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强 《兰州学刊》2008,(6):149-152
欧阳修创作于庆历年阃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篇典范作品,当时就已经引起了人们欣赏和研究的热情。在宋元文人看来,《醉翁亭记》吸收了古代经典作品的创作经验,也受到中唐韩愈散文创作的影响,这两方面的认同也为《醉翁亭记》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宋初到欧阳修的时代,散文作家们逐渐语助词在文章中的审美作用,他们的散文创作实践产生《醉翁亭记》的现实文学土壤。正是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欧阳修创作了这篇千古美文,并借此将北宋散文革新运动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3.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自觉的代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丝》作为一份自由知识分子操持的文化周刊,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指认《语丝》为现代散文文体自觉的代码,这不仅在于《语丝》作家禀具自觉的散文文体意识,其创作展呈了主体自主自由的现代性的精神内质,而且也因为《语丝》完整地建构了现代散文的格局——杂文与美文的写作表示着现代散文作家精神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向度与形态。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宋代山水游记是宋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发展了游记散文的优秀传统,开拓了新境域,获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游记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山水游记创作蔚为盛观,其作家作品数量之众多,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先秦两汉时期,史论、政论散文取得辉煌成就,但专以山水自然类为摹写对象的散文作品尚未产生。虽然在一些作品中对自然山水有过生动的描述,如《山海经·西山经》描绘西岳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无疑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多年以来散文研究方面的理论建树,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已经给散文创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散文作家和广大读者的视野,束缚了他们的思想,这样也就不能不从根本上耽误了散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广泛探索。放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应该迅速地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加强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以便较为系统和集中地解决一些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为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六十年代以《小丫扛大旗》、《特别的姑娘》、《新沣伯》等作品誉满文坛的黄宗英,近几年来,创作激情有如山泉奔涌,接连发表了十多篇散文(包括报告文学)。这些作品,以它的艳丽色彩和独特风姿,争艳斗妍于散文园地,赢得了读者的注目与喜爱。散文,是文艺中的轻骑兵。它题材广阔,形式自由,笔墨多样,不拘一格。从一物之微到掀天巨浪,从感情的一星火花到知识的丰富海洋,从山川景物到人情世故,都可形诸笔端,创作出隽永动人的散文作品来。它跟现实生活保持着最广阔、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散文的园地,也应该是更其多姿多采、绚丽夺目。浏览当代一些有成就的散文作家的作品,有的以思想精粹见长,有的以气势雄浑著称,有的以诗意浓郁取胜,有的以玲珑剔透怡人,有的以知识丰富独树一帜,……那么,黄宗英的散文创作的最突出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无疑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而作为一位诗人和作家,孙绍振出过诗集,写过小说,现今又跃马闯入散文领域频试身手。《面对陌生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一书收辑了他这几年散文创作的主要作品。在孙绍振所构筑的散文世界里,我们可以观瞻到这位理论家写起散文来,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呢?我觉得,有一点是应该首先加以肯定的。那就是:将自我天性中的幽默因子与理论研究的严谨表达自觉地溶入散文创作的实践中。但细加探究,孙绍振散文创作赖以飞跃的这一双彩翼,在其为主实…  相似文献   

10.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林非的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他在二十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深邃博大的林非及其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在20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集中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创作与理论同步发展。一些在散文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提出各自的散文理论主张,是构成这种“同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坛巨星丁玲,其优秀散文家地位早巳确认,对其散文作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但对她在进行散文艺术创作的同时发表的大量理论见解,学术界却是重视不够的。鉴于此,本文试联系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的理论观点,对丁玲散文理论主张的独特性及其价值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徐治平是一位蜚声广西文坛的散文作家。他大学一年级就在《羊城晚报》发表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敲开了散文艺术宫殿之门;二十多年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和《海灯法师弟子在边关》,最近又出版了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美学论》。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散文理论,以特异的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14.
在中老年女性散文作家中,宗璞、张洁、丁宁、新凤霞、叶文玲、苗子、郭建英等大多是新中国初期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编辑、学者、作家、演员。她们在新时期真正开始散文创作,无论思想或艺术都已走向成熟,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更善于将生活的积累凝聚成艺术的珍品。这些作家尽管硕果累累,但作为一个散文创作群体所呈现出的共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质却很少获得充分全面的评价。的确,和老一辈作家相比,她们的作品少了些历史的沉重回忆,却多了些对现实入生的体味;比起中青年一代,或许缺乏新锐之气,但更多地葆有理想与诗意。她们…  相似文献   

15.
陆机是西晋文学家,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本文对评价陆机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文赋》中论及的创作理论谈了个人的理解,可供研究古代文论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广东中青年作家中,潜心于长篇创作、尤其是百万言的三部曲创作的,近年来可谓罕见,而谭元亨也许是一个例外.据我所知,现在他已在进行第三个三部曲《客家人·师殇》的创作了.而他的第一个三部曲《女性三部曲》已于近年出齐,《文艺报》、《理论与创作》乃至海外的华文报章已有了不少评论,《中外书刊文摘》创刊号也抢先予以了介绍.众所周知,谭元亨是位学者,其对史观的研究引起了海内外同仁极大的关注.那么,作为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会在百万言的鸿篇巨制中提供给读者什么新鲜的、深刻的启示从而有别于他人呢?谭元亨的作品深为秦兆阳、康濯等老作家所欣赏.这位曾下放到井岗山区客家人当中的知识青年,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自有其异乎寻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兰州学刊》2011,(11):127-132
《醉翁亭记》创作于北宋散文革新的关键时期,对宋元文章学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醉翁亭记》的创作过程引起宋元读者的关注,"作文不惮屡改"逐渐成为散文创作的重要经验;古典散文作品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以及对文章体制的突破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宋元文学评论者的关注,"美人斟酒之体"和"不可拘于体制"的讨论丰富了宋元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其作品无不熔铸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因而体现出一种富有个性的独具特征的审美风范。郭枫(1930——)这位生长于大陆黄淮平原,开花结果于台湾的散文作家,他以《早期的花束》、《老家的树》、《永恒的岛》、《九月的眸光》等散文创作的丰硕成果,显示出一种爱民族、爱乡土的高尚洁净的审美风范。这种审美风范源于他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文学要关怀乡土,放眼世界。以真情热爱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秉直直书,为民族发展服务,为苦难时代见证。”他主张:“作家要具有社会良心,要从私欲的圈子走出来!不惑不惧,抗拒庸俗潮流,宣扬人道精神,树立倔傲风骨。”(《新地出版社创办旨趣》)因此,他的散文是咏怀的诗,寄情的赋,是自然真挚情韵与哲理的组合。其审美风范的丰富内涵为:凝重厚实的历史美、睿智深邃的哲理美、灵秀飘逸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前后,我国文坛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盛期,散文作家群星灿烂,杨朔、秦牧便是其中的姣姣者。他们不但创作甚丰,质量尤高,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杨朔的《香山红叶》、《荔枝密》、《茶花赋》、《雪浪花》,秦牧的《花城》、《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几  相似文献   

20.
高音 《河北学刊》2001,21(6):78-84
本文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角度 ,对散文老生代现象、作家散文与学者随笔、女性散文和新生代作品进行全面详尽地梳理和品评 ,寻求各种现象流变、文体革新背后的文化依据 ,力图把握多重语名北京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的现象流变和多元格局 ,使散文理论的建构介入当下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