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从以理节欲到以理杀人人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尽管理性非理性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但从伦理道德意义上讲,人对理性非理性概念又有着共同认识,人们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就是理性的象征,而人的情感、本能和欲望等则属于人的非理性因素。没有理性,人就会倒退为动物;没有非理性,人的感性生活世界便会陷入严重危机。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面临如何处理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问题。中国历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作为社会文化主流的儒家伦理道德则反映出一种特殊的理性精神,为中国国民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2.
赵书影 《南方论刊》2008,(3):96-97,95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发生了由先锋写作向现实写作的转型。这一转型在整个先锋文学寻求转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余华转型的现状描述,对余华如何转型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余华的转型并非意味着其先锋性的消解,其转型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标志着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走出西方的影响,在先锋文学本土化的探索之路上的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3.
回归当下——余华《活着》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彬 《齐鲁学刊》2003,(3):131-132
余华的《活着》讲述着一个生命在不幸和灾难中保持着自在状态的故事。《活着》是余华对自己以往创作文本的清醒地颠覆和重建 ,也是 2 0世纪末先锋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开始转型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自1980年代先锋文学登上中国文坛以来,尽管备受争议,但是在不到20年内经历众多变化,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先锋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坛上消失,但事实上,先锋文学非但没有像外界传言那样"销声匿迹",反而是在苏童、格非、余华等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转折之际 ,回眸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历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以“现代性”为参照 ,深入地分析、探讨 2 0世纪中国文学 ,更使当下的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1996年 ,杨春时、宋剑华在《学术月刊》第 12期上发表了《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一文 ,对于被惯常接受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是现代性的观点提出质疑。该文以西方文学史为参照 ,指出现代文学是发生在现代社会 ,带有非理性倾向的文学阶段 ,它以现代主义文学为标志 ,而中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发生在前现代社会 ,是理性 (科学、民主 )主义指导下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一、非理性管理的内涵与发展1 非理性管理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与补充管理主要是人对人的管理 ,而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管理就必然涉及人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能动地参与社会实践 ,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非条理化、非规范化、非逻辑化、非程序化、非秩序化的社会精神现象。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 ,不存在纯粹的理性因素或纯粹的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彼此交织、彼此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理性起支配、定向和指导作用 ,非理性起动力、激发和诱导作用。非…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现代主义作家接受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的原因,研究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意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下已全方位地实现了文学本体的突破,它不仅有理论主张,而且有使之成为现实的广泛的艺术实践.这一文学本体的转型具有革命性的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余华由先锋写作向现代写实的转型,其意义并非在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是先锋文学在危机之中通过向写实靠拢进行自我救赎,而是标志了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先锋作家的初步成熟,他们从西方外来影响下走出来,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写作。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时期,相对于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标志的西方近代来说,属于古代时期。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古典美学情理观的形态演变和美学取向进行勾勒和评析,以期更好地总结西方美学对于情感与理性关系的历时性认识,这对于推动文学中的理性、非理性(包括情感)、非理性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理论热点)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人物,马原、余华一个作为开创者,一个作为取得较高成就者,在1980年代后的先锋文学探索中,对固有的文学观念和传统,起到了一定的反叛作用,先锋文学也在从形式探索到内容创新的发展中,由反叛传统,到部分地回归传统。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类生存的“工具”,无时无刻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影响.因为理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非理性是其不可或缺的“补充”,唯有两者处于一种有机的状态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张雄同志的新著《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正是有感于此,着眼于哲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对之作了深入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因而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力作.读罢掩卷深思,笔者深感《非理性世界》为读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为了确定一个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理性世界的可靠理论基点,《非理性世界》首先着眼于哲学与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对经济非理性概念作了探索性的考察和界说.作者的最后结论是:第一.