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事物均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中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最早一家企业的出现,自有其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对解放前关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时期的一些错误记述,早已否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说法,是以广东南海县的继昌隆缫丝厂,为我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的第一家。然而,亦已有人提出,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无论在使用近代机器设备或使用机械动力的意义上,均早于“继昌隆”。但迄今尚未被一般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界所承认和接受。为此,我们认为有进一步考证事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之初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旧更替加快、中外交流频繁的时期.剧变的社会环境对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产生提供了际遇.危亡时局激发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史学出现,而新的史学研究视野及理论则直接导致了法律史学的产生.清末的法律改革则加快了近代中国法律史学产生的步伐.此外,西方法律史学的引进与传播则给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创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代珠江三角洲机器缫丝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社会科学》1991,(5)
<正> 近代珠江三角洲机器缫丝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衰落于20世纪30年代,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它曾有过一段繁荣鼎盛的历史,它的发展带动着其他经济部门的成长,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演进的先行部门,对当时广东经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而是有着复杂背景和深刻渊源的,中国近代史学也一样。所谓中国近代史学,指的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它萌芽于十九世纪末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前后,经过二十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史界革命和梁启超等人的大力倡导与积极努力后,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学既是近代东西方社会大冲突的产物,又是近代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变革有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0,(5)
对于近代教会医疗事业的研究,多从两个面向展开,即关注其在福音传播上的辅助性效应和医疗技术上的示范性影响。不过,这两种面向所彰显的都只是教会医疗事业的工具性意义。实际上,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审视教会医疗事业设立之进程及其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关联性,可以为人们认识教会医疗事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近代,英国长老会在广东潮汕地区先后建立多家医院,迅速构建起强有力的医疗福音网络。对于当地信众来说,教会医院作为一种核心纽带为其提供了超越村际界限的新型交往样式,借助复杂的地缘与亲缘关系,采用群体或亲族皈依的方式,他们建立起带有鲜明本土特征的基督教社区,在教会体制内重建了地域认同和家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是“个性解放”,也因此,在叙事上“五四”被一般地定性为“人的发现”。这几乎是不证自明的。然而,“人的发现”其具体内涵是什么?这个“人”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重大的具有整体性特征的问题尚待辨明。通过考察《狂人日记》等文本,我们发现,这部被誉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其主题并非“礼教吃人”这种简约化概括所能包纳,而且所谓“吃人”,其真正的内涵是“非人”或“非人的状态”。小说主人公狂人正是在一种“罪感”的驱迫之下,在正视自身的(人的)“非人的状态”中获得了人的自觉,并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人的观念”。这就是《狂人日记》的内核及其独特价值。这是五四时期真正的“人”的呐喊。所以,所谓“奠基”者是指,五四新文化就建基于这一“个体”/“人”之上,它是作为中国新文化的基础性和根底性意识而被鲁迅天才地把握到的,并第一次掘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赵德馨、周秀鸾、姚会元、班耀波所著的《近代中西关系与中国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一书,受益匪浅.该书在对大量不可辩驳的史料分析、量化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态度对近代中西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阐述了近代中西关系的特殊性及其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发展道路,对一个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写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小上海",其成功得益于与上海经济的互动联系.具体考察锡沪城市之间物资、资金、人口以及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通,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增长中心"理论分析锡沪间经济互动关系的特征,得出结论:无锡是由于上海"增长极"的创新功能作用而成长起来的新"增长极".两个城市之间经济要素流动越复杂,双方间经济互动关系愈密切.双方相互依赖,各自在对方的扶助下获得了协调发展的契机,从而奠定了不同等级区域中心的地位.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个体城市的转型,更是区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革,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自从法律形成以后,社会秩序就一直表现为习惯-法律的二元秩序样式.近代以来世界秩序的变革受两种模式的经济变迁的决定:一种是一元的经济变迁,一种是二元的经济变迁.由此形成一元经济下的二元社会秩序和二元经济下的二元社会秩序,前者面临的秩序矛盾是单一的,后者面临的秩序矛盾是多重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二元社会秩序的生成是由中国的传统-现代二元经济所决定的,这种二元秩序中的规则关系表现为法律和习惯两种规则体系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承认当下中国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的现实,就应当承认传统经济下习惯法权存在的合理性,也应当承认在这种传统经济中形成的习惯规范的合法性,继而协调法律与习惯的矛盾关系,俾使当下中国的秩序治理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1.
