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于历史、自然、资源、区位等原因,武陵山区人民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极生活状况之贫困让人触目惊心。以湖南为例,湖南省共有国贫县20个,其中武陵山区就占14个;赤贫县24个,武陵山区就占15个。按照初定2100元新的贫困标准,全  相似文献   

2.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古丈县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古丈种茶制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1920—1930年代传教士陈心传在古丈传教时对古丈茶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其所著的《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中辑录了古丈茶商许介眉的《茶封广告》并加案语,同时还辑录了四首古丈采茶曲,这对于研究古丈茶文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生态绿茶产业品牌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山区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优质核心区。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发展生态绿茶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地区绿茶生产企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品牌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湖南的龙山县和湖北的来凤县同处武陵山腹地,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民族构成、民风民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县县城隔酉水河相望,一水双城,全国绝无仅有。共同组成了武陵山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5.
鲁丽梅 《民族论坛》2012,(14):48-51
国家已经确定武陵山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试点片区,这是武陵山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文章分析了武陵山区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当前在扶贫攻坚中存在的若干误区,提出了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几点策略。这有利于帮助政府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长远性的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15):18-20
<正>盛夏时节,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枫香坡,入眼就是一片喜人的绿色。这绿色给巍峨连绵的大山披上了绿披风,映衬着清幽幽的溪水,点缀着侗乡富有民族风情的民居。茶叶产业是侗乡的特色产业,也是恩施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你看看,这些茶叶都是我们家种的,一共种了6亩。忙起来的话,我们就会请人帮忙摘茶。"侗族老人冯兴林指着一丛丛绿意盎然的茶树告诉我们,精神矍铄。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归纳法。探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定位及策略问题,旨在突显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特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促进武陵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文化。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应当彰显区域文化特质、打造民族发展型体育文化、形成具有独特影响力的武陵山区域文化分支。  相似文献   

8.
正又是一年春天,美丽的武陵山片区,春暖花开。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南武陵山区从"藏在深山"到"建设热土",一年多以来,武陵山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个在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地方,历史和现实都赋予了它不同凡响的使命。它的脱贫发展,事关中国扶贫开发战略大局,事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14日,湖南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首届武陵山片区茶产业高峰论坛在沅陵县隆重开幕。来自武陵山片区26个茶叶主产区相关负责人和茶叶生产、流通、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围绕"绿色、生态、有机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为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茶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武陵山脉茶产业,26  相似文献   

10.
走进大武陵     
<正>编者按本期"走进大武陵"分"文化大武陵"、"生态大武陵"、"发展大武陵"、"渴望脱贫的武陵山区人民"和"献策大武陵"五个版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领导和专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4,(7):66-68
正传素瑶族乡成立于1984年,位于武陵山区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南部,全乡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有"武陵青藏高原"之称,一乡相接湖南、广西两省(区),辖5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1576人,瑶族占60%,土地面积50.4平方公里,自建立民族乡以来,传素瑶乡沐浴在党和国家的山高水长般深  相似文献   

12.
走进大武陵     
<正>开栏语随着武陵山区大开发序幕的开启,我们经过精心筹划的"走进大武陵"专题也从本期开始成为本刊的一个固定栏目,我们每期都会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关注和见证武陵山区大开发的重大事件、重大场面、重要人物和重要时刻,来为武陵山区大开发鼓与呼。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9日, 湖北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在恩施自治州召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推进武陵山区建设, 总结和部署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工作, 动员湖北武陵山区相关州、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贵州(铜仁地区)、重庆(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县、武隆县)四省市的结合部,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地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处,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俗称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涵盖60余县(市、区),总人口约300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48.9%,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湖南素有“江南茶乡”之美称,茶事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由生煮烹饮到蒸青团茶到炒青散茶,由绿茶而黑茶而黄茶而红茶而青茶,由烹煮到开水冲泡到冷水速溶,饮则基本只分清饮与调饮。湖南茶的饮用中,清饮习俗颇为普遍,包括清茶、浓茶、加花茶、下海茶、干嚼凉茶和烟薰茶等等。清茶是自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以来,乡村和城市中均较普遍的一种茶饮法。即取茶叶少许,置于杯中、碗中、壶中、乃至缸中,以沸水冲泡,待茶叶舒展,香气四溢时,即可饮用。此茶清凉爽口,醇香怡然,余味甘甜。此种饮法,家饮、待客均较普遍,边泡边喝边聊,润了咽喉,…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2月14日,湖南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首届武陵山片区茶产业高峰论坛在沅陵县隆重开幕。来自武陵山片区26个茶叶主产区相关负责人和茶叶生产、流通、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围绕"绿色、生态、有机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为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茶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武陵山脉茶产业,26  相似文献   

18.
魏国雄 《民族论坛》2012,(11):45-47
从2012年3月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作以来,作为国家民委派驻湖南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总协调人,魏国雄走访、调研、考察的足迹遍布了整个湖南武陵山片区,他认为,在武陵山片区试点工作中,市县两级民族工作部门责任重大,他希望市县两级民族工作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湖南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4月25日至27日,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率国务院武陵山区调研组一行16人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武陵山区发展问题专题调研。湖北省  相似文献   

20.
王俨思 《中国民族》2023,(4):104-105
<正>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时至今日仍在我国各族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南地区是野生大茶树的主要生长地,巴蜀先民很早发现了茶的饮用功能。2021年发现于山东邹城邾国故城战国墓的茶叶遗存,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茶叶实物。此外,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也曾发现茶叶遗存,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了装茶叶的竹笥……可见西汉时期饮茶已成社会风尚,后开始向边疆地区传播,茶最终成为世界性饮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