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荣 《江汉论坛》2007,4(6):95-100
宋明以来中国救荒书的发达和国家救荒程序化规章的不断出台构建起中国传统荒政的理论宝库,但它们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荒政理论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对明清救荒书和两湖地区不同朝代赈济实例的考察表明,传统灾荒赈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时空条件都会影响到荒政的实施效果.救荒策略的成功运用和救荒程序的顺利完成更多地取决于救荒措施、手段的配置,财源的争取和动员,赈务的组织和协调以及地方官的个人素质等"实践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荒政是指各级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宋代我国荒政已发展到十分完备和健全的阶段,这不仅以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荒政专著《救荒活民书》为标志,而且其荒政思想理论也已深入边远省份地区.川峡四路的荒政便是主要例证.宋代荒政概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封建社会经济在隋唐的基础上开始恢复并有所发展.但王朝的统一,并未预示着土地政策的新的飞跃,宋朝采取的“不抑兼并”,“不设田制”政策使土地兼并十分激烈,人民赋役沉重,生活困苦.此外,宋代自然灾害也十分频繁.从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至度宗咸淳10年(1274年),宋朝共发生1511次自然灾害,而且这些灾害也仅为史料记载的一部分.广大人民群众或坐以待毙,或转徒流亡,有的甚至揭竿而起,宋朝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为维护统治利益,统治阶级对荒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各时期君主纷纷付诸实践.太祖“乾德初,诏诸州于各县置义仓.”太宗“又置常平仓,……真宗继之.”仁宗“每见天下有奏灾伤州郡,必加存恤.”神宗皇帝“每遇水旱,忧见容色,至云此岂小事?”统治集团内的有识之士,如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曾巩、欧阳修、朱熹等也分别对  相似文献   

3.
光绪初年的华北久旱,以其大范围的蔓延和长时间的连续造成北中国触目惊心的饥饿、时疫、死亡和流亡.在农业经济的中国,荒政曾是国之大政.但时当19世纪70年代初期,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刚刚过去,国库空虚,地方的仓储也空虚.因此,以荒政为家法和旧轨,则国家不能不主持赈济;而巨祲交逢衰世,朝廷和地方又都没有足够的物力施行赈济.与这种深深的困境相对应的,是内廷焦灼,州县竭蹶,旱境里的灾民因饥饿而死,办赈务的官员因劳瘁而死.焦灼和竭蹶,饥饿而死和劳瘁而死,既写照了天灾下的社会相,也写照了儒学民本主义在衰世里的最后一点余晖.而在国家权力之外,"南省"工商社会和西教教会各成一种有组织的力量入华北助赈,又显示了19世纪后期的世事变迁,荒政亦变迁.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丰富的减灾救荒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宋元明清近千年间可谓传统减灾救荒思想的集成时期。其间涌现出一批著名思想家和专门著述。如宋之董煟、范仲淹、曾巩、朱熹,元之王祯、欧阳元,明之林希元、屠隆、周孔教、徐光启,清之魏禧、俞森、陆曾禹、杨景仁、汪志伊;《救荒活民书》、《荒政丛言》、《荒政考》、《荒政丛书》、《康济录》、《荒政辑要》、《筹济编》等。在继承前代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充实、丰富,形成了系统的传统减灾救荒思想。试分减灾防灾、备荒、救荒善后三个层次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灾害高发区,蠲免作为重要的荒政措施,在南朝前期对于江东地区的灾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朝后期,随着江东地区社会危机的显现,蠲免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不再囿于荒政,而是行之于流民,承担起了调节国家、地主与农民在财富分配与徭役承担等方面矛盾的责任,是统治者施惠于民以稳定社会秩序的有益尝试.当然,由于缺乏量化减免标准和官吏实际执行的记载,其可操作性不容高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西汉荒政角度考察了当时的抑商问题。文章认为西汉荒政与其抑商在时间与力度上有相当的对应关系;在荒政下,西汉财政陷入困境,而商贾“不佐国家之急”,成为西汉统治者抑商的直接原因。荒政引发的商人对土地、人口的兼并,在此时更为突出,同时荒政下的社会环境,也增加了其与官府对抗的危险性,这一切更促使西汉官府推行抑商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礼》中有很多重要的制度,已经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是对其中荒政制度还没有人给以详细的论述。实际上,荒政制度也是《周礼》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全书之中,同时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祭祀等方面内容。 《周礼》的荒政制度最集中体现于《地官·大司徒》中,《大司徒》职云:“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驰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研究古代荒政的学者,只是注意到了古代最早的荒政制度出现在《周礼》十二荒政之中,并且“奠定了后世救灾的基本格局”。但是,却还没有论及到以下三个方面:(1)十二荒  相似文献   

