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耒、梁志玲是两位广西崇左市当下青年作家。出生的草根性、生活的底层性,使得他们天然地“作为老百姓的创作”;共同的文化资源——古老的花山骆越文化与转型期南国边疆城市化时代发展境遇,使得两位作家的小说在彼此个性鲜明的基础之上又透露出了相似的“边地味”风格,充满“边关风情”“边疆人文”。两位“边地作家”的小说创作,其文学地理学意味浓厚,具备了深入探讨的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芳昌是一位工作在铁路系统的壮族作家,本文从主题、人物等方面分析其铁路题材小说的成就和不足,并由此探讨企业作家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3.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本文将运用性别批评的研究方法,探讨蒋光慈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综观他的小说,所谓的"革命第一"隐含的实质却是"男性第一".具体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即以男性革命者为中心,女性以三种形式作为他的陪衬者.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男权文化的影响有关,是潜藏在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祖尔东·沙比尔在20世纪维吾尔文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维吾尔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奠基人,是维吾尔新时期小说创作发展的引领者,是让维吾尔文学登上世界文学殿堂的引路作家之一。笔者试图对祖尔东·沙比尔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柏树叶》的人物形象塑造、谋篇布局、艺术结构以及语言锤炼、用语技巧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张涛、于晓威和宋长江等作家的创作实绩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映真的乡土小说创作以平民为关注焦点,对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和境遇以深切的关注与思考.作家在小说文本中繁复地叙说着平民身心的苦难,鲁迅式地揭批现代企业下"人"的异化现象,肯定、认同维护民族尊严、保持个人自尊的"人".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中国文化界最辉煌的一年,莫言远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载誉归来,国人欢欣。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争购莫言作品的热潮,各地出版社、印刷厂加班加点加印莫言的小说、传记;书店门口挤满了读者,场面蔚为壮观。2012年另一位著名作家张承志携重金飞越死海救助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此为2012年中国文坛之大事,值得一提。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张承志的小说具有一种熔铸其中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不死追求,他的小说是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北方的河》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感以及文化的承传性;《黑骏马》有着对草原的依恋之情;《心灵史》完成了他的心灵皈依,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近十年来,张承志投身散文创作,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理想主义大旗烈烈生风。他充满正义、平等、公正、良心、尊严,其批判精神影响一代人的心灵。张承志是位以心血书写文字的作家,他的文字能在读者中燃烧起火一样的热情,他的作品仍然吸引着人们,因为思想者心心相通。他的近作《鲜花的废墟》和《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别开生面,充满着人道主义和历史大义。近年张承志将20年前出版的《心灵史》潜心修订,各地读者闻讯,纷纷寄钱订购。修订本只印750册,每册定价1 500元。张承志在修订本扉页上写明:"收益全数捐出扶贫。"一时间,750册全部告罄。出乎学术文化界的预料,张承志将全部收入兑换为10万美金,他只身携带全部美金飞越死海,抵达约旦的几个巴勒斯坦难民营,虔诚举意地救助苦难中的巴勒斯坦。一个张承志的出现平衡了当代文坛。张承志:鲁迅之后的又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13.
<正>在纪念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我的面前似乎又晃动着钟敬文先生那亲切、和蔼的面容。作为他的学生,我现在仍然能回忆起他给我们授课时那一句是一句的极其认真的样子。钟敬文先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人民文化,以自己一生的精力,深入研究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多方面学问,竭尽全力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钟先生是我国高校文科发展史上的一位学术大师,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但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季羡林先生曾在纪念钟老百年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知识分子,由几千年历  相似文献   

14.
测海在家乡     
正蔡测海,按乡俗人们叫他海宝。西南官话,宝字带儿化音,四声,喷口,轻,亲切熟稔劲全在里头了。坐长沙写文章的,海宝算一个。他家在龙山县火岩乡,那里各村都在山坡上,下面一条峡谷夹一条河,人称十里画廊。鬼才黄永玉1986年画过一幅火龙图,题词曰"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打头的就在这里。他双坝村家附近除了千奇百怪的溶洞,还有个天坑鼓,上下一次要半天,底下几十亩地,草木丰茂,年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关于诗乐关系的论述在具体阐述诗乐关系、对诗乐关系进行总结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对于文学创作本身的思考.诗乐关系,与作家的作品风格及其各类作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是相类似的.一个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总是会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即钱钟书先生在诗乐关系中所阐述的乐.作家的风格总是会伴随他的全部作品.本文就从这个理论出发,具体阐述李商隐诗歌的总体特点及其咏史诗特点,并借此进一步验证钱钟书先生之观点.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遥远的记忆     
遥远的记忆杨占武法国作家都德(1840~1897年)曾写过一篇短小说《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的故事。这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一直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忆着我的语文老师江之浒先生讲述这篇课文时严肃激越的神情──它和小说中抒发的...  相似文献   

18.
一陆地是壮族作家中使小说创作发展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壮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歌民谣,壮族文人的文学创作则多是古体诗词和古文。本世纪初叶小说创作才成为壮族文学的一种样式,较早的小说家要算韦杰三。由于历史原因及作家本人生活环境和经历等因素的限制,韦杰三的小说创作还处于萌芽和尝试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较为狭窄。除了反映“穷乡僻壤里小兄弟们的呼声与酸泪”外,较多地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作品仍然停留在  相似文献   

19.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必然地存在于他自觉与不自觉的意识活动之中,并在其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从满族作家的角度对老舍的创作作一些探索。老舍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满民族情感的满族伟大作家,他出身满族,自幼深受满族文化的滋养,逐渐养成满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或隐或显地体现着满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及审美特征,文学语言具有满语性特征,表现在吸纳了满文词儿的"京腔"的幽默上,含有满族审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