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援疆是一份情怀,更是一份责任。能代表北京为家乡做点事,这本身就很有意义。这里的孩子需要我。"唐梅如此讲述援疆在她生命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9月,唐梅开始了第三次教育援疆,这是她在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昆玉中学支教的第四年。播种梦想的种子唐梅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生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10岁那年,跟随父母北迁至克拉玛依市。唐梅在内地读了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如今已是具有20多年教龄的北京回民学校高级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民国时代的康区,存在三种称谓当地土著族群的名称:"藏族"、"康族"和"博族"。这三种名称来自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分别是民国中央政府、刘文辉领导的西康省政府和以格桑泽仁为代表的土著族群精英。本文将这三种称谓理解为三种话语,其间的分歧反映了三种具有不同的背景、立场与政治诉求的力量间的竞争。通过对这样一种"话语竞争"的分析,本文试图探寻一条理解民国时代康区的政治与族群进程的线索,展示在中国由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在国家政权建设与地方权力博弈的复杂互动中,"族群性"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如何逐渐凸显出来,具有了新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3.
《民族大家庭》2022,(2):42-43
<正>2021年12月16日,国家民委发布文件,命名全国236个地区和单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榜上有名。从2014年开始,湖北文理学院每年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到西藏琼结县支教,迄今已有12批共63人次接力支教,其中党员有50名。七年接力,弘文励教。如今,支教队员中已有7人毕业后继续扎根西藏,还有40名追随“格桑花”脚步的非支教生毕业后到西藏就业创业。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绽放,他们用初心和担当书写了一份鄂藏情深的青春答卷。  相似文献   

4.
在藏族卫藏、安多、康区三大传统区域中,康区被称作"人区"。对这一称呼的内涵及缘起,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称康区为"人区"始见于《汉藏史集》,"人区"实为"黑头人区"的简称。文章对藏文文献中3种有关"黑头人"的记载进行梳理和研究后认为,康区被称作"黑头人区"应与藏文文献中的"黑头矮人"概念及"四氏族"、"六氏族"起源传说密切相关,因为传说中的"四氏族"、"六氏族"大多分布于康区。康区被作为"黑头人区"的说法也反映出了13-14世纪藏地三区在文化整合及民族和地域认同上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苔米花虽小,也作牡丹开。个体的力量虽有限,但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这是杭州市胜利小学英语老师刘珂羽在支教日记中的一句话。2018年7月,刘珂羽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来到陌生的山城鹤峰,挂职湖北省鹤峰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她秉教育初心,尽一份绵力,画好杭鹤两地教育蓝图,点亮大山盏盏心灯。  相似文献   

6.
"三言"中有一类特色文本被称为破戒故事,此类型故事来源于明代社会的佛道世俗化背景.在破戒故事中,"莲"意象多次出现,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点.作为破戒故事的重要元素,莲花凭借其独特的属性及文化内涵这一意象在"三言"的破戒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安古城南郊有一所大学,一条较繁华的马路从学校中间穿过,那时,这所学校还没有过街天桥,所有的专家、学生、市民提着一颗心行走于奔驰的车流中。曾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卷于轮下。有一天,一群附属小学的小学生一直被阻隔在马路边,每一辆车,风驰电掣般地冲过,全然没有看到路边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们。这时,一个声音似乎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8.
正前几天我到一个画家朋友那玩儿,见他弄得一身泥巴。问其原因他说:"正忙着建自己的艺术馆。"建馆当然是一件好事了。一是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艺术作品的场所,二是增加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三是让民工同志们有活干,也为当地基础建设做出一点贡献。眼下艺术家建艺术馆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反正有钱,不花干什么,说到这  相似文献   

