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不仅国人引以自豪,也使国际友人为之惊叹。然而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在相当长时期内我们未予重视。所以《文史哲》今年第一期刊登一组研究中国文化史的文章,颇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把我的一些粗浅想法谈出来,也算是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综合的独立学科。学术界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很薄弱。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有所改变。这年5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学科“六五”规划会议上,一些同志对推动和加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成为开展这一研究的新起点。之后,有关方面陆续编撰出版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招收了一批研究生,等等。这些表明,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习中国近代文化史,或者说学习文化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史研究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较早提出文化的定义并产生颇大影响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E·B·  相似文献   

3.
<正> 1.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范畴的基本概念之一。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得力于大量的人类文化史的深湛的研究。列宁在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也反复强调过吸收过去文化的必要性。他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毛主席关于研究文化史、创造新文  相似文献   

4.
熊铁基教授的新著《汉唐文化史》最近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这部近30万言的专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被称为中国古代盛世的汉朝和唐朝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书中对汉唐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的看法及其所提出的若干文化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将有利于推动文化史学科研究的进展。汉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作用,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正是“经过从汉到唐长期的、连续的、有方向性的整合,以后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文化”。(《汉唐文化史》第39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著者站在这样一种历史认识的高度,瞻前瞩后,弘纲挈领,着力阐发汉唐文化发展的特色,这就是统一与兼容、斗争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吸收与消化、高潮与低潮。在这些具有方向性发展趋势的导引下,经过哲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教育出版社委托王绍曾、罗青主编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以下简称《知识丛书》)第一批十种,最近已由该社出版。《知识丛书》的内容特点,从书目选题的取向上即可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者有意在我国历史固有的文化景观中,努力展现那些可能越出近年来文化热参  相似文献   

6.
由著名学者龚书铎教授任名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师渠教授任总主编的10卷本500万字的《中国文化通史》,近日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通史》是国家重点规划的出版项目,在这套洋洋500万字的巨著中,由吴怀祺、郑强胜等几位学者撰写的《两宋卷》是颇具特色的一卷,是近年来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诸多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与其他宋代文化史不同的特点。首先是本书突出阐述了宋代文化生成的社会条件,即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既强调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生成的作…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文化史略》述评张有智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一,在古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曾扮演过极重要的角色,在文化上也是独具自己个性传统的区域。然而,时过境迁,与昔日的辉煌时期相比,她在近世却渐渐地落伍了。对此,从文化史的角度进行检讨,不仅...  相似文献   

8.
陈文新 《江汉论坛》2006,1(2):141-142
我手头的这部三十余万字的论著,既不以“中国文学论稿”为名,也不以“中国文学批评论稿”为名,而以“中国文学观念论稿”为名。王齐洲教授的这一选择,颇有深意。20世纪30年代初,郭绍虞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学术名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册,其自序谈到他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动机时说:“我屡次想尝试编著一部中国文学史,……终于没有更大的勇气以从事于这巨大的工作。……所以缩小范围,权且写这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我只想从文学批评史以印证文学史,以解决文学史上的许多问题。”这里,郭绍虞先生是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  相似文献   

9.
十年多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的研讨,多姿多采,硕果纷呈。以我之陋见,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系统作深层理论分析阐释者,当推冯天渝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著:如《中国古文化的奥秘》、《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等等,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新著《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更是规模宏大。是著在体例上分别以题论、导论、上编、下编、结语组成,上编侧重于文化史的理论阐述,下编偏重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评介。全编在著述方式上,充分运用了比较史学研究法,将古与今、中与外广泛地进行比较观照。同时,又分别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整个文化大系展开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04,(8):65-65
武汉大学文、史、哲等学科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华文化史、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史、楚地出土文献与思想等研究方面具有优势。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此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该中心经过重新组建后,于2000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下设中国传统文化综合研究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室、荆楚文化研究室和《人文论丛》编辑部,主办《人文论丛》辑刊。著名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和文化史的概念“文化”和“文化史”是西方学者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提出的研究课题,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蔚然成风.中国学者研究文化和文化史晚于西方学者,但近几年来,在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文化热”,成为大家所热衷于研究和具有浓厚兴趣的热门课题.关于“文化”的概念,从公元1871—1951年的八十年中,对文化所下的概念和定义一共有一百六十四种;我国学者从本国的历史特点出发,对文化的概念和定义也作出了许多新的解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和定义的含义是众说纷纭的,北京大学教授阴法鲁先生等把文化的含义归纳成为四种界说,我认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前言》中申述的四种界说是:第一义,指每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积年累代,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各种成果和成就的总体而言.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第二义,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  相似文献   

