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所评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两首词的浅析,来反映一代伟人,同时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主席"熟谙我国古典诗词,勇于扬弃、创新,追求诗意、诗味、意境"和他喜爱的"刚柔相济,偏爱豪放、不废婉约的独特诗风。"  相似文献   

2.
郑敦雄 《职业》2013,(32):147-147
本文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为例,对中职校语文诗词目标教学法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建 《当代老年》2014,(7):37-37
毛泽东一生留下诗作无数。其中,《沁园春·雪》饱含怀古励今、气吞山河的豪气,是其代表之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准备从陕北东渡黄河。当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时,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当时,这首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期间,毛泽东拜访了不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其中,就有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后又因民主言论而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的柳亚子。  相似文献   

4.
何立波 《老年人》2015,(5):39-41
写于甘肃岷县旋窝村的《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是他最重要的长征诗词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谈康熙的贡献中央电视台播出《康熙大帝》后,首都一些报刊发表文章,介绍了毛泽东同志评价康熙的情况。《文艺报》报道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与老舍谈话,指出了康熙的几个主要贡献。毛泽东同志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  相似文献   

6.
金毅 《老人天地》2013,(4):20-21
提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  相似文献   

7.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托人给在苏联的两个儿子送去一批文学、历史、哲学书籍,《大众哲学》就是其中一本。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要带走的一批书中,《大众哲学》又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8.
衡阳县退休干部周传福,自从在电视剧《湘南春》里扮演了毛泽东以后,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他知道,广大人民群众无限崇敬毛泽东,深切怀念毛泽东,是因为毛泽东始终倡导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自己扮演毛泽东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学习毛泽东的光辉思想,像毛泽东那样永远为人民服务。周传福今年67岁,长着一副酷似毛泽东的面孔,平时总喜欢穿中山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导演看中,在电视剧《湘南春》里扮演毛泽东,而且演得很成功。从此,大家见了他,都笑着叫他“毛主席…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正值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只要有人请他题字题词,基本上是有求必应。1948年就曾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中国青年》题写过报头和刊名,为“新华书店”题写了店招。一转眼近60年过去了,这些珍贵的墨宝,除了《中国青年》外,其他三幅仍然继续使用着。笔者认为,这几幅题字也是毛泽东墨迹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与有关同志一起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曾经谈到屈原。他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毛泽东讲的千真万确。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诗篇,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就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仍然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周一平教授在《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毛泽东著述编年索引》(以下简称《毛著编年》,王作鑫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著录毛泽东编年文稿及相关信息12325条,是中国目前较有分量的一本毛泽东文稿编年著作。编者下了较大的工夫,这是不能抹杀的。但通过对该书1949年10月1日以前部分,近8个月的校勘,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忽视对国外成果的汲取,日本出版的《毛泽东集》、《毛泽东集补卷》、《毛泽东集补卷·别集·毛泽东著作年表》中的部分文章没有收入此次的《毛著编年》;国内的《毛泽东手书真迹》等著作的相…  相似文献   

12.
吕斌 《老年人》2013,(11):26-28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1943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写下《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哀悼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对日作战,多次重创日军,后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3.
交流     
汪耀华 《中外书摘》2014,(5):112-112
2014年第3期读者评刊结果出来了,好文章是《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从分歧到冲突》《张若名——周恩来的战友、初恋女友》《把身心摆在低处》《纸制品怎么用更健康》《改善收入分配原则,落实六大方略》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10,(17):54-55
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两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  相似文献   

15.
章含之,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翻译家、作家,著名人士章士钊的女儿、毛泽东的业余英语教师、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夫人,译著长篇小说《寻欢作乐》,出版散文集《我与乔冠华》《风雨情》《我与父亲章士钊》《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等。2008年1月26日上午8点20分,章含之女士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享年73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向周世钊解诗李芝生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则消息,说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毛泽东主席读罢这篇报道十分高兴,"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了《送瘟神》两首七律诗。其一曰: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相似文献   

17.
何立波 《老年人》2015,(4):38-40
长征,给予了极具诗人气质和才华的毛泽东丰富的创作源泉。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在中央红军长征的一年时间里,毛泽东诗兴勃发,创作了一系列长征诗词,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远征。作于长征前夕的《清平乐·会昌》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特别是宁  相似文献   

18.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2):89-89
《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澳]尼克·奈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定价:49.80元 本书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阐释了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尝试,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看《红灯记》 1964年11月6日晚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小剧场华灯灿烂。 阿甲带领《红灯记》剧组的全体人员,早早就来到了这里,他们布置好舞台,化好妆,静静地等待着演出时刻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奉荣梅 《老年人》2015,(2):44-45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在20多年前就学会了它的越剧唱腔。词中的"杨"即杨开慧,"柳"则为毛泽东早年挚友、李淑一丈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