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随着个税法修改,公众的“纳税意识”空前提高,一时间,“可以少缴多少税”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一片调高起征点的呐喊声中,听证会上,一位马姓代表的声调却与此不同,他强调要下调标准,理由是“可以扩大缴税的人群范围,有利于普及公民的纳税意识。”但值得让人思考的是,尽管多年来不断地宣传“纳税光荣”,另一方面,厌税心理却成为一种“公共情绪”,穷人怕将个税征到自己头上,富人则忙于“合理避税”。这说明,公…  相似文献   

2.
调节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当然是政府征税的一项目的,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目的。但并非税之根本。税之本义.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易.政府向公众提供教育、医疗、安全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众向政府纳税购买。公民纳税以后有权监督政府对税款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个税征缴应该考虑消费负担和社会保障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决定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的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听证会,在25位听证陈述人中,超过70%的代表提出应将个税扣除标准提高至1600元、2000元甚至3000元.而立法听证前的包括全国总工会在内的多个调查表明,多数公众希望起征点在2000元以上才比较合适.这反映出民间积累财富的愿望.其实我个人认为,税制政策应该体现这样的藏富于民.  相似文献   

4.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7月24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税收数据,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4%的增速快1倍多。而这样快的增幅是在今年3月1日个税起征点从每月16.0元调至2000元后出现的飙升,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的话说,飙升说明上次调得不到位。个税增长快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是不合理的,“税收应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现在却让很多穷人缴了税”。由此,上调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也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表示,对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作出修改是必要的、及时的。今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按照立法程序适时再作调整。  相似文献   

6.
报载,3月1日,个税起征点正式调整到2000元。个税“起征点”,更专业的说法似乎应该是“减除额”(也有专家称“免征额”)两年之内的两次调整,以致法律修改过于频繁,问题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实际,围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主题宣传周活动,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  相似文献   

8.
9月,国家出台的一条禁令让世人为之瞩目:从2007年1月1日起,含氟的冰箱、冰柜将在中国市场禁止销售,其目的在于保护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9月1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自1995年开始,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大型纪念活动,以期提高公众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吸引机构及公众广泛地关注和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学生头上的“黄宗羲怪圈”? 看到近期《中国社会导刊》的《学生上学要交农业税?》后,禁不住想起了我的纳税史——我出生在农村。像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一样,一出生就要交人头税。先是集体交,后来田地承包到户,这税就由个人交,直到我考上大学,户口迁出了农村,税依旧要交。理由是,当初田地承包到户时分给我的田地依旧在我的名头上,有田地就得交人头税。至于新出生的人口没有田地为什么还交税,他们说那是另一回事。前几天,有人传言今年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条是,工龄达到30年的可以提前退休。我算了一下,如果按纳税的年头算,我的“税龄”绝对够30年——不管怎么说,我自一出生就给国家交税,像我这样,既没有中彩票,又没有得到意外财产的人,没有劳动收入所得怎么纳税?纳了税是不是就应该算一下工龄? 我正在为自己的小算盘得意时,有人指出,你那税没有交给国家,是地方的“农民负担”,不算。是啊,如果我交的那些税,  相似文献   

10.
赵姝岫 《安家》2005,(4):中插页,92-101
关于"实创"曾进行过一次随机问卷调查,结论是耐人寻味的…… "知道实创吗?" "实创?不知道",九成以上的人这样回答.实创就这样在公众的视野里躲藏了13年.  相似文献   

11.
一、"日"知录 一年365日,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居家过日子"中的"日子",指的就是这个.但除此之外,365日中的很多"日",又不仅仅是"日子",它们同时还是主题不同的各种活动日、宣传日、纪念日.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正是由于对税义的认识偏差,才导致了在政策制定和具体征收过程中一些说法和做法的不当,也最终使个税申报遭受冷遇。今年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第一年,各地都想方设法让纳税人认识到,诚信纳税是落实公民道德规范有关条款的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的体现,税收既有利于聚财为国,又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在为国家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不少城市还隆重表彰纳税模范户,  相似文献   

13.
眼下,医改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人在问:医改到底能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对于公众来说,希望医改药到病除,根治"看病难、看病贵",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医改不是"速效针",而更像是调养气血的中药处方。要想除病,必先补虚弱之身,日积月累,方可扶  相似文献   

14.
如今,"失恋+失业"的大龄女青年,被人们调侃为"双剩女",指的是情场和职场都被"剩"下的女人. 情场上的"剩女"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三高",即高学历、高工资和高要求.这些白领丽人几乎成为了小资的典型代表,就算婚姻大事还没有着落,但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都非常好.然而,这些"职场得意情场失意"的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意义.其实,人们常常发现"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但却在我们的周围真实地存在着,这些人构成了"双剩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9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部长助理许宏才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楼继伟称,提高个税起征点是不公平的。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是改革方向。中国将转向综合个人所得税体系,新体系下房贷利息、教育和抚养子女费用将可减税。  相似文献   

16.
一场飞来横祸,让她和儿子成了人见人厌的"怪物",生活似乎已经抛弃了他们……噩梦般的火海经历 1997年11月10日.别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石清华一家人的命运却在这一天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17.
公租房政策已经成为重庆市未来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砝码. 从"蜗居"到"蚁族",这些新名词都形象地表达出目前部分城市人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退缩"."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简单质朴的歌词,如今却成为偌大一群人莫大的奢望.  相似文献   

18.
上学,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件大事,无论是"知识改变命运",还是"知识就是力量",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要能够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披星戴月的操劳都可以忽略掉。可是,同样的期盼,同样的付出,在贫困家庭看来,却有着一道道壁垒……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缴税     
美国有句老话:"你有两件事躲不掉,死亡和交税。"在美国,你可以不过春节,可以不过圣诞,但每年4月15日的纳税"节"却是想躲也躲不过去的。每个成年人必须在这天之前把税表填好交上去,否则山姆大叔就要找你的麻烦了。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每年春天学校都组织讲座教大家如何填写税表。主持人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也许没有一分钱收入,但你还是要乖乖地填写税表。  相似文献   

20.
著名影视演员刘晓庆青春不老,过去一年来备受"整容"风波的困扰,她的肖像频频出现在整形医院网站上。对于公众而言,明星的偶像作用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刘晓庆意识到个人形象意义重大,站出来否认整容,澄清事实,却被质疑是刻意"炒作",她百口莫辩,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还公众一个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