适度恰当的社会控制,促使和加快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快速的社会发展也促进社会控制功能的发展,并可能引起社会控制本身的发展。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在近代中国很有代表性,这个区域的社会控制与社会变迁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其他省份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对整个中国社会控制与社会变迁的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伍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1)
当今,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重新思考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已愈益为我国社会科学界所重视。纯感情出发的或教条的定义,是不能科学地解释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复杂问题的。我们并不一概否定所有受当时政治要求影响的提法,但本文所要进行的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考察,却只能服从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的产生迫使世界上一切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之交锋,因此,要考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把它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深刻的认识,这个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到科学的揭示。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本文提出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近代官僚经济行为的矛盾特征及社会效应□陈自芳在任何社会中,制度都是决定的。制度孕育出特定的官吏,而官吏的行为又对制度的运作和变迁发生反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官本位和官僚专制集权传统的国家。官僚经济行为在近代制度变迁和反复出现的经济动荡中具有... 相似文献
14.
清末国人自办银行的言论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896年盛宣怀上秦清廷得到批准后,于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1898年起即发行钞票,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券。在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前,英、法、德、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开设银行,已达二十家以上。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內金融市场,并通过大量贷款,逐渐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成为它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加紧资本输出,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重要手段。当时,我国各方面人士曾先后提出了国人自办银行的主张。其中有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有进步的经济思想家,还有洋务派、改良主义者和新兴工商业者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5.
魏源的经济思想承前启后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方向。他的蕴含着变易的哲学思想是他经济变革的理论依据; 他的“缓本急标”论是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过渡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津梁; 他率先提出的“师夷制夷”对外开放和发展新式工业特别是民营工业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当伊始的新世纪以其特有的时间魅力剌激我们放眼回眸流动不息的学术史长河时 ,我们不禁发现 ,中国经济史学从上个世纪初由一批研习西方经济学、历史的学者开创至今 ,业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坎坷历程。百年的学术发展史不断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学科发展规律 :中国经济史学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其内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新的分支学科的相继涌现。然而 ,一个研究新领域的开拓 ,不仅需要扎实的研究成果 ,而且必须假以时日。恰当不少学者努力超越学术旧状 ,企盼中国经济史学在新世纪里开拓与日俱增多新领域之际 ,唐凌教授等人所著的《自开商埠与中国近… 相似文献
18.
黄逸平教授撰写的《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一书,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包括22个专题、34万余字的专著,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内容上也多独到见解。形式的创新,是指不受程式的约束,并不以求全、求系统化为追求目标,而是以专题研究方式,选准若干能够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课题加以深入的探索。由于每一个专题都是经过广泛的搜集资料、整理酝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初期,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均发生剧烈变迁,殡葬制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习俗制度,在近代西方文明的浸润下亦出现前所未有的变迁。考察近代社会转型最为典型的城市——上海,从西方公墓在上海的兴建,殖民者在公墓问题上与华人的冲突,以及在此影响下华人公墓的兴起与发展,均可探究西方文明对于近代中国人日常生活及观念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社会现代化解读——试析社会分层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层中孕育着社会现代化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社会因子.社会分层促进了中国社会由"身份制"向"契约制"的转变,塑造了公民的现代人格;社会分层激发了社会利益群体和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催生了初步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从而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分层引发了社会成员的大规模流动,造就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雏形.而人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三个子系统,如果从其实现的社会机理来看,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又具有本质意义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