经济非理性和哲学非理性不是“息交绝游”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而对前者的考察和界定离不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逻辑严整明晰的著作,但是它的逻辑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辨骚》篇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论不作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的特色。其理论所阐释的,不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关系,而是中国传统实践理性思维由技艺和操作环节体验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辨骚》作为文学从广义文章向审美性的文学发展的典范树立起来,是中国文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认识。《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突出地位,使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逐步树立起诗骚并重的文学观念,并且以《离骚》和楚辞的文学性、审美性来阐释《诗经》的文学意义,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研究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层面来揭示《雷雨》的主题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雷雨》主题的认识。其实,从《雷雨》的内容来看,曹禺在注重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对人的影响以外,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非理性世界,特别是人的生存困境,即主要表现了非理性世界中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不错,哲学本体论和文学本体论,在西方早已不新鲜.但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占主宰地位的是宇宙本体论,而没有人类学上的本体论.在中国,历来不重“个体”的人,中国的文学就是在没有人本体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在以往,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人谈论这一题目的.陈剑晖的《文学的本体世界》的可贵之处就是从本体论这个角度,考察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状况.陈剑晖在《文学的本体世界》中不仅探讨了单篇作品,如《金牧场》、《迷人的海》,还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深入研究,扩展和深入到作家的创作系列,如说王安忆的以性爱为主题的小说,凸现了人的生命冲动和性的苦闷与饥渴,展现了人的生存状态的尴尬,并对作家的创作特色作出总体的本体论考察.同时,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以生命与性、生命与死亡等方面的关系,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阐述了人的存在的本体意义,使他的论述升到相当的理论高度,从而也就使他提倡文学本体性的主张从根本上获得重要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从哲学史上看,人们往往把认识过程与理性、非理性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但是,认识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正确解决。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直接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 ,稳定压倒一切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稳定和发展要靠人来进行 ,非理性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观条件、主观前提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系统内部 ,人的非理性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涨落深深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发展 ,非理性与社会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非理性即人的精神现象中“不是理性”的方面 ,是具有非条理性、非规范性、非逻辑性、非程序性和非秩序性的精神现象。非理性不可能完全被人的理性所控制。当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主要受腐败、贩毒吸毒、道德滑坡、封建迷信、邪教等问题的影响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非理性脱离理性的规范和…  相似文献   

17.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1996年刊登过一篇很有份量的文章,题目是《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吗?》。在这篇文章里,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对传统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人的很多经济行为都受到个人偏好、从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果不慎察,这种非理性因素会使理财能力高超的人士也犯下代价不菲的错误。通过对那些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心理误区的剖析,我们可学会避免这些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先锋女作家们构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的颠覆精神与性别意识的作家群体,在西方非理性哲学思潮与女性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她们勇于突破传统写实的窠臼,探索神秘的精神世界和身体王国,并在文本中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非连贯的叙事时间、非理性的感觉化叙事和非逻辑的梦呓体语言等反叛性、超前性的后现代话语实验,直抵女性内在的心理真实,重塑女性主义叙事的多重表现形式,实现了女性先锋叙事与神秘意蕴的有效融合,但其极端化倾向的出现也无可避免地造成了文本价值的削弱,从而召唤着"先锋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王纪潮 《江汉论坛》2005,48(5):87-92
楚人的精神以非理性思维和浪漫为主,这似乎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的形成与近代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关.实际上,楚人的精神是否理性和浪漫是一个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不能仅仅按照科学的思维来作判断.今天人们指称楚人"浪漫"、"非理性"的东西是其"天人合一"宇宙论的反映,是古代世界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现象,今天人们看来非理性的东西在古人那里它就是理性和真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语境中,韦伯展开了对"理性"和"理性化"的讨论,他认为现代文明的全部成就和问题都来源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紧张和对立,导致现代社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人沦为非人格化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麦当劳和麦当劳化将韦伯的理性与非理性带入后工业时代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更加深刻地阐释了韦伯的理性化理论。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既是麦当劳化高度理性的表现,也是其非理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