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庄自由是东方特有的自由观 ,它们从理论基础到实现途径都与西方不同。“非汤武而薄周孔”与“独善其身”是老庄自由在历史上的两种政治心态效应 ,其中后者显然是主流。老庄自由没有符合逻辑地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优良传统 ,反而给专制主义开了方便之门 ,这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中国无政府主义自由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绝对自由理念,是在对政府、社会、法律的消解过程中建立的,这种建构模式所内含的现实批判因素挤占了学理的创造空间,而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卢梭资源又将他们带向终极革命的道路,从追求绝对自由一个极端走向了绝对专制的另一极端,自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理论家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教科书的主导类型以及实际教学内容和相应测试,都表明逻辑主义成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流。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对信念和行为合理性的反思,逻辑特别是非形式逻辑作为一种规范理论,则是表明合理性的工具。这就决定逻辑思维技能的培养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核心地位。因此,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逻辑取向是必然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使逻辑与个人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真正紧密地联系起来,为逻辑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伪科学”一词存废之争的理性审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在《科普法》中是否应删除“伪科学”一词,之所以近来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争论热点,与这一讨论实际上聚焦了我国社会环境良性建设和学术环境良性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的冲突因素大有关系。如果“伪科学”问题值得法律关注,那么应当在《刑法》和《教育法》中进行设置,在《科普法》中出现匪夷所思。“伪科学”一词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常见提法,没有准确定义,一些新的科学理论最初也被冠以“伪科学”受到某种势力的打压而难以得到承认和传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更是法律所没有能力判断的,因此在法律中删除“伪科学”一词具有合理性。一是并不影响法律对以任何名义恶意欺骗的犯罪进行打击和惩罚;二是保持了法律的纯洁性和理性原则;三是维护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认识自由、思想自由和科学研究自由。由于科学认识理性尚未在中国完全建立,一方面有些人科学认识理性素质低下,对现代科学成果盲目质疑,幼稚地宣称有“最新重大科学成果”发现;另一方面有些人以打击“伪科学”为名,不自觉地对科学创新活动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资源持错误的虚无化的态度,成为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只有培养公民的现代哲学认识理性和现代科学认识理性,才能够逐渐消除我国科学创新领域出现的这些低级现象,形成真正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使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5.
严复等学者引进了西方的科学逻辑并以儒学的格物致知概念对其进行格义,这不仅促进国人对于科学逻辑的理解与接受,也凸显了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而指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格义,则进一步为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发现提供了线索。这使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中的观察、归纳和以推类提出假说等科学逻辑内容得以被发现,呈现了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丰厚意蕴。而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弱化变迁,则从思维形式上解答了李约瑟难题,从反面展示了科学逻辑的价值,为新时代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关于孟德斯鸠自由观的争论主要从其政体理论、英国宪制和商业观念等出发,"专制主义"往往被当作一个与自由对照的背景性的概念来处理。本文考察了孟德斯鸠思想中专制主义这一概念的古今之变,并从"自由"与"专制"的对照出发,试图理解其自由观在古典共和传统和现代境况下的微妙"折衷"。专制政体是一种类似于"奴隶主-奴隶"关系的政体,在这一点上孟德斯鸠离古典共和传统并不太远。但他同时显然又同这一传统保持了充分的距离,专制主义不再是某种正宗政体缺失的状态,而是人的世俗需要——主要是安全——的不满足状态。  相似文献   

7.
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的科学发现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科学理论的发现和证明分开,从而把科学发现仅仅看作是一种非逻辑的直觉天赋的创造性活动,把科学发现的研究完全交给心理学,这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特点。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的科学发现观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和存在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使社会主义成为了一个实践的命题,因而社会主义成为了一种历史活动、一种实践革命和人类解放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由此成为了一种历史活动而不仅是思想活动,进而实质成为一种人的解放发展观。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由于其革命内涵不能不具有各自的实践创新色彩,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后发现代化发展方式实际表现为现代问题的中国式提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历史、理论、未来和价值四重逻辑上的省思与建构。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历程的科学总结与提升;理论逻辑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未来逻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科学规划;价值逻辑是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历史、理论、未来与价值四重逻辑建构起来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熊伟先生是中国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奠基者,生平著述集于《自由的真谛——熊伟文选》.熊伟可不问胡塞尔,而成功交融海德格尔与华夏思想,因海德格尔是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者,契合华夏非逻辑非科学的思想传统.理性主义传统是哲学主流正道:“哲学”一与科学相伴不离;二与逻辑学同根同源;三与基督教神学因缘难断.恰在视哲学为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才能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因华夏抒情诗歌传统,中国学人自以为和海德格尔思想相契,但谈及哲学主流,必须“从逻辑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