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难的学问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才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  相似文献   

2.
小资的生活是时下国内的年轻人忙着追求的目标,但作个学术青年的理念也在悄然兴起。一个作过商人的年轻人踏上美国的国土去学教育,并想作一名老师。和这个学术青年有关教育、财富和道德的对话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中旬,新的学期开始两周,刘歆迪,这位来自河南省焦作市的18岁的年轻人站在了一扇门前。推开门,里面坐着一位教师,他是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北戏)音乐系通俗唱法专业的曹华老师。刘歆迪,神情紧张地唱了一首《当我想你的时候》。然后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他问:“老师,我想跟您学唱歌,您看我的条件是否可以?”曹老师说:“这孩子天生就是为唱歌而生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1,(7):64-66
常常感叹不及时更新大脑的信息库就听不懂年轻人在讲什么,他们的语言文字里充斥着网络语言、火星文甚至各地方言,这也让老师、家长们头疼不已。其实不仅是中国的新生代,英国年轻人也有不少让人纠结的词汇和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末,一群热情高涨、活力四射的"舞娘"们身着统一服装跟着授课老师一个节拍一个动作地练习着。这些年轻人尽管喜爱舞蹈,但由于工作忙而无法学习。长宁区社区学院针对职场人士的需求开设了这类班。很多学员都说:"我们周末和老师学跳舞也能把平时积累的压力释放出来。"这是长宁区"学习便利"的一堂课,而类似的学习活动在长宁区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6.
乐乐 《北京纪事》2017,(10):85-87
前阵子,机缘巧合下,有幸在一个研讨会上听作家刘一达老师讲过这么一个小段子:刘老师受邀在某图书馆举办的京味儿文化公益讲座担任主讲人.由于听众多是年轻人,刘老师准备了几个颇具老北京特色,但时下年轻人并不太了解的词语向大家提问作为开场,想以此抛砖引玉,开始当天的演讲.谁知,问题刚说完,台下的听众就不约而同地开始低头查手机.没过两分钟,在场所有听众就都从互联网上查到了这几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管理》2014,(7):44-44
傲慢是个流行病。职场上,“老人”看不起年轻人,觉得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人也看不起“老人”,觉得他们落伍,只是资历老罢了。连小孩子也学会了傲慢,父母老师让他们做什么时,有些孩子竟反问“凭什么”。不少国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教导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可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完整地阅读过一本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品味童心,以细腻感受教育内涵几年前一个秋日的黄昏,作为教导主任的我正轮到行政导辅,我一个一个班级地清校,熙熙嚷嚷的校园随着落日逐渐安静了下来.不经意间,校园角落台阶上一个静静坐着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来客?是家长?我走了过去.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年轻人连忙站起来:"林彤老师,还记得我吗?"匆匆翻阅记忆,这张充满朝气的脸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9.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相似文献   

10.
侯玉璞  刘祖辉图 《社区》2010,(34):33-33
“您好,高老师!我们来看望您老人家了。”近日,北京市和平门邮局值班局长杨静文带领着社区亲情服务小分队的年轻人,再一次来到社区空巢老人高文元家送温暖。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台湾高雄市,一位年轻人在一家小型冷饮厂的附近开了一家小酒店,冷饮厂常常在年轻人的小酒店里设宴招待宾客。后来冷饮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欠下这位年轻人一万多元饭菜钱。作为抵债,厂家给了年轻人相当价值的数十箱冰淇淋,尽管一百个不愿意,但年轻人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年轻人拿出几箱来分给为酒店工作的几名员工,又拿出一部分用来赠送顾客,结果还剩下了十多箱,他想便宜点卖  相似文献   

12.
在幽静的皋兰路上,有一座漂亮的老房子,路过的行人都会驻足观望,也许谁也不会猜到——它是一所学校。这里的设施几乎可以与宾馆媲美;这里的老师都是充满活力、面带笑容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3.
韩石山 《可乐》2010,(3):78-78
某次饭局,酒酣耳热,一位年轻朋友问我:“韩老师,你能不能说说,你这一生在为人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  相似文献   

14.
安琪 《北京纪事》2011,(8):95-97
四个在台湾出生长大的年轻人,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却遭遇工作变故,为了争一口气,他们决意留下来闯荡一番,并决定从餐饮入手。但是四个年轻人从来没有做过饭。在陌生的北京城,这四个连饭都不会做的台湾年轻人,能在餐饮业闯出一片天地吗?  相似文献   

15.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初到美国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主要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有很多不同: 1.师生关系。在中国,由于师生角色的缘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在中国读高中,没有学生会在学校里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是私底下很好的朋友,或者老师也只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但也不会在公众场合这样“放肆”。但在美国,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直呼他们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6.
早两年,香港社会曾流传过一种“九七大限”的说法,似乎九七来临,时光逆转,一切不知所以。因而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不图未来,只求抓住现在,说是要“快挣钱”,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则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窝蜂地去唱卡拉OK,跳迪斯科等等。这部分年轻人有的是还在上学的大学生,有些是刚踏上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只是人云亦云地言“九七大限”,却不知道“九七”之后香港究竟是什么样子,九七之后香港的变与不变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一次,葛优与冯小刚导演一同外出办事,路遇一个年轻人围着他俩走了好几圈,弄得冯小刚都有些不耐烦了。后来这个年轻人面向葛优试探性地问:“葛优?”葛优客气地点点头。这时,年轻人慌忙摸遍所有口袋,终于找出一张折叠过的白纸:“不好意思,只有这张纸。”葛优却笑呵呵地开玩笑:“没事,不是欠条就行。”年轻人如愿离开了。  相似文献   

18.
长期受邀为各青年杂志的心理解难老师,被圈内人士称为才华横溢、乐于助人的“警察哥哥”,是所有年轻人的好朋友。枫叶已经悄然飘落,你心中那些烦恼的话儿是否还没有说出来?警察哥哥将在此守候,倾听你的故事,解  相似文献   

19.
在从事宗教部门工作的年轻人口中,早就听说北京基督教会有一位热於帮助年轻人、发现年轻人、挖掘年轻人的德高望重的牧师,他的名字叫于新粒。 一直很想拜访于牧师,苦於没有机会。真正采访于新粒,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等他开心地与那批到北京基督教两会参观的韩国留学生──一道别後,我跟他一起走上通往会客室的楼梯。按照事先电话裹谈好的,我向于牧师要他的个人资料,他却风趣地说:“我没有什麽好写的,你如果有兴趣,我们聊会儿天就可以了,你也知道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这样我也好象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20.
茗晴 《新天地》2011,(5):25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问办公室里在座的年轻人:"王进喜是谁?"这些年轻人诧异地反问我:"刚来的吗?"我又问他们:知道"五一节"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