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影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社会性别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男性选择性生育表现为出生性别比偏高,其后果是女孩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弱化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回顾,从产前和产后歧视、男孩偏好及其持续性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的经验研究成果及其政策含义,并就其理论意义和缺陷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80%以上。进入21世纪后,我州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全国第七人口大省,自1982年以来,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呈升高趋势。自2004年开始,湖南省高层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从2005年起,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呈降低趋势。湖南省的工作实践表明,只要决策有序,应对有方,措施有力,整治有效,落实有底,就可有效遏止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势头。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努力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路子,在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形势下,有效做到将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主要做法是"六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计划生育政策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原新  石海龙 《人口研究》2005,29(3):11-17
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高且持续升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男孩偏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是基础,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是手段,少生孩子是动因。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少生孩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新余市将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实施八大工程为载体,促进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北省立足实际,坚持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全省重点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规律认识,逐步探索完善"1132"治理措施,即:摸清一个底数——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明确一个要求——治理靠县,责在政府;抓好三个重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坚持"两手"并重——一手抓打击、一手抓关爱。以摸清底数为前提,县级治理为主导,重点治理为手段,打击"两非"为震慑,关爱女孩为导向,探索建立了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多年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当前这项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形势和新的挑战。全面深入分析这些情况,有助于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西省高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工作,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加强领导,注重宣传,加重奖扶,完善制度,综合治理,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长效工作机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上,市人口计生委紧紧围绕建立“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针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勇于改革,积极探索,着眼体系建设,着重机制创新,全力打造综合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枫 《南方人口》2003,18(4):31-38
本文对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危害与成因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传宗接代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性别选择、溺弃女婴、瞒报和基层计生工作不到位等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最主要因素,要促进性别比平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广东省在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方面坚持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成效显著。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当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为119.70;根据全省人口计生统计报表,2009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99。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由生育控制政策带来的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中国自1980年以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态势。1986年,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法律、法规等措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治理。2000年以来,采取了更为综合性的手段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治理,查处"两非"的同时,运用利益导向等社会政策工具引导人们转变男孩偏好。然而,2005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态势稍有缓解,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但其总体偏高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湘阴县把依法打击"两非"、综合冶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加大依法打击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源头抓起,全面加强防控机制建设,着力从"加强领导、宣传倡导、服务疏导、政策利导、管理督导、警示教导"六个方面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领导。突出领导抓、抓领导。一方面,以领导决心坚定工作信心。在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上,湘阴县委、县政府态度坚决,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纪检、公安,卫生、药监、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意识和现代观念中,子女性别偏好,尤其是男孩偏好,从东亚、南亚,到中东以及北非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这是许多国家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文化基础。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孩子几乎是满足期望的子女性别结构的唯一手段。当今世界,无论是自愿的或是非自愿的生育率下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同特征,少生孩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伴随现代避孕、胎儿性别鉴定、人工流产等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人们满足既要少生,又要实现理想的子女性别结构提供了手段,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人工流产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如韩国、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台湾、香港等。中国自1980年代就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上升的现象,有大量中外文献从社会、经济、文化、生育、死亡、统计等因素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历程、程度和原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经过一段时期的争论,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产前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人工流产是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导因素。但是,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产前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流产?对这个问题尚缺乏深入一步的研究。本文将在对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出生性别比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特点、原因和性别选择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虽然2008年以来连续6年下降,但偏高形势依然严峻,面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空间范围扩大、男女差数累积数量大、整治两非难度加大等问题。国家予以高度重视,指导各地开展综合治理活动,实施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程、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工程、女性优先优惠升温工程、医疗卫生市场净化工程、考核评估体系构建工程、孕产期全程服务工程,对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综合治理工作尚处于由活动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阶段、统计数据难以准确研究判断客观形势。实践表明,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需要构建标本兼治、体系完备的体制机制,确立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科学治理、预后治理的基本原则,通过组织领导落实、考核评估落实、家庭服务落实把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成效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在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出生人口性别比经历了从不正常到趋于正常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中期开始失衡,1990年高达117.1,列全国之最。由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引发的人口安全问题引起了浙江省的高度重视,较早开始调研并采取了标本兼治的措施。经过全省上下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攀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并在“十一五”期间呈现稳中有降、趋于正常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嵩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以政策内生育对象孕情跟踪服务“四包一”制度为载体,着力构建“领导、宣传、监督、协作、清查、制度”六大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