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宋十六璟》一诗,宋蜀本于题下注云:“疑乌江及宗字误。”为此注者可能是曾巩。他不了解宗璟乃李白妻弟,胡震亨已辨之甚详,兹不赘。曾巩持巫山遇赦之说,李白从流放首途至于巫山,有无乌江其地,确属可疑。而这一问题,从此遂成千古疑案。 王琦云:“按《浔阳记》载九江之名,一曰乌白江,三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历来广为传诵的描写长江三峡的名作。但对这首诗和与它同时作的《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以下简称《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1]的写作时间问题,颇有分歧。《早发白帝城》一诗,一般选本注解及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是乾元二年(759)春,作者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遇赦,将还江陵时  相似文献   

3.
冉(马龙),实为冉和(马龙)两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统称,见于汉代记载,存在于秦汉之时,是四川西部今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的少数民族。冉家,见于明代记录,而溯源于魏晋南北朝,是四川东部及东南部今万县、涪陵地区以及贵州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冉(马龙)与冉家,一在蜀境,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夜郎是我国古代秦汉以来在西南夷历史中的一个待解之谜。不同的概念问题便自然会涉及到夜郎的地理位置、族属、史源、文化特征以及夜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定位等等的不同问题。目前,最需要的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去误存真,以求共识。为此,本期特开辟“夜郎文化研究”栏目,以显“历史共同研究,资源共同开发,成果共同分享”之精神。其中,王子尧副译审的《贵州地区夜郎民族历史文化的溯源》一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佐证,对“古夜郎国的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余几文,亦从不同视角对夜郎文化进行了探讨,很值一读,相…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过巴人历史的学者,多认为四川巴人,来源于湖北的清江流域,该地就是巴人最早的发祥地,因在强楚的侵逼下,或由湖北的恩施、长阳、宜都沿长江逆上入川;或从清江走巫山大溪入长江进川; 或经宣恩、咸丰到四川的黔江.涪陵,而后重庆、合川、阆中,最后在阆中为秦所灭.常引用“巴子时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因此推论1954年6月发掘出土的巴县冬笋坝、昭化(今广元)宝轮院两地的战国巴人土坑墓(船棺葬),应为清江巴人不断西迁四川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起 ,到 1 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 ,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 ,就是那种迁徙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是宋朝时的旧党,他的政治观点比较保守,可以说是一个正统派。绍圣元年(1094),黄庭坚责受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即官职虽在涪陵,人却要到彭水去。黄庭坚的诗,在这以前局限性很大,无论是他的诗论还是他的作品,人民性和进步性都是谈不上的。但是,他谪居彭水以启写的诗,由于严酷现实的影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白长流夜郎遇赦前后的行踪,至今仍有不少疑问。如流放途中何时入峡?何时何地遇赦?遇赦后何时下峡?对这阶段的一系列作品应如何理解、如何系年?昔贤和当代的研究者见仁见智,颇多抵牾,实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秋卧病宿松(今安徽宿松县),《赠闾丘宿松》有“扫地物莽  相似文献   

9.
赵蕤,字太宾,又字云卿,唐代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清代乾隆《盐亭县志》说,赵蕤为汉代今文易学家孟喜门人赵宾的后裔,但不知何据.赵蕤一生未曾做官,隐居郪县(今四川三台县)长平山,与李白交往十分密切.唐玄宗时,广汉太守苏颋上疏荐举赵蕤和李白二人,奏疏说:“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说明赵蕤当时在四川是有名的人物.《新唐书·艺文志》载:“开元中,召之不赴.“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亦说赵蕤“夫妇俱有节操,不受交辟”.可见赵蕤避开仕途径济之路,不应朝廷的辟召,过着隐居著述的生活.其著作有《长短径》和《关朗易传注》,这是究研赵蕤思想的主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近10多年来,西南、全国及港台学者对西南历史地理作了一些开拓性研究,取得了许多十分可喜的成果.一、西南历史政治地理方面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在政区沿革和地名索考方面方国瑜先生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一书中对从上古到明清今云南、贵州大部及四川西南部政区治地沿革、民族部落、山川、馆驿关津作了系统考释,征引广博,考征精辟,成为研究西南历史地理的必读之书.蒲孝荣的《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一书,对战国至建国初四川政区治地沿革作了系统爬梳和注释;吴光范的《云南地名探源》一书,对云南地名发展的特点作了深入探索,特别对傣、彝等民族地名作了开创性研究;史继忠执笔的《贵州通志·地理志·历史沿革》则对贵州从春秋到现在政区沿革和民族部落作了全面系统爬梳通释.  相似文献   

