展望人类全面解放的现实趋势。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历史性梳理,不仅有利于对马克思整个学说体系的把握,而且有利于为解决我国当前劳动领域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人类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逐步融合,精神生产的劳动广泛发展。因此,科学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管理劳动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不断深化对当代劳动的认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西方古典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都对劳动作过论述.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劳动形式多样化、劳动内容复杂化,过去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已难于全面概述当代社会的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什么是计算说起,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人类对计算本质认识的回顾,提出量子计算系统的发展和成熟,并且提出了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规律:“计算工具不断发展-整体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公理系统的不断扩大-旧的神谕被解决-新的神谕不断产生”不断循环。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于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人对自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拟人说开始到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受其影响所产生的机械论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从黑格尔揭示劳动证实了人的本质到马克恩恩格斯的人化自然理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之谜,自然观的进步诠释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齐迪 《新天地》2011,(11):277-279
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是:数学是由高度抽象的数学符号组成的严谨的知识体系,这种数学观往往不利于数学学习,因此,新课程力求使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数学: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