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苏南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苏南地区形成的新型多元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苏南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潜藏着隐忧。苏南地区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方式;加强苏南各县市之间的合作,努力构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激励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无锡为龙头的近代苏锡常工业中心为视点,对苏南农民工的"源"(来源)与"流"(外流)情况进行考察,认为尽管苏南地区农民工来源地广泛,但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苏南农民工的空间运动有着鲜明的区域内部流动的特征,这与工业欠发达地区的苏北农民工的空间位移迥然不同。在苏南农民工的籍贯构成中,苏北民工所占比例不可小视。苏南本地农民工的外流,以上海为"主流"。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学理论和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连云港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居于带动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龙头地位,但是,连云港市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影响着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科学地确定连云港市作为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龙头发展的目标定位,确立并实施国家牵动战略、开放拉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环境带动战略和人才推动战略,才能昂起连云港龙头,以加快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在中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作用分析及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学理论和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连云港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资源条件,居于带动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龙头地位,但是,连云港市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影响着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科学地确定连云港市作为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龙头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确立并实施国家牵动战略、开放拉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环境带动战略和人才推动战略,才能昂起连云港龙头,以加快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现状,提出了苏南农村信息需求已然从基本需求向更高层次需求转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服务农业现代化是苏南地区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虽然当前苏南地区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还存在着农耕土地少、信息化成本高、农民素质相对较低以及信息化意识薄弱等问题,但是苏南地区选择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优先建设项目选择等是创新苏南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现状,提出了苏南农村信息需求已然从基本需求向更高层次需求转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服务农业现代化是苏南地区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虽然当前苏南地区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还存在着农耕土地少、信息化成本高、农民素质相对较低以及信息化意识薄弱等问题,但是苏南地区选择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优先建设项目选择等是创新苏南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开发浦东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从此,长三角以区域经济的概念成为中国总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加快推进长吉图规划中的延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延边城市化水平,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对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水平和带动能力,提高延边区域经济实力,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为长吉图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城市支撑,进而将延边地区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开放特色的长吉图东部城市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某些地区企业规模并不大,但集聚于该地区所形成的行业规模很大,并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益.这种优势一旦出现,往往又成为该地区经济迅速扩张的强烈支撑点,这一现象很可以显示我国特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市场发育中带有特质性的因素.我们不妨通过对苏南经济发展的某些行业规模优势分析,来透视行业规模经济的优势的内在经济因素,以及探讨如何发挥这种优势,促进行业经济水准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育南京文化产业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劲松 《金陵瞭望》2006,(17):12-13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现代科教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确立文化产业新的生长点,发挥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自身产业特色和品牌.进一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整合文化产业链为基础.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唤醒文化记忆.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培育具有南京特色的“艺坊”品牌.是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新的生长点.实现文化经济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崛起已成为又一个全国性的区域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研发高新技术,通过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实施反梯度推进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畜产品经营专业化发展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甘肃省庆阳市下庄羊肉经营专业村的发展颇具特色,其专业化经营是以销售为龙头,以屠宰加工队伍为主体,连带肉羊养殖、副产品回收加工和利用等环节,形成了以定向交易为纽带,具有合理分工和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产业组织系统。其生产组织特点显示,农畜产品经营专业化发展具有以销售为龙头、专业队伍建设为基础、技术和经营创新为动力、产业分工为关键、区域化交易网络为纽带的发展机制。在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技术、成本、市场和组织优势,有利于推动农民创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其发展方向体现出专业化发展中需要发挥地缘优势、区域特色优势和推进市场化开发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苏南农村经济超前运作,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整个苏南农村经济呈现出高起点、外向型、跨越式发展的势头。根据江苏省农村社会与经济调查队1992年度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个苏南地区已步入小康阶段。苏南农村经济的腾飞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苏南模式中的政府行为探析文/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王正明苏南模式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的起步阶段。它作为苏南地区人民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的改革创造,曾和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一起,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典型。它的出现极大地丰...  相似文献   

15.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重庆发展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的开发应该实施多项组合开发策略,培养龙头,创建品牌,突出特色,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民族地区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6.
苏南的区域优势、历史经验、崇尚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等决定了苏南率先发展的现实,因此苏南地区有条件为江苏全省以至全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示范创新。根据专家咨询法得到的结果,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有可能示范创新的突破方向在以下三个方面:(1)城乡一体化示范创新——苏州无锡两市率先推进;(2)区域自主创新示范探索——沿宁苏铁路建立高新技术走廊;(3)民生幸福的示范推进——六大民生工程建设。苏南率先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能否尽快在城乡一体化、区域自主创新和改善民生这三大方面创造新优势、积累新经验,关键在于能否突破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束缚以及全面提高人的现代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一、广州金融的发育和发展,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创造了条件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指在一个较大的经济区域内金融交易集中、发挥资金聚散枢纽功能而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都会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必须是建立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广州作为华南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区域优势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备了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内外统筹与沿边开放创新战略、增长极培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战略、产业优化与增长方式转换战略融为一体,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作为吉林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长春市负担着牵引整个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发展的使命,对其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认清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城市聚集经济的优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提供平台,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有鉴于此,在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力挺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深度透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的时代背景,正确评价其发展的综合优势,科学定位其开发的先导功能,使之能够承担起国家使命和区域使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镇江市的发展现状存在着内部资源开发各自为政、中心城市吸引度不高、产业同构分散、综合竞争力薄弱等问题。为了增强镇江的综合竞争力,突现自身特色,改变在苏南经济板块中的波谷地位,镇江市新的背景下应选择区域整合、跨越发展战略,以赶超苏南其他城市、融入上海经济圈,实现在长江经济带中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