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港回归祖国,转眼十年了。我有个亲戚在香港,1984年我到那儿去过一次,2006年春天我又去了一次,前后两次赴港,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回归后香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香港怎么办?伴随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声,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对这个问题,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已有所考虑,作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慎重决定。这个决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周恩来曾明确指出: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东西方斗争全局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不收回香港,维持其资本主义英国占领不变,是不能用狭隘的领土主权原则来衡量、朱作决定的。我们在全国解放以前已决定不去解放香港,从长期的全球战略讲,不是软弱,不景妥协,而…  相似文献   

3.
1979年,廖承志建议香港的电影公司拍有关少林寺的电影,他说:香港及海外观众都喜欢看武侠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拍少林寺或太极拳呢?他还提议到实地拍摄并找有真功夫的演员。香港中原电影公司奋力拼搏,邀请李连杰等颇具武功的实力派演员担纲,到河南嵩山实地拍摄,终于使《少林寺》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人华侨在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张润秀摄香港湾仔金融大道北京时间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中国的钟声在万里长空骤然敲响。此时此刻,遍布海外的5500万华夏儿女热血沸腾,心潮激荡。入云的高山,浩瀚的大洋,阻挡不住他们注视中华热土的深切目光。香港,...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的海外上市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早已有之,并已经历过以制造产业、基础设施、红筹股和网络股为代表的四起四落四次浪潮。在前三次浪潮中,上市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基本都在美国、香港的主板市场上市。两年前,NASDAQ大中国区总裁黄华国对中国企业说出了“到美国去”的口号,以中华网、新浪NASDAQ上市为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港三天行程,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展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厚爱与支持."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习近平在讲话中将回归祖国20年的香港喻为弱冠男子,以慈爱之心娓娓道来,厘清是非,辨明曲直,指明方向,寄托了祖国母亲对香港的一片深情厚望.  相似文献   

7.
香港产子梦     
若干年前,一位在车上分娩的内地产妇大喊道:"车子过线了,我的儿子是香港人。"若干年后的今天,去香港产子依然是很多人的梦。据不完全调查,2009年上半年去香港产子的内地孕妇接近一万五千名。而7年前,在香港产子的"非符合资格"产妇人数仅为460名。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3日~5月14日,我有幸获得香港林护社会工作培训及发展基金资助,随其他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和实务工作者共赴美国考察美国的家庭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本次海外交流的十多天内,我们辗转于美国的纽约州和密歇根州,  相似文献   

9.
浮光掠影看香港汪立康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前夕,我们4个离休的老记者到香港作了为期一周的采访旅行。我们去香港时,惊悉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海内外华人都很悲痛。港人原来殷切盼望邓小平在香港回归祖国时来香港,一睹伟人风采,现在自然深感遗憾。他们自发地以陈设...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机遇     
钱超 《公关世界》2009,(11):51-51
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是风云变幻的商界中的一名高手。1974年,是世界经济最不景气的“黑色年份”,号称东方商城的大都市香港由于受世界经济急剧衰落的影响,市场萧条,前景黯淡。可是,曾宪梓却处变不惊,高瞻远瞩,于谈笑间下了一着险棋,保住了“金利来”领带的名牌地位,并且由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政治局委员王稼祥送到苏联去,彻底治疗他的伤病。到达莫斯科后王稼祥一边治病,一边肩负着党的重任,向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国共产党的目前状况,介绍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1938年8月,王稼祥带着共产国际关于确认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回到了延安。在落实共产国际这一指示、向毛泽东移交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原负责人张闻天体现了—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12.
为求发展,远渡重洋1952年,张爱玲化名张瑛,以去香港完成学业为由离开上海申请去香港。她在香港生活了3年,结识了她终身的挚友和相助者宁淇。她在香港也写了一些作品,但她的作品的吸引力已经有限了。她觉得,香港似乎也没有她的前  相似文献   

13.
社工除有“北斗星”之誉外,其工作也被称做“社会润滑剂”,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分忧解难。社工概念在香港早已深入人心,而在内地则鲜为人知。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交流日益密切,到内地工作、生活的港人数量大幅增加,香港社工的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梁秋莎便是第一个北上服务的香港社工,也是“穗港及海外分隔家庭辅导中”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6月30日零时,解放军冒雨进驻香港,一支威武、文明之师出现在了港人面前。因为香港的特殊背景,西方的一些人竟然在驻军这个主权的问题上来对中国指手划脚。加上西方舆论的干扰,部分市民也表现出了不理解。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他们怎样去保护香港人民的安全、保护香港上空的五星红旗、保护香港的50年不变呢?4个来月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透过子弟兵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他们正出色地完成着祖国交给他们的神圣任务。枪会山军营一日日前,记者在枪会山军营和驻香港部队步兵旅七营官兵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枪会山军营的…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1994,(3)
1997的香港特区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可维持在5%左右,估计人均生产值可达3.3万美元,与美国、日本相近。1997年香港可望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瑞士”。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将是个什么样子,具体情景现在难以描绘,但有一点可...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社会福利改革是建立于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追溯香港开埠以来,由最初一条只有几千人的小渔村,转变为现今人口达700多万的金融中心,其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文化方面,香港亦汇聚了中西文化的特色和传统。正是在这种经济腾飞、文化交融的独特氛围下,香港的社会福利也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曾写过《霸王别姬》、《胭脂扣》等电影剧本的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女士,在现实生活中,又以感人的情怀,谱写了一对失散39年的夫妻的团圆故事──香港女作家答应为武汉老妪寻找失散多年的丈夫1998年9月2日,香港著名女作家、专栏记者李碧华女士正在家里为纪念"九一八事变"活动准备稿子。电话铃响了,是李碧华一位在宾馆做客房部经理的朋友打来的。他对李碧华说:"我们宾馆住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名叫袁竹林,曾经被迫给日本鬼子做过'慰安妇'。她刚从大陆来,现在是经过香港,明天要到日本去起诉日本政府。我觉得她很有文章可作,你…  相似文献   

18.
大云山的儿子──记从台湾回乡定居的书法家黎民敏先生方静宇湘鄂赣边区有座山叫大云山。游踪海外近40年的黎民敏先生,总忘不了家乡山水故土情,他自号“云山逸士”,大云山,给了他生命,给了他灵气,给了他创作的源泉。五十年代初,他只身闯荡香港,3年后入台,著书...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冬至1938年春,我从武汉《新华日报》《抗战三日刊》(邹韬奋主编)上得知陕西省径阳县“铁路被切断,去延安就困难了”消息。我不顾祖父重病瞒着家里去西安,沿途绕过国民党军警盘查,4月12日,到达中共中央青委冯文彬、胡乔木为正副主任的安吴堡“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编入四队当班长。  相似文献   

20.
海菲 《现代交际》2009,(4):16-17
23岁大学毕业,24岁结婚,25岁生子,李嘉菱的人生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展开了。1984年,她跟先生去了香港。先生的叔叔在露台上搭了临时小床,让他们栖身。香港是个寸金寸土的地方,为了暗示他们早日离开,叔叔常在半夜三更呼朋唤友打牌,而他们早上7点要准点起床上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