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社会上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认为农民失去土地问题非常严重,认为农民失去土地已经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认为政府应该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还有人认为农民失去土地是社会腐败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老板联合侵犯农民利益的结果。对此笔者从多角度论证了农民失地利大于弊,农民失地不等于农民失业,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2.
农民失地:原因、路径及其行动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研发现,农民失地的原因在于我国农地产权的二元属性: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寻租动机,同时,既定的发展战略及由此内生的政绩考评体系促使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外资和竞相发展本地经济。这两点使得地方政府在征地中有强烈的过分掠夺动机,而二元农地产权则使得过分掠夺成为现实。地方政府的掠夺性征地行为引发了农民的行动反应。解决农民失地的问题不在于极力明晰农地产权,而在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失去土地前后思想道德观念变化为研究基点,分别从农民失地前现代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农民的影响、农民失地进入城市后融入新型人际关系带来观念变化的角度,探究了农民在失地前后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内心排斥城市文明、伦理道德的逐渐蜕化、封建愚昧的陋俗显现;分析了现实社会、政府层面的原因.提出了政府要通过健全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群体心理适应问题,社区等民间社团要以安置小区为平台,开展文化类活动,加快失地农民尽快融入城市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失地的路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失地问题日显突出。农民失地的主要途径包括:利益集团非对称性的强占乱建失地,政府政策诱致的组织性失地,农业比较经济效益倾斜的自愿性失地。地权主体的失缺,失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农民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以及政府土地监管行为的不力,是造成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从明晰地权主体、创新补偿制度、约束寻租行为和提高农地收益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推动高增长的因素中,土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市化的工具,但由此也引发了农民土地权利受侵犯、农民失地后被城市边缘化等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行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主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失地妇女是被动地、非自愿地进入陌生现代性城市的一个群体,通过对失地妇女就业、收入、居住、交往和婚姻等因素的调查表明,失地妇女融入城市主要面临就业不稳定、交往范围狭窄、角色转变难、婚姻困境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从政策、资金、服务、教育多方面帮助失地妇女融入城市,消除城市"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地农村妇女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所处的不利社会地位,导致她们在生存和就业上比失地男性农民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而其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也显得更为急迫.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社会保障问题的直接途径是参与社会保险,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多方面限制,我国失地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保险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力量也十分有限,因此,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从广义的社会保障含义出发,通过建立适合失地农村妇女现状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失地农村妇女素质、加强政府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生存和就业困境的职能建设等途径来切实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更多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农民失地衍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农民失地补偿办法不合理、失地后不能妥善安置,将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社会稳定。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意见,进而为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为例,从农民失地的原因、对失去土地的态度及失地后再就业的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及制约水土镇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从政府职能与政策、社会就业保障机制及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等入手,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议取消农业税带来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农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地方政府和社会乱收税、乱收费的情况。但农业税取消,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制约了农村基层政府功能的发挥;人地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等。就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引发的社会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因此,对兰州市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与补偿、拆迁与安置、基本保障、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提出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方式,提高补偿标准,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征地政策与法规;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广开渠道促进就业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土地收益格局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性。从江苏省N市的实证分析看,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农民的补偿偏低,难以保障农民失地后的长期生活,既影响了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也影响了农民的农地保护积极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土地收益分配中所占比例较少,难以对地方政府形成耕地保护的经济约束机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耕地保护的力度受限制。市级政府收益比例的过大,既刺激了地方以地敛财,也为他们低价出让土地提供了可能,最终是加速了农地的过度非农化。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村落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拆迁、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等相关个人利益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而引发的同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昆明市2个失地村落的调查,发现其真实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利益维护制度的权利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经济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动因形态,进而提出了合理提升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公开土地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基层监督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充分为失地村民考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等规避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 农民失地问题,又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农民认识的态度;其次,切实维护农 民土地经营权并把解决他们生存和发展统一起来;再次,要做好农民文化教育、农业政策、制度完善和农村组织结 构调整等基础性工作;最后,政府的基层组织要尽快、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民失地后的政策、待遇。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农民来讲,长久以来,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的征用,造成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地又失业,失地又失养老保障,从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导致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也成为困扰社会安定、和谐的因素。为此,解决好农民失地问题不仅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危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治理是多方主体不断互动、反复磨合的复杂协商过程。浙中农村垃圾分类机制的建设在地方政府行政命令的影响下开始实施,符合国家环境治理的大政方针,却不一定满足农民的“口味”。在村干部等地方精英的支持与引导下,通过村庄内部的组织引导与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农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并根据实践经验来调整地方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最终形成一些符合农村社会、具有操作性的垃圾分类制度。浙中农村垃圾分类机制的建设,不仅是地方社会垃圾分类机制设立、调适与完善的过程,也是农民在垃圾分类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塑造分类行为的过程,还是地方政府、村干部、村民在权力关系与社会关系作用下相互妥协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娄底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是政府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不清、"缺位"和"越位"、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其二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其三是农村社会管理中管理者素质和法制化程度均较低.我们需要采取如下对策来加以解决:转变政府职能,破解社会管理中的难题,提高农民和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支持社会组织形成管理舍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对农民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由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应在征地制度改革的同时为失地农民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就业非农化,非农化就业的关键是就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实地调查,佛山失地妇女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人力资本存量来看,佛山失地妇女文化程度与市民身份不匹配,非农就业技能与身份不匹配,就业培训情况与就业状况不匹配,失地妇女的就业期望与就业能力存在偏差;从社会资本存量来看,佛山失地妇女与再就业相关的社会支持贫瘠。提高珠三角失地妇女就业能力的可行路径应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的激励和相容机制,发挥其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失地妇女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