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亦字亦画的纳西象形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悉,目前国内外收藏的东巴经有二万多册,在这些用古老的象形文字书写的典籍中,记载了十分丰富的纳西族古代文化,涉及的学科有文学、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民俗、文学、艺术、生产、天文历法等等,这些文化的载体——东巴文字,至今仍在纳西族民间流传,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民以食为天”,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食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及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而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这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以见到,并且这种聚食古俗一直沿袭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无疑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乐于使用筷子。《礼记》中就曾有“饭黍无以箸”的记载,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筷子进食了。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既简单经济,又方便实用。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阿昌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人口近3万,分布于该州的陇川、梁河两个县3个民族乡。陇川,傣语叫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它的西部与缅甸毗邻,边境线长近51公里,是云南省通向缅甸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县城所在地章凤镇,是国家二类口岸,正在申报一级口岸。全县17万多人口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6%,有一个阿昌族乡。去年7月5日,该县曾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为2.1亿元)。与陇川相邻的梁河县位于德宏州东北部,它虽然不属于边境县,但所辖乡镇离国境线最近的只有几十公里,与缅甸的经济往来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并不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县15.9万多人口,有阿昌族、傣族、德昂族、景颇族、彝族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阿昌族12419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30%以上。全国3个阿昌族乡,该县占两个。梁河是国家级贫困县,到200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85元,人均口粮224公斤。今年初春,记者采访这两县三乡之后,心情颇为沉重。虽说是忧喜参半,却终究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本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的主题是‘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为呼应此一主题,所以本次演讲拟从宏观的立场探讨说明生态环境的均衡与人类生存及永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吾人认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文化理念,也就是宇宙观、价值观、价值取向等等的作用.今日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文化理念,‘制天’而不‘从天’、重竞争征服而漠视和谐、无限制利用物质而欠缺循环与回馈观念,已造成全球环境、气候、生态的极大危机.在此一时刻,反省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致中和’等等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应该是吾人可多加努力发挥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形形色色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画家,形形色色的观者,有的迷茫,有的追名逐利,有的真诚而执着,但因性而画,因性而赏,画如其人,赏如其人,仍然是而且永远是作画与鉴赏的要旨.  相似文献   

6.
形形色色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画家,形形色色的观者,有的迷茫,有的追名逐利,有的真诚而执着,但因性而画,因性而赏,画如其人,赏如其人,仍然是而且永远是作画与鉴赏的要旨.  相似文献   

7.
提起中国古代航海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明代的“三保太临”、七下西洋的回族人郑和。其实,在郑和之前一百三十多年,元代维吾尔族人亦黑迷失已经有过远航印度洋的壮举了。亦黑迷失的出生年代不详,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始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这一午,亦黑迷失入朝任窟卫宫,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年),亦黑迷失奉忽必烈之命第一次率船队出使南洋。这支规模可观的船队整整航行了两年,驶到过南洋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最后经过菲律宾群岛上的八罗孛国返回泉州港。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年),亦黑迷失再次渡海出使八罗孛国。他一改元初统治者动辄诉诸武力的做法,与当事国和平交往,从而获得八罗孛国政府的信`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郊秋色遍染的翠微山下,响起了不断的枪声。我国第二届全运会射击比赛,就在这里的北京射击场举行。鄂伦春族的射手畏列,握着一支小口径步枪,正在瞄准射击。他击发得是那么沉着、果断。当他立射完四十发子弹的时候,马上响起了祝捷的掌声。“三百六十八环!”“破全国纪录啦!”随着人们纷纷传颂起了畏列的事迹。六年前,只有十六岁的畏列,第一次离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以来,杨振宁先生在我的心目中都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泰斗,可望而不可及。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为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奖,让全世界的华人都振奋不已。他们的学术成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崇尚科学、发愤图强,从中产生了一大批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我也算是其中一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早已是杨先生的敬慕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10.
黄云 《中国民族》2008,(10):26-28
产业转移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一国或地区为实现自身产业进步,在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将处于创新、成熟或衰退等不同阶段的产业与行业的产品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甚至企业总部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校制度改革已几年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人学及在校情况如何2这是我们尤为关注的问题。今年,国家注意到贫困地区学生人学难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及时出台了旨在减少贫困学生人学负担及发放奖学金的一系列措施,而国家民委也相应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所属民族院校的特困学生予以补助,为此,记者特地对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等地少数民族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上不了学或上学难的问题,进行了采访。考上大中专院校,却无钱上学1993年是国家高校改革的头一年,1994年在全国推广,两年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张家…  相似文献   

12.
亦失哈是明王朝前期著名的宦官.从成祖永乐年间到宣宗宣德九年,他曾10次奉命带领船队装载大批货物,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经济与文化的交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是乎,那些身在边陲的生命形态,就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实习和调查藏语方言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藏族同胞,他们待人真诚、质朴,心地善良。我的专业是藏语,因此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人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对藏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深地热爱我所学的专业,这也许是我后来能够成为藏族媳妇的深层原因吧。1957年,从青海语言调查回来,我被分在藏语教研组方言小组工作。那时,单身女教员住在2号楼,  相似文献   

15.
故事的开头总有些戏剧性。3月10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下午,我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编辑稿件完毕,打开自己的博客,随手翻到去年4月初与台湾代表团在浙江杭州、景宁畲族自治县参加海峡两岸"三月三"活动所拍摄的照片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请问是许鑫记者吗?"问话那头的女孩子,声音温柔婉转,语音语调也和平日听惯了的普通话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 1972年10月中旬,朝鲜电影艺术家将金日成早期完成的剧作整理后,创作出的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让中国几乎所有的电影院里响起了一片抽泣和呜咽。当时,已经整整6年没有生产故事片的中国,沉浸在朝鲜艺术家们所营造的悲愤意境中。它的艺术性与当年的革命样板戏等相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每当踏上山湾里那条婉娗的山道,我耳畔就会响起“嘀哒、嘀哒”的马蹄声,大红枣那威猛又可人的样子,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8.
里昕 《西藏研究》2013,(4):72-79
产业升级应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循势而进,西藏农牧业约束条件多、工业发展倚重资源导向、第三产业以旅游为龙头。西藏生态脆弱,大部分地区属于国家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应以民生和生态为着眼点,不必与国家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采取相同的发展路径。政府在确立发展战略、产业引导和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监控等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听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声时,我的眼前总呈现出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2008年11月18日上午,在湖北省民宗委8楼会议室,不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根据湖北省民宗  相似文献   

20.
关于萧朝贵的族属,一直是太平天国史学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壮族、瑶族、汉族三说。壮族之说,是广西师大和广西民族学院一些同志提出来的。他们曾到萧朝贵原籍武宣县(一说桂平县)东乡罗禄峒上武兰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在此村民全是壮族,故推测萧朝贵可能是壮民。因而,广西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壮族历史人物传》(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时也就列有《萧朝贵传》。很明显,此说仅是一个推论。此推论有两个缺陷:第一、现在的上武兰村全是壮族,能以此证明萧朝贵时代此地全是壮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