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党员"思想疲倦"现象的反思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党员"思想疲倦"现象是存在于部分大学生党员中的一种群体性不良心理表现,其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反思这一现象并结合实际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阐述当代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当前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先进分子、中坚力量,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特征,遵循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原则,掌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员永恒的信念,树立远大的志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免疫力,扩大各条战线反腐倡廉的生力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党员形成健全的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腐败行为;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是高等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和平台,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相融合从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自从2008年入学,已将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而90后大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独特变化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现实挑战。如何切实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应对90后现象带来的挑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握的重点。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四个如何认识"的内涵,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实践中创造性贯彻"四个如何认识"的要求,全力提高大学生对"四个如何认识"的认识水平,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组织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关键在于: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合理设置党支部,稳步推进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建立质量保证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注重党校培训,把培养教育贯穿大学生党员发展始终;选树先进典型,带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基层调研,慎重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应抓好"六个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组织建设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民主评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培养一批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健全党员发展体系离不开教育,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全过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红色网站为平台,提高教育效果,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完善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反哺"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是与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可并行相容的新型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少年文化反哺的领域是全方位的。"文化反哺"现象的形成,既有社会变迁发展的各种客观原因,也有不同代人的主体原因。"文化反哺"现象对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增强代际交流沟通,增进社会融通、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增强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创作中“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不同层面的浅要分析 ,发现言说主体表露出“思”对于“象”欲超越而不得的焦虑 ,并企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必要反思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延伸出整个“文学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理论的建构方式导致批判理论知识性质的改变,隐藏着一种一统化、同质化的本质主义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4.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小资产阶级倾向"是革命文学意识形态对作家创作内容和风格的一种批判性的界定,实质上是指与革命文学的叙述规范相悖的某些叙述内容和风格。本文将结合丁玲的部分作品以及当时对这些作品的评论文章,来具体分析"小资产阶级倾向"的内涵以及它被提出的原因、背景,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一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重读"红色经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是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对"人学"原则的漠视是它与时下读者相疏离的根本原因。它写战争却不敢正视战争的残酷与非理性,写人却缺乏对人的命运、灵魂和价值的哲学思考。对日常世俗性及人的正常的物质欲望更表现出否弃与批判。"红色经典"实质上是一种放弃了个人思想的意识形态化写作,是一种彻底的经验性写作,主体层面文化知识的储备与客观向度的文化语境的规约也使作家无力担负起历史的重托。  相似文献   

17.
从大众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价张资平在文坛的“走红”现象,会发现其创作的商业化意识、文本的意识形态疏离以及独特的读者构成等是其赢得市场的关键。研究张资平的“走红”,还能为当下的文学生产和文学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佤邦位于缅甸北部,是一个与中国毗邻、以佤人为主体民族、处于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和多族群杂居所构成的社会.佤邦“高度自治”现象的出现,是上世纪世界冷战格局的产物.佤人的发展是一个当代国际社会“现代民族主义”的典型案例,它的主观愿望,是想以邦的级别和形式存在于缅甸联邦的体制范围内,它的内部运行方式,更多的却是参照缅共时代,贴近中国模式的政权机制,而这个政权的最深厚和最广泛的基础和依托则是部落社会所确立的权威理念和意识形态.对之进行考察与分析,可以使人思考和检视诸多的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