11.
关于李白的家室问题,有些是诸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是无案可稽,悬而未决。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了解作家及其作品,却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考求,一方面要从遗留下的有关李白的文献中去分析,另一方面还要从李白的诗文中去研究。有关李白生平的文献,寥寥可数,其中以李阳冰的《草堂集序》、魏颢的《李翰林集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在宜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于崇宁二年(1103年)接到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县)的谪命,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夜启程前往宜州,次年三月十四日达湖南永州时,将家眷留在女婿李彦明知县家里,约于四月初八、九南下全州,经桂林而后到宜州。清代谢启昆《粵西诗载》卷二十二录有黄庭坚《镡江即事》诗一首。浔江在藤县境内一段称镡江。据此,则黄庭坚去宜州是水路:全州——湘江——漓江——桂江,至梧州溯浔江而上黔江、柳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今在《专业户》’97年3期“养殖技术”一栏中四川涪陵畜牧食品局陈德祥朋友写的《蛤蚧养殖与加工新技术》一文中写道:“蛤蚧又称壁虎”这一说法有误,特去信指正。“蛤蚧”与“壁虎”形体相似,但非一物。壁虎也叫蝎虎,旧称守宫,为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  相似文献   

14.
衡山是李白从洞庭湖溯湘江"南穷苍梧"的必经之地,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性格看,从"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志向看,从感司马承祯知遇之恩看,他没有理由不游衡山。李白笔下对南岳衡山景色生动逼真的描写,非亲历其境不能道。《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前四句应是一首独立的咏衡山诗。一些关键词语在李白集中的出现状况显示,《游方广寺》诗是李白真作可能性极大。李白集中应还有衡山诗。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巴文化研究中一个有突出争议的问题,即巴国首府究竟在何处?重庆、涪陵、丰都、彭水孰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根据有关资料作一些考证。《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西南系指今四川东都,以重庆、涪陵为中心的一带地方属之。从大皞到乘(?)是巴人的祖先。传至后照才正式被确认为巴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16.
《蜀语》是明末清初一部记载四川方言的词典,也是一部研究四川古代方言的专书。一九九一年夏歌之交,作者李实的故乡四川遂宁曾举办《蜀语》国际研讨会,中外学者多人(?)会。足见该书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据光绪三年重修之《遂宁县志》记载,李实生于明万历廿六年(1598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官长洲(今江苏吴县)令。据张鹏翮所撰《李子静先生传》载,李实淡  相似文献   

17.
一、寻踪公元前1046年,在二千余里今名乌江古名牂牁江流域中段的古代思南,以牂牁江名建立牂牁国的七百多年后,当秦国夺取巴蜀两国而用兵牂牁国时,牂牁国易名为夜郎国投诚了秦国。接后当秦于公元前280年夺辰沅流域楚黔中时,便引起楚于公元前279年攻牂牁江流域的秦夜郎。秦统一中国后在古代思南设置夜郎郡吏。汉武帝赐夜郎王印,并在思南设立牂牁郡。二、揭示末代夜郎王兴反叛汉朝被牂牁太守陈立率部消灭后,当夜郎遗土历经唐宋两朝演变为五十个各自为政的羁縻州时,宋徽宗置"黔南路取牂牁夜郎地"战略,以合(和)而贵,集大而贵一统五十个一盘散沙的羁縻州形成"贵州"区划法定名称时,宋代在古代思南建立贵州防御使、贵州团练使、贵州经略安抚使、贵州刺史,以及元在思南设立宣慰司一统贵州版图。到了明朝,明成祖于公元1413年,以五万军队剿思南"撤司建府",将六百年以前贵州政权在思南的七部历史志书全部烧毁……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唐代一位伟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负有国际声誉的诗人。他是我国文学的骄傲和光荣。 李白以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七○一年)出生于中亚西亚伊塞克湖西北的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当时属唐朝所置的安西都护府),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通过对李白去世前几年经历和创作的讨论,考订一下李白的卒年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俱执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的“(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的说法,断李白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六十二岁。此说殆成定论。但未始无人怀疑。近年即有李从军同志提出李白卒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享年六十四岁的新说(《李白卒年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3期)。我认为,李白卒年应在广德元年(763),其享年为六十三岁。刍荛之论,不敢自是,特提出向专家们请教。  相似文献   

20.
苏舜钦生卒、籍贯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文革新的健将之一,有《苏学士文集》16卷传世。晚岁谪居苏州,曾置园为沧浪亭,故其集又以《沧浪》为名。关于他的生卒及籍贯,解放前后出版的各种年里总表、文学史著作和苏舜钦年谱,并作“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其实苏舜钦乃开封人,先世尝居绵州盐泉县(今四川绵阳),亦非梓州铜山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云云,亦系大中祥符二年(1009)之误,兹考辨如下。先说生卒年。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