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治通 《决策探索》2005,(11):32-34,4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通过今后20年的奋斗,逐步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化。其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这十几亿人口中的大多数,约有8亿是农业人口,低收入者中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现代化必需完全解决而不能回避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决策探索》2003,(5):40-4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0,(27):M0001-M0001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傅鹏 《决策探索》2003,(3):11-14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种观点不仅符合我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也符合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  相似文献   

6.
没有农民真正的小康,就不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没有农民真正的富裕,就不会实现新中国真正的“富民强国”,进而不会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复兴。农民增收是农民实现真正的小康的必由之路,农民增收是实现农民真正富袷的必要要求。本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和特缸进行了分析,进而拓展出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以加快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8.
记者:李书记,我们想请您谈谈河北农村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好吗?李炳良:好;我很高兴就我省农村小康建设情况接受你们的采访。记者:目前,农村小康建设正在全省蓬勃开展。请李书记谈谈省委、省政府为什么下这么大力量抓小康建设?李炳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是中央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并把“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十的总目标。从我省情…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西部大开发,要特别注意让少数民族群众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0.
王建华  袁木 《决策探索》2004,(12):46-46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农村文化的繁荣,先进文化建设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政府扶持与发挥农民自办文化积极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建立起长效的农村文化投入机制.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的思维.县域经济对于民生、对于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 本刊收集了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报刊媒体对具域经济的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咨询与决策》2014,(1):4-5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目标与现实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我国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要实现小康目标,关键在农村。因为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基础脆弱,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也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时号召全党加强对农村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根据中央决策,我省几年来围绕小康建设抓试点,抓典型,总结经验,制订规划,组织召开全省小康建设大讨论和工作会议,利用一切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现在全省上下思想统一、认识明确、信心足、决心大.小…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魅力     
清贫而不寒酸,小康而不俗气,关键就在于当事人是书卷气还是市侩气,也就是当事人是否重视读书,是否热衷知识,是否追求精神层面。 知识是没有歧视的,不论贫富,任何人都可以得到。 知识是共享的,一个人知识的增加,并不会使另一个人减少。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收入和负担是对立统一的。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全国人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研究和解决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搞好百姓健康,就是最具体的以人为本。搞现代化建设,既要抓建设,又要抓健康要想奔小康,必须保健康。健康既是测评小康的重要指标,又是人们享受小康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秦德君 《决策》2020,(1):8-8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之年。我国全部人口将历史性摆脱绝对贫困,共同步入小康,这具有深远意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用小康概念来诠注中国式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及小康建设目标:"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追求。如何科学地理解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很有讲究。"一个都不能少"是指群体而非个体"一个都不能少"。所谓群体,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地区"不能少,  相似文献   

19.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残缺不全的现代化、潜藏巨大风险的现代化、不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兴则中国兴,农民富则中国富。中原大地的河南,用中国1/16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10的粮食,不但养活了自己近亿人口,还每年向外输出300亿斤以上粮食和  相似文献   

20.
吴筠 《决策通讯》2002,(12):15-15,14
小康,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小康”这个令人十分向往的词汇写进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的战略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二十年磨一剑,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