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曙明  张静 《管理世界》2013,(10):118-129
由于价格和边际成本数据获取和度量的困难,加成率估算一直是产业组织学的难点。针对备受质疑的补贴效果问题,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最前沿的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测算了加成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了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的加成率差异,率先研究了补贴对装备制造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企业的加成率低于非补贴企业,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各细分行业,而且补贴每增加1%,通过非生产性成本增加导致加成率下降0.3575个单位,证实并解释了补贴并未换来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补贴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减少补贴、优化竞争环境、完善审核机制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将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衡量企业在GVC中贸易利得和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作用更大。解构集聚外部性后发现,包含劳动力蓄水池、中间投入共享、知识技术溢出3个方面的马歇尔外部性和集群商业信用引发的融资外部性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加成和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是产业集聚DVAR促进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还发现产业集聚提升企业出口DVAR并未以缩减企业进出口规模、牺牲全球化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由低出口DVAR的加工贸易方式向高出口DVAR的一般贸易方式转变的结构效应为具体实现路径;由微观企业转向中观行业的分析再次佐证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变引致的结构效应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DVAR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证实了产业集聚可以作为中国企业GVC升级的本地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空间集聚、市场拥挤与我国出口企业的过度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口贸易长时期的快速数量扩张不可避免地带来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与恶性竞争,从而引发了出口拥挤现象。基于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集,本文证实了存在过度集聚时,出口企业的地理集聚与行业集中事实上产生了倒U型的外溢效果,即当出口企业超过集聚临界点后,大量企业扎堆与恶性竞争反而导致了负的外溢效应。测算表明中国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程度约在17%~34%区间,而且这一现象呈现随时间而加剧的趋势;与高技术出口相比,低技术出口部门更有可能发生过度集聚;企业生产率提高与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出口拥挤。本文研究表明,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出口企业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的确导致了严重的负面竞争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汇率变动影响产品边际成本以及加成率大小,从而影响进出口企业市场定价。在Berman等(2012)基础上,本文引入产品质量、外国进口中间产品投入以及出口目的国消费偏好因子,研究产品异质性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的影响。结论是出口产品生产效率越高,使用国外中间产品投入越少,产品质量越高,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弹性越大,汇率传递越不完全。随后,本文采用中国19万多家企业对153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关出口数据,从企业、产品和东道国的三维层面(Firm-Product-Destination Level),分别检验产品绝对销售量、相对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3个产品异质性指标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并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至低收入与高收入国家的子样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受汇率波动风险最小的产品,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较高,并具有较高质量的优势产品,而非出口销售额大,但在国际分工中走低端生产路线的低质量产品。结论对于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下中国出口厂商因市定价策略的贸易利益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出口: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Ellison和Glaeser(1997)构建的EG指数或γ指数,量化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模型讨论了制造业空间集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γ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在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不断向东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或区县集中,成为了高度集聚或非常集聚的行业。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推动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现象在本文得到了验证,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强度反而更低;但本文并没有发现"融资约束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本文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越弱的企业,出口强度更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资本密集度、经营规模、劳动成本以及经营年限等都是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在金融市场化背景下考察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金融市场化程度过低是导致倒U型关系产生的原因。国有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较小,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存在显著的融资约束门槛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融资约束存在所有制歧视问题。未来,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应成为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凛 《经营与管理》2005,(12):34-35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的指控日益增加,即使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也不例外。全面反析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屡遭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一、客观上,我国的出口产品确实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导致了我国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便低价倾销。因此我国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企业在对外出口中的确存在倾销行为。从价格来看,根据一项对我国100余种出口商品的调查发现,有75%的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应有价格低20%。由于超低价销售,民营企…  相似文献   

9.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各大行业先后爆发了价格大战,这对我国行业经济和企业竞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应遵循价值规律,寻求长足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会怎样影响企业内销与出口的决定?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发现企业面临的中间品关税的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即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更低的关税使得企业可以使用更多品种的进口中间品,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出口品的部门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进口投入品,其进口成本的下降就促进了生产出口品部门的扩张。我们不仅建立了理论模型解释此现象,同时还运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和海关全样本自2000~2006年的海量微观面板数据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实证分析。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在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销适应化和价格适应化战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与出口绩效的关系的整合概念模型并以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中采取的分销适应化战略及价格适应化战略受到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驱动,但不同的内外部因素对适应化战略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次,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既受分销适应化战略和国际化视野的直接影响也受出口市场环境和学习能力的间接影响.最后,实证研究发现表明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提升其国际化视野和学习能力在选择有效的国际营销战略和提高其出口业绩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常用材料的采购成本在一定时期价格差别不大,如果采购价格过低,就有可能是假冒或残次品。然而,在购买保险这种特殊商品时,为什么同一个企业,投保同一批资产,选择不同的保险公司,各保险公司所报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往往使企业难以抉择。  相似文献   

13.
在2003年,中国手机企业的产品销量大幅上升,但盈利却出现了“集体滑坡”。这一现象的产生,其直接的原因来自于近几年来行业环境的恶化。在中国手机市场力量结构中,同行企业的竞争力量、替代产品的竞争力量、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力量与顾客的议价力量趋于增强,这意味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整个行业的平均价格与利润水平的下降势所难免。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不当。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手机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理念,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政府补贴的政策效果如何?它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吗?为回答以上问题,运用OLS和两步法系统GMM,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我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并探讨行业集中度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通过激励效应和扭曲效应对出口国内附加值产生倒U型影响;(2)行业集中度对倒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行业集中度越高,政府补贴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倒U型影响越小;(3)全要素生产率会强化行业集中度对政府补贴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使用2020和2021年两期中国海关数据库分别从行业、地区、规模、企业所有制等层面进行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从市场采购贸易政策视角对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进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沿海地区企业,而市场采购贸易政策虽然可以有效扩大出口规模,但不能提升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因此提出建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引导企业发挥“出口学习”效应,在出口竞争中提升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上市房地产企业的税负状况.首先,在采用实际税率法的基础上,分别衡量了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和实际营业税税率;并着重建立一个总税负变量,从整体上衡量房地产企业的总税负水平.然后,将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水平与钢铁、汽车等行业进行比较,并检验行业因素是否显著.最后,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构成中税负、费用和成本的占有比例,从利益分割的角度分析到底是哪部分构成直接导致了房地产的高价格.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从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与其他行业对比,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水平其实并不高:税费关系不清和费用的繁杂是造成"高税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管理世界》2021,37(1):76-87
本文采用2010~2015年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出口对创新的影响,我们将创新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部分:创新投入由研发部门支出和研发部门人员投入来衡量,而创新产出由新产品收入和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住了出口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检验出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我们发现:(1)总体上来看,企业出口显著促进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2)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出发,并不是每个行业出口都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在有些行业中出口对创新的提升是有限的;(3)出口对创新投入的提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逐步减弱,再逐步增强,而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4)本文进一步采用2001年我国加入WTO作为稳健性检验,利用行业层面出口关税调整和政策时间变动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以出口关税下降形式的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巩固了企业出口对创新驱动的因果促进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扩大开放新举措,提供贸易深化与企业创新驱动的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近年来有了很大的突破,出口额逐年增加。原料药出口占据了我国药品出口的一半以上,是医药产业出口的支柱。我国的大部分原料药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原料药行业的生死,本文在对原料药行业进行分析并与印度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近期我国中小原料药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入世以来,中国是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中国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和出口企业相对低效的法律抗辩造成的。出口企业应当认清国内外形势,以平常心态积极应对,在补充短板、苦练内功的同时,与其他企业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