8.
鞠明库 《天府新论》2008,(6):127-131
明代是荒政史籍急剧发展的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它们不仅是明代史籍的一部分,更是明代荒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反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概而言之,主要有三点:其一,资世致用的实用价值;其二,反映历史的史学价值;其三,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1931年江淮大水救助中,国民政府突破了传统荒政以"维持统治秩序"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在防止因灾害而引起政治波动的同时,注意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了大规模的工赈与农赈,组织了官义合作、多重牵制的管理体制,设计并成功运作了多种形式的农赈项目,为灾后农村的恢复建设,尤其是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导的中国合作社运动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发轫而成为国民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0,(6)
北宋的救荒措施及仓廪制度集汉唐以来之大成。儒家荒政思想在北宋中期始得到朝野士人的重视和实践,王安石变法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运动,也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第一次全面推进荒政的有益尝试。北宋初期以来所实施的募饥民隶军籍、宽减饥民"强盗"死罪、推广"劝分"救荒,以及中后期不断改进的社会救济制度,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宋代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荒政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涵着丰富的原始风险意识.而从认识灾害的规律、以平籴法应对灾荒,到设常平仓自觉地转移、分摊灾荒风险,再到仓储的多元化、养恤的互保化和救灾的预案化,中国古代荒政逐渐成熟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分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中,分工并不存在"陷阱",分工并没有过时.分工不仅不存在分工陷阱,反而随着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化了,模块化就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分工深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一部借叙述故事阐扬道教内丹学的"证道书",这是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的主流观点,但这种观点却长期受到近现代不少学者的否定.其实,近现代学者们否定"证道书"说的理由并不成立,多是由于对道教内丹学缺乏足够认识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误解所致.  相似文献   

14.
欲判明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是否点阵之图,首先应求于先秦文献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根据<尚书·顾命>、<论语·子罕>和<周易·系辞上>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无法得出"河图"、"洛书"是点阵之图的结论.非点阵之图的结论,是根据胡应麟"辨伪八法",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称点阵之图为"河图"、"洛书"显属可疑,而且,刘牧在<易数钩隐图>的序言中自谓"采摭天地奇偶之数,……点之成图",无意之中,已露出了作伪的破绽.清代学者毛奇龄更将刘牧作伪之迹原原本本考察得十分清楚.刘牧为了使其创制的点阵之图为人所重且行之于世,于是将点阵之图托以"河图"、"洛书"之名,也完全符合作伪的一般规律.坚持认为"河图"、"洛书"为点阵之图者所持之论据,亦皆似是而非.因此,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并非点阵之图.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史中<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记载了自西晋至隋朝的历史.这11部正史占了二十四史的近乎一半.其中的<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也称为"八书","八书"中除了<宋书>、<南齐书>和<魏书>,其余五部都是唐初设立史馆后修撰的.  相似文献   

16.
李玉洁 《中州学刊》2007,(1):187-191
郑国在产生第一部成文法的同时,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悬书"和狱讼辩护制度.郑国的成文法是为了维护诸侯国的统治,是为诸侯国排忧解难的;而"悬书"和狱讼辩护制度是反对诸侯国统治的,所以"悬书"和狱讼辩护制度的倡导发起者邓析子遭到郑国统治者的杀害.春秋时期的郑国出现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悬书"和狱讼辩护制度,是在郑国经济的繁荣、民众思想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刘金章教授主编的《金融风险管理综论》一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发行。这是他近年来研究金融风险问题的又一部新著。当今,随着金融时空的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纵深化,金融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铁马金戈、纵横捭阖的时代英雄。它不仅扮演着现代经济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左右和驾驭经济局势的力量。与此同时,现代金融所具有的复杂  相似文献   

18.
魏爽 《北方论丛》2015,(1):86-90
汉代人才选拔模式形成的过程中,灾害因素不容忽视。察举选官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灾害相关。因灾选官是灾害天谴说与汉代政治合一的必然结果,是帝王在面对灾害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种荒政措施。两汉时期荒政思想的发展以及统治者对荒政的重视,汉代以“天人感应”理论为代表的灾害思想是因灾选贤任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期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国际经济局势的重新调整,以"清洁能源"为核心形成"绿色经济"将成为各国振兴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亮点,现代服务业顺势进行新的产业聚合与提升,后危机时期给我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立足长远发展,调整发展战略和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稳健发展.文章分析金融危机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我国现代服务业所存在的制约性,探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女书的自然传承是在民众日常生活的"原场域"通过仪式与说唱、节庆与习俗等相结合而得以繁衍昌盛的,而后现代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传承在影视、网络等现代多媒体媒介的传播下逐渐得到了主流文化和主流群体的关注、推动与发掘,在口头和书面传承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补充和强化,其传承场域从"祠堂"走向"舞台"而产生了不可阻挡的文化变异.本文从观展/表演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探究女书文化在广泛的媒介影像、受众消费行为、政府在场等多元面向的新的场域中如何寻找/照见自我?如何跨越主流价值取向并与之建立认同?从而在建构与被建构的博弈中实现双向流动和双轨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