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中国近代文学史,学术界一般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八十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有些同志鉴于中国近代史起迄年代说的变化,也主张将近代、现代文学史合起来,统称之为中国近代文学史,即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下限定为1949年。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史学界有部分同志主张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1949年,主要是认为历史分期应以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为标志。而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关于1840年至今的这一百六十余年历史的分期,通行的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三段法:即近代、现代和当代,“近代史”指1840年至1919年这一段,“现代史”指1919年至1949年这一段,“当代史”则指1949年直到今天。一种是两段法:1840年至1919年为“近代史”,1919年至今为“现代史”,在“现代史”内又区隔“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段。另外,也有学者按照朝代更替的办法,将这段历史分为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段。无论按照那一种处理办法,1949年至今的历史构成一个独立单元。就我个人已往的研究兴趣而言,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以来的这段历史(习慣地叫做“中国現代史”。但近年来有些人主张从1840年鴉片战爭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按照社会形态,通划为“中国近代史”,而以“五四”运动及党的成立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1949以后才称为“中国現代史”。)的重要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与它比拟的!中国的工人阶級及其先鋒队——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依照历史的发展規律,領导着全国革命的人民創造了这个伟大无比的时代。这段历史的时期虽短,却是光芒万丈!党和毛主席一再闡明“五四”以来历史的重要意义,并重視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解放以来,許多党內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5.
百年中国文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冕 《东南学术》2000,(1):25-38
文学评论既指文学的“评”,也指文学的“论”,这是驱动文学发展的双翼。中国文学评论作为一个现代学科,出现于近代。近代文论的改良主义主张致力于“言文合一”的新文体的推进,其目的在于以文“觉民”。五四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工具革命深入到人的文学的提倡。革命文学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转向,四十年代是革命文学的广泛实践、理论也趋于完备的时期。工农兵文艺是革命文艺的继续,它完成了文学的一体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近代戏曲史的跨度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仿照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体例,将1840-1919年的戏曲视为近代戏曲史,1920-1949年的戏曲则划归现代戏曲史;二是将1840-1949年的戏曲都作为近代戏曲的研究对象.“五四”运动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不是太大,不必分为近、现代两个段落.在汉语中,近代、现代的含义并无严格区别,在英语中则是同一词汇,“近代”一词能指称1840-1949年的戏曲.有人将近代戏曲分为1840-1911、1912-1937、1938-1949三个阶段,这一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据的划分并不能准确反映近代戏曲发展的阶段性,以20世纪初为界将近代戏曲分为前后两期比较符合近代戏曲史的实际.研究近代戏曲史的跨度和分期问题,既不能脱离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但又要注意到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进程并不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用社会革命史的进程来代替戏曲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何谓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几年前,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结束了“五四”新文学、中国新文学、“五四”白话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诸多概念同时用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混杂.这种替代反映的是文学研究的精确化,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任何概念的产生,各负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不可错位而生,也不可长存不灭.在“五四”时期或稍后产生的新文学、白话文学等概念,正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学发生重大转变的投影.用新与白话作界定,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新质”,不如此,新旧文学不能区分.50年代,把从“五四”开始的新文学称作中国现代文学,那是要确定一个界限,来称谓建国后的文学,这自然找到了中国当代文学这一概念.没有现代,何来当代.顺理成章,现代以前而被称作近代,近代之上,又有一个古代,也就构成了文学发展史.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不在“五四”时期提出,也不在50年代提  相似文献   

8.
从我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开始有政治觉悟时起,我就学习中国革命史。从来的革命史都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从“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作为革命史,这样划分阶段,也许是恰当的,也未必是完成恰当的。但是,这样来划分社会史的阶段,就未必能说是恰当的了。在社会主义革命以前,新的经济关系的发生,新的意识形态的产生,新的政治力量的形成,新革命运动的发展,总是在旧制度、旧秩序下进行的,这些并不标志新制度、新秩序、新历史的开始。只有革命成功了,旧制度,旧秩序灭亡了,新制度,新秩序建立了,才标志历  相似文献   

9.
<正>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已经度过了41个春秋.对于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文学的研究,在1949年以前就有人在进行,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它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应该说是50年代才开始的.回顾41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前,学习西方、效法西方的文化发展道路模式是中国思想界对文化发展道路选择的主流。“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情况,出现了多种文化发展道路的主张。对于文化发展道路,瞿秋白的选择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新文明。这一选择在当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应当准确划定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由此,理所当然地把1919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看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笔者依据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的论断,对照1919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实际,认为: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止八年间的中国革命,既不同于1919年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1927年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性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笔者主张把1919年至1927年八年的中国革命称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系统分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近代史的宏观研究有两点缺憾:其一,虽然“近代”的下限应断在1949年几乎已成史界公论,但绝大多数论者依然以1919年为界将中国近代史“腰斩”;其二,在腰斩了的半截子近代史的研究中,又津津于到底由哪几个政治事件连成“链条”来概括近代中国历史的争论,而忽视了全景的、宏观的把握。种种“链条”说的通病,就在于它们过分偏重于政治史的研究,而将经济史作政治史的背景条件当成陪衬,将思想文化史作为政治史的观念表现置于附庸。宏观的研究对象,迫切要求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有新的尝试、新的突破。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将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历史作为从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形态的整体系统来研究,注重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系统内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化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文化正面交锋的产物。中国近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体西用”,故可称为“体用文化”。从近代文化形成的背景来讲,随着西方的“船坚炮利”轰开古老的中华大门,清政府感到“面子丢尽”,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西方的文明,其最终目的不过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综观中国近代文化,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落后挨打的历史事实,也使我们深切地领悟出传统文化的弊端。不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传统文化(就整体功能而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  相似文献   

14.
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南 开大学历史系奠基人,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拓荒者”。 1912年,蒋廷黻赴美留学。1919年夏,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 史,192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 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开设“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 史”等课程,并最早开展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 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任驻苏联大 …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有比较重要的作家,几乎都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这是由于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方面的扩张,以人文主义思潮为基础的近代西方文化对东方封建文化产生过一段强大的冲击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在东西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中诞生的一次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革命。时隔七十年,在经历了两次“断裂”之后,对“五四”以后一  相似文献   

16.
邬国勋 《云梦学刊》2008,(6):132-13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就是解放生产力。中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共90年。它可以分为三个三十年,刚好是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19年至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按客观规律谋事、办事,社会就和谐,就健康发展,人民就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文化革命”前17年;二、“文化革命”时期;三、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鉴于第二时期是凋零期:名目繁多的“大批判组”取代了文学理论批评队伍,有如起诉书、判决书的文艺批判在冒充文学评论与研究,因而这里略而不谈。“文革”前的17年,其中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49年10月到1957年6月,是当代文学理论批评艰苦创业、全面建设的阶段;反右扩大化后至“文革”前夕,则为当代文学理论批评迂回徘徊阶段。总的说来,这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具有下列特点:一、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文学评论,从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形成了最深刻的革命。“五四”以来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胡适的历史作用基本上被否定了,并作为反面教员出现,这是不公正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才“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  相似文献   

19.
由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潮,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思潮。这种思潮同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五四”的开放精神却较少留意,这势必影响我们对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也不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五四运动与开放意识 五四运动是在近代一系列事变的推动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哲学史与古代哲学史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我们有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同志。 (一) 中国近代哲学史是围绕什么主线而展开的? 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近八十年的中国近代史,其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题是西学和中学、或新学和旧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