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价格和边际成本数据获取和度量的困难,加成率估算一直是产业组织学的难点。针对备受质疑的补贴效果问题,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最前沿的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测算了加成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了补贴企业与非补贴企业的加成率差异,率先研究了补贴对装备制造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企业的加成率低于非补贴企业,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各细分行业,而且补贴每增加1%,通过非生产性成本增加导致加成率下降0.3575个单位,证实并解释了补贴并未换来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补贴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减少补贴、优化竞争环境、完善审核机制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突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拉动作用的考察。1997 ̄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证实,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行为会产生出口信息外溢,进而提高内资企业的出口绩效,但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不能引发明显的竞争效应。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分类分析显示,外商独资企业在对当地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信息外溢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口贸易在国际舞台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本文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传统因素和现代贸易理论中多种因素相结合,并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法来找出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并以此来发现我国出口增长方式的特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制订具有前瞻性的贸易发展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管理世界》2015,(11)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相似文献
6.
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来自江苏省本土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测度企业生产率的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联立方程计量方法,在解决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内生性基础上,本文实证考察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就测度企业生产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而言,出口虽然不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TFP增长的因素,TFP却是促进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因素;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生产率(S_K)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S_K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同时,出口又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S_K的提升;就作为测度企业生产率的资本—劳动比率(K_L)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而言,K_L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而且,出口也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K_L的提升。更进一步,我们按企业规模和按产品特性分组划分,深入研究了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不同规模与不同产品特性的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存在显著差异。这就为从更深入角度全面考察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具有的复杂相互关系,提供了来自类似中国这样发展中大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求解中国消费之谜——熊彼特可能是对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在极低的收入水平下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滑 ,如何解释这一事实成了现代消费理论的一个谜团。本文从我国居民消费的行为特征出发 ,通过一个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得出 ,这一事实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转型所导致的居民“大额刚性支出”的上升 ,同时也证实了熊彼特“消费不只与收入有关”的疑问。为使我国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 ,本文建议 ,应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或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降低人们对“大额刚性支出”额度的预期 ,在发展中解决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理世界》2015,(4)
本文以尚德电力案例为对象,探讨理论上"完善"的董事会制度是否必然带来理想的治理效果。我们的分析表明,尚德的失败主要与不合理的关联交易、重大错误决策、管理层失察等有关;而尚德又拥有勘称范本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独立性强、董事专业背景好、委员会设置合理且规范。我们的讨论倾向于认为,尚德的董事会没有发挥监督和决策作用。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董事会制度的进一步比较表明,即便是依据严格监管条例建立起来的董事会制度,亦未能阻止部分公司走向经营失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董事会之谜",即:董事会是否能够有效发挥监督和决策作用、甚至董事会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相似文献
9.
政策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工业国家兴起的一个全新学科,曾被人视为是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本文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轨迹,指出了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缺乏稳定性,合法化程度不高,政策替换时有发生等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口退税政策不仅要逐步回归中性以及加快法律化,还要完善出口退税承担机制和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 相似文献
10.
空间集聚、市场拥挤与我国出口企业的过度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口贸易长时期的快速数量扩张不可避免地带来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与恶性竞争,从而引发了出口拥挤现象。基于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集,本文证实了存在过度集聚时,出口企业的地理集聚与行业集中事实上产生了倒U型的外溢效果,即当出口企业超过集聚临界点后,大量企业扎堆与恶性竞争反而导致了负的外溢效应。测算表明中国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程度约在17%~34%区间,而且这一现象呈现随时间而加剧的趋势;与高技术出口相比,低技术出口部门更有可能发生过度集聚;企业生产率提高与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出口拥挤。本文研究表明,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出口企业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的确导致了严重的负面竞争效应,对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面对2008年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钢铁行业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出口税率上调等不利因素,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成集团)出口总额、销售和税利不仅没有出现下滑,而且呈现快速上涨的势头. 相似文献
14.
《管理世界》2015,(10)
本文使用企业微观贸易数据对移民网络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1)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出口起着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更多的企业从事出口发挥作用(扩展边际),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2)移民网络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概率与出口强度;(3)移民网络对加工贸易型及非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出口概率都存在正面影响,而对加工贸易型企业的出口概率影响更大;(4)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与外商控股企业更有优势利用移民网络促进企业出口;(5)移民网络提升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概率最为明显,但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作用要受到企业生产率水平的影响;(6)信息与通讯技术会进一步提升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出口概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府生产性补贴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微观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生产性补贴是否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选取2003~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8649个样本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Logit模型、FractionalLogit模型初步分析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基于二者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指数匹配方法"(PSM)分析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生产性补贴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生产性补贴既是促使潜在出口企业做出出口决策、也是促使在位出口企业提升出口密集度的原因,总体而言,生产性补贴确实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促进企业出口为目标的政府补贴政策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沪深A股所有股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LS回归残差标准差提取和GARCH(1,1)加权平均等两种方法估计特质波动率,并利用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对特质风险与股票预期回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OLS回归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回报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分位数回归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风险与股票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分位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特质风险在低分位水平下与股票预期回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高分位水平下则与股票预期回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出口: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Ellison和Glaeser(1997)构建的EG指数或γ指数,量化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模型讨论了制造业空间集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γ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在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不断向东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或区县集中,成为了高度集聚或非常集聚的行业。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推动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现象在本文得到了验证,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强度反而更低;但本文并没有发现"融资约束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本文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越弱的企业,出口强度更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资本密集度、经营规模、劳动成本以及经营年限等都是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模型长期用一种刻板、静态的思想对国际化活动进行思考,事实上,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过程存在着复杂的、多元的国际化行为组合和行为序列模式。即使在国际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化过程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组织绩效。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体现出的“加速”和“跳跃”特征令世界瞩目,但少有研究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背后的管理者决策逻辑。而且,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基于管理者理性人假设,忽略了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国际化过程特征的影响。
基于高阶梯队和行为金融等理论,探讨高管过度自信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节奏等国际化动态过程特征的影响,并考察在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国际化压力的双重情景下该影响机制的变化情况。以具有国际化行为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整理获取2007年至2013年301家上市公司国际化过程面板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管过度自信与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过度自信心理会促使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速度增加,不规律性增强;②内部国有股权比例增加显著增强高管过度自信对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③企业外部产业国际化竞争压力显著遏制中国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
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管理情景下,讨论高管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国际化过程特征产生的影响,验证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背后存在的高管非理性因素,为行为金融理论和国际化过程研究等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推进做出了贡献。另外,探讨内部股权和外部产业竞争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和产业竞争的相关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高管团队管理和企业国际化决策管理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管理世界》2017,(5)
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出口企业决策?本文从出口质量的角度研究汇率变动与企业决策的关系。我们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修正了以往的出口质量测算方法,更准确地测算出口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实证证据表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压力促进了出口质量提升:10%的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出口质量平均上升0.19%。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大的行业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4%,而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小的行业中该效应不明显。此外,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出口企业数目,且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非核心产品及低生产率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发现了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决策的新渠道,同时也表明竞争强度是质量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