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办学特征的适切性,是要明确独立学院办学的研究起点和实践方向,在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引导独立学院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独立学院的意义上,应用性是办学的价值性特征,区域性是办学的功能性特征,特色化是办学的内涵性特征。唯有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发挥优势,坚守办学的适切性,独立学院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是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客体 ,它的创设内含着主体的价值意向、价值设定与价值目标 ,追求人发展的全面性是其最终的价值指向。本文旨在从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的生存样式和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三个维度 ,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价值性进行比较 ,其目的在于透视经济体制在作为人的价值客体时 ,能从何种程度上促进主体价值性的实现和主体性的发展 ,从而把经济体制纳入到的人的价值生存空间中来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是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客体,它的创设内含着主体的价值意向、价值设定与价值目标,追求人发展的全面性是其最终的价值指向.本文旨在从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的生存样式和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三个维度,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价值性进行比较,其目的在于透视经济体制在作为人的价值客体时,能从何种程度上促进主体价值性的实现和主体性的发展,从而把经济体制纳入到的人的价值生存空间中来.  相似文献   

4.
尼采用既尊超越性个性又重差异化整体的个性整体主义来概括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关系,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崇超越而充实的个性化生存;二是维护蕴育这种个性化生存的等级制整体。这一原则强调人际相关性,高扬创新性个性对于生命完善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实现的机械性抽象思考。其根本局限在于盲目人的实践性,陷入了人性理解上的先验性和价值导向上的表面性、矛盾性及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认识论是建立在主客体内在同一的主体间性思维方式基础之上的新一代哲学认识论.它从人的现实生存活动出发去探索人、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强调人的本源的生存方式是"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从而使哲学重新回到了人间,为人类生存提供意义与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6.
两种经济体制下主体价值实现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评判经济体制的价值性 ,必须以主体尺度———人的价值性的实现和发展为标准 ,才能做出公允的判断。主体的价值性实现、主体的生存样式和主体性的实现与发展三个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实现样式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活于其中的主体的价值性的实现 ,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经济体制不仅是一个制度选择的过程 ,而且更是一个主体的价值设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由于志愿行为的无偿性和公益性,志愿者的利己性动机时常受到指责,这一现象不利于志愿行动的常态化.因此,如何用科学态度看待志愿行为的利己性动机成为志愿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话题.在“以人为本”理论范式的观照下,合理利己性动机的产生有其客观性,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符合正常道德伦理,是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支点.同时,利己性动机的实现存在着利他的价值取向,并不妨碍利他性价值的实现,二者相互渗透,在行为结果上是双赢的,共同促进了社会和谐及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思想贫乏、精神萎缩的时代弊病,文学应当坚守信念,呼唤理想,引导和改进现实,使人的生存趋于完美;文学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一个价值的世界,也是一个具有超验意味的象征世界,文学活动是赋予意义的活动。文学以其理想性的价值取向把尚处于现实与历史之外的东西,提前携入现实,使人的生存充满活力和希望。倘若失去这种精神,文学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价值是标志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范畴,指向一个意义世界,内涵人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态度。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中价值冲突不可避免,它本质上是人们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映,具有双刃性:既会导致人们的生存焦虑,也可以成为社会生活的安全阀。价值冲突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内学界热议的焦点问题,论文对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是现代的一部分是汉语学术界近来渐占上风的一种观点,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误读,其根源在于未能领受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不同本质,因而或者把文学艺术意义上的现代性等同于作为历史逻辑/世道的现代性,或者对后现代性中尚未充分展开的全新生存逻辑和世界结构视而不见。真正的后现代不是现代的一部分,而是彻底超越了以主体—客体二分法为基本逻辑的现代性的全新时代,从现代到后现代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转折。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客体相对于主体并满足主体需要和目的的关系范畴。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的存在和需要与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发生联系时,才形成价值关系和价值。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客体形成价值属性并进而转变成相对于人的价值。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劳动不仅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和昂扬人的自身价值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劳动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通过物(劳动产品)来体现人的价值的理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劳动价值论是在历史中发展的理论,其发展轨迹表明,在已经或正在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发展。发展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继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而具有的某种有用性。对于价值问题的探讨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人与自然的价值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两种争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从哲学意义上肯定了人不过是未完成的有待不断完善的社会存在物,人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的不断优化,体现了一种现代辨证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要素价值论”和“活劳动价值论”这两种思路作出了较系统的评述。对“要素价值论”主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各种非劳动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因而按这一思路来进行研究不能达到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目的。对“活劳动价值论”主张的应深化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在肯定这一研究思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面向 2 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构筑价值工程是高校生存的基本前提。本文从价值工程的重要内容、基本原则、构筑渠道等方面对高校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方略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由于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价值主体和提出的意义、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但是他们均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两者都与"和谐"理念有关,并且两者构建过程都具有长期性,从而证明他们之间具有共同性。现阶段厘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普世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对价值要做具体分析.不同的价值形成不同的价值体系,因为不同价值体系的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事实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各种价值体系的提升.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考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系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关系中华民族的福祉,决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普世价值要做层次性的分析,然后才能搞清楚什么层次的普世价值我们是可以也应该接受的,什么样的普世价值是我们应予以拒绝和批判的.作这样的区分,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讨论一类两参数四阶两点边值问题,利用锥上的不动点指标理论及拓扑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该问题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咨询过程中"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价值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进行价值干预应侧重于价值的功能干预,尽量避免价值的内容干预。通过对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问题的探讨,以期对现实的心理咨询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价值冲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通过价值观念冲突和价值实在冲突体现,人类在价值上的主体性以及主体需求的多样性是价值冲突的根源,和谐社会并不否认价值冲突的存在,它需要利用价值冲突的良性功能,使其充满生机活力,当下我们需要坚持在人与外界和谐的思想指导下处理价值冲突,以"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现实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