9.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等可行能力,促进"扶智"和"扶志",并形成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推动个体减贫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本文在对"三区三州"贫困状况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的减贫效应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长鼓舞"在我国几个少数民族都有流传,各民族"长鼓舞"都极具自身民族特性,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朝鲜族的"长鼓舞"。在朝鲜族舞坛上,"长鼓舞"作为一颗闪耀的明珠而存在,深受朝鲜族人们的欢迎。朝鲜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长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其中独具特色的乐器长鼓,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针对朝鲜族传统民间舞蹈"长鼓舞"进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元朝对西藏的管辖问题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史籍记载断章取义,鼓吹“忽必烈在接受八思巴的第二次灌顶时,向八思巴奉献了三个却喀(       ),当时蒙古与萨迪派只是结为‘施主与福田’的关系”,无端制造分裂舆论,否认元朝对西藏的主权。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已做了一些澄清和反驳,阐明了真实的历史。但这一说法影响颇深,改变这一看法也得有个过程。本文拟对这两种说法从源头上加以考证和分析,以供参考。一、关于“奉献三个却喀”的考证与分析(一)关于“奉献三个却喀”说法的由来这一说法见于多部藏文史籍,其中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7日,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柳望春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部署和要求,联系单位实际,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为省民宗委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讲课中,柳望春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及省委领导讲话精神;按照"三个讲清楚"的要求,结合个人学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刚进入校园的年轻教师,我们都有热情和决心去做一名好老师,甚至我们比家长还关心学生的成长,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爱一股脑地都送给学生。而当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恨铁不成钢的感受,我们开始训斥学生,结果训斥越来越多,教育效果却越来越差。多少年轻教师不清楚甚至很委屈,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学生,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呢?这确实是值得反思的现象。上班已经十个月了,这十个月来一直有一句话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想与大家分享,那就是:教育可以"温柔"一点。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我留下了两个心结,一是在一片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叹息声中,某一天我终于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却总没有合适的机会让它呈现为我们刊物的文字;二是一位叫周永才的老人,断断续续寄来近7万字工工整整的手写稿,却因种种原因无一见刊;“同一片蓝天下”所关注的希望工程、扶贫、支教、支卫、三下乡等等,兴许面对的都是一些个人“无能为力”的却需要大家“尽心尽力”的现实。所以,本栏目让这两位老人“打头阵”,因为他们的认真、执着与自信所彰显的应该正是我们“同一片蓝天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希望工程”在吉首文/欧四清“我要读书”吉首,这颗湘西大山里的明珠,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尽管解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四个乡镇仍无中学,全市有2000—300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困难。据统计,1993年,全市就有...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在昆明报刊上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一"与"多"之间的理论争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支持"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抗战这一时代主题,为抗战大业的完成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主张中华民族"多元"的理论观点,则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民族观是一脉相承的,更具学理意义.民族理论的争鸣,同时拓宽了民族史研究范围,一定程度推动了民族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唐代已经传入中国.广西是中国沿海一个偏远省份,历史上伊斯兰教也曾传入这一地区,并对其历史与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伊斯兰教在广西传播情况作探索性的论述,意在弄清伊斯兰教传入广西的时间、发展脉络、內部组织及其特点等.自知学多粗疏,意有偏颇,不当之处,请学术界同仁指正.一、关于伊斯兰教的传入时间关于伊斯兰教传入广西的时间,迄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唐代说"、"宋代说"和"元代说".唐代之说,以理推之,多所不实.比如其理由,一是回教唐时传入中国,先在广东番禺建怀圣寺以传教,唐中  相似文献   

18.
"空有之争"在佛教思想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空有之争"所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佛陀正义而为中国佛教广泛关注。近现代,以宗喀巴为主的藏传中观学的传入,为"空有之争"的探讨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向。根据宗喀巴的探讨,"空有之争"是通过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包括依他起性胜义空不空、是否需要安立阿赖耶识、中观之空是否就是断灭。宗喀巴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以自空与他空抉择空有之争,安立中观应成为了义正见。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社会"是什么?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不简单指人间关系,而是指三对更广阔的关系之"合",这三对关系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广泛关涉天、人、神"三界",既指"现实",又指"知识"。"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就是在"社会"的这个广阔意义上研究人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中,有一部分人研究分类,研究生态和生存方式,研究技术与技术学,其作  相似文献   

20.
烧香,是流行"三肇"地区民间历史较长的一种迷信活动.这种活动是由中原汉族人传入的.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为怀念那些死去的功勋旧臣而举行的"为其超度亡灵的祭祀"活动,后来流行于民间,便成为"许愿还愿"的一种形式. 烧香,在这一地区一般是每年的秋冬(农闲季节)进行.当时社会上有专门从事这种职业活动的人——单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