12.
处在急剧变动的现代中国社会中的闻一多先生,以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艺术敏感和学者的求知欲望,大量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种文艺思潮,并不懈地进行各种艺术试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美学思想。这无疑是个十分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研究课题。然而,在以政治地位排座次的现代美学现代文艺思潮的研究中,作为美学家的闻一多的身影被缩小或忽略了。俞兆平的《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下面简称《论稿》)一书的问世,打破了这种不平衡的研究格局,把闻一多丰富多姿的艺术生涯、学术建树中呈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第一次较为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共收到76篇论文,来自中、日、意等国的近百位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共同探讨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个方面,对20多年来新兴的社会文化史进行总结、反省与展望。会议论文涵盖了社会文化史理论与方法、新概念与学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齐鲁思想文化史(先秦秦汉卷)》一书。该书长达56万字,论述了先秦秦汉时期齐鲁思想文化的发展规律,齐鲁思想文化由地域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过程和原因,研究了齐鲁思想文化的内涵、演变与基本特点,阐明了齐鲁思想文化在构筑中国主流文化进程中的主要贡献,全面展示了这一时期齐鲁文化的主要成就,科学评价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该书的两位作者孟祥才教授和胡新生教授,是思想文化史专家,他们以其厚实的功底、扎实的研究和娴熟的技巧,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古史上,对特定的地域文化能…  相似文献   

15.
李细珠 《学术界》2005,(2):23-28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要求立足于中国本土 ,坚持中国本位 ,借鉴西方经验 ,探寻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 ,建构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史解释系统 ,确立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在国际汉学界的学术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柳诒徵(1880--1956年)宇翼谋,晚号劬堂。江苏镇江人。出身在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封建传统教育,早年曾经走过帖括制艺的道路。清末外患日逼的民族危机,促使他走上社会,面对现实。他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长期在高等学校和图书馆从事史学研究,撰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等著作,在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雎》作诗之义及文化史意义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雎》诗中“窈窕”径释为体态、姿容的轻盈苗条与当时的文化情境相去甚远 ,断非《关雎》诗中意义。“窈窕”当以《毛传》之说为的训 ,即思深虑远 ,宽闲深沉 ,又有着与人为善的美德。就其作诗之义而言 ,这不是“封建礼教“强加于民间歌者的思想 ,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经验中所获得的共同认识。《关雎》被编入诗集 ,并成为《风》之始 ,在本质上表现了周王朝缘人情而制礼的一贯作法。《关雎》作为一首普通的民歌 ,在编诗者对当时民俗心理与统治者意识的平衡、周纳之下 ,又肩负了更多的文化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岭南为中国近代文化荟萃地之一,其文化名人之多,文化成就之大,文化思想之精,历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为了深入开展对岭南近代文化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于1990年12月21—22日在中山市小榄镇召开了岭南近代文化史问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师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会议主要讨论了岭南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范围、岭南近代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岭南近代文化的基本特点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编撰岭南近代文化史丛书的设想。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道家的奠基性元典,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老予》也早已走出国门,广泛传播于海外,在日本、韩国以及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就文字数量而言,《老子》不过是"五千精妙",但其内容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戏剧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新的学科,先后出版了《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张炯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高文升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研究》(高文升著)等专著。这些专著,为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话剧论稿)}(倪宗武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这一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论稿》分上、下两编。上编重点探讨当代话剧发展的轨迹及特定阶段、特定题材的话剧创作;下编侧重研究建国以来重要作家作品及有争议的戏